讓課余生活成為學生成長的“加油站”

2021年03月15日06:51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讓課余生活成為學生成長的“加油站”

  新學期開始了,如何合理、科學地規劃孩子的課余生活,又成為我們家長的一個課題。想問問,中小學階段家長該怎麼做才能夠幫助孩子有效利用課余時間呢?

  專家觀點

  通州區第六中學校長常恩元:中小學階段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關鍵時期,作為家長應突出抓好以下這八項關鍵性工作:第一大關鍵是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作為家長不能隻關注分數,而應全面客觀地看待學生的發展與進步,涉及學生的品行、學業成績、身體素質、藝術修養、勞動技能、良好習慣等。對孩子的進步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但要以精神鼓勵為主,切忌沒有標准地濫施物質或金錢獎勵。

  第二大關鍵是指導學生安排好課余計劃。家長要鼓勵孩子擬定課余計劃,培養學生周密思維與統籌安排的能力。孩子的課余計劃要突出內容的多樣性與針對性,可以涉及品德、文化、體育、藝術、勞動等。針對性指既要體現發展自己興趣愛好的內容,還要有彌補自身不足的內容。家長在孩子擬定計劃時還要給予適時適度地關注和指導。

  第三大關鍵是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教育孩子不僅要有科學的方法,更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家長充分調動孩子自身學習的能動性,可以安排孩子進行學習成果的展示,如在品德方面的認識、各科學習的方法與技巧、才藝展示、秀秀廚藝等等,既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第四大關鍵是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孩子的課余生活與在校學習不同,時間上充裕、自由。對於尚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在這時候更需要家長關注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如合理利用時間的習慣、學習習慣、體育鍛煉習慣、家務勞動習慣等。

  第五大關鍵是指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電腦。手機、電腦日益大眾化,除給人帶來學習、工作、溝通上的便捷,也帶來了諸多負面的影響。面對這些負面影響,家長的教育引導與監管十分重要,孩子一旦沉迷於其中,就要通過轉移興趣和注意力來扭轉,如音樂、美術、編程、科創、體育運動、戶外活動、拓展訓練等等。

  第六大關鍵是要讓孩子學會吃苦。如今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大多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食無憂的生活,沒有吃過苦。作為家長首先要從思想上對孩子進行引領,通過典故、現實中的事例,讓孩子知道沒有吃苦付出就不會有成績。還要在實踐上給學生創造吃苦的機會,通過生活體驗、體育鍛煉、遠足、爬山等,讓學生體驗苦、感悟苦,養成吃苦的精神,並遷移到學習上、做事上,磨煉孩子的意志品質。

  第七大關鍵是建立和諧融洽的親子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是進行有效家教的基礎,家長可以蹲下來同孩子面對面、促膝溝通,讓孩子意識到家長與自己是平等的,這樣有利於孩子從小養成自尊、自信與合作的精神,更能幫助孩子認真對待自己的問題或缺點。同時,也可為孩子創造樂於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另外,家長可以停下手上的工作,安靜地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他的重視。家長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用自身的言行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八大關鍵工作是讓孩子擁有激情與夢想。人隻有確立了人生目標,才可能選擇正確前行的道路。目標有兩種,一個是近期目標,另一個是遠期目標。作為家長要指導孩子處理兩個目標的關系,通過短期目標的實現,帶動長遠目標的實現,讓孩子的人生充滿成就感,讓孩子的人生更有意義。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話題征集:在育兒的過程中,您有哪些困惑、迷茫?請您與我們聯系,可在教育圓桌微信公眾號上留言,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回復,並針對您的話題進行探討。)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