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斯在研討會上發言。(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尹星雲)昨天,第十屆北京喜劇藝術節專家研討會在北京大道戲劇谷舉辦。專家學者聚集一堂,就當前演出行業面臨的困境、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如何辦好喜劇節以及喜劇事業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度研討。
第十屆北京喜劇藝術節作為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資助項目,共征集12部劇目,37場演出自今年11月開啟,持續至明年1月底。京味京韻、童趣童真、有說有笑三大板塊涵蓋話劇、兒童劇、相聲、脫口秀等不同類型的演出,進一步拓展了喜劇的品類,豐富了喜劇的內涵,為觀眾帶來更多元更立體的喜劇體驗。
與會專家表示,今年,北京喜劇藝術節克服了重重困難與觀眾如期見面,得益於北京文化藝術基金的大力支持和有關單位的指導幫扶,更體現了主辦方的初心和堅守。在當前劇場上座率的控制要求下,北京喜劇藝術節兼顧不同年齡段、不同欣賞趣味觀眾的需求,為人民群眾帶來心靈上的撫慰,更加突顯了喜劇藝術的內涵價值和喜劇節的社會效應。
大道文化創始人、北京喜劇藝術節藝術總監、著名喜劇藝術家陳佩斯表示,“當前喜劇市場呈現大規模增長態勢,局面令人欣喜,但是我們的喜劇發展還面臨著創作、人才、教育、理論建設、評論監督等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這是全體喜劇人共同面臨的客觀情況,也說明了北京喜劇藝術節存在的價值。戲劇難,喜劇尤其難,出作品更難。”對於當前各種受觀眾歡迎的喜劇綜藝節目和上海、深圳舉辦的喜劇節,陳佩斯欣慰地說:“特別好,我支持多樣化,推動多樣化。希望北京喜劇藝術節不僅能夠為觀眾帶來更多的好作品,同時也期待喜劇藝術節能夠成為喜劇人交流切磋互相學習的平台和陣地,共同推動喜劇藝術的進步和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平表示,縱觀戲劇創作史,喜劇始終貫穿著整個戲劇創作的河流,發展喜劇藝術創作非常必要,尤其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快樂本身就是疫情的天敵。劉平還建議開辦喜劇培訓班、觀劇后場外交流等形式帶動觀眾對喜劇的興趣,增加更多喜劇體驗。
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胡薇直擊當下喜劇創作上的浮躁心態,她呼吁不能為過度追求娛樂和搞笑而失去了喜劇創作中極為重要的批評和諷刺精神,而應該聚焦於創作者自身創作能力和藝術修養的提高,提升喜劇格調。
本次研討會採取了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北京人藝導演唐燁通過遠程視頻介紹了原創京味話劇《紅馬甲》的創作體驗、北京曲藝家協會主席李偉建通過視頻表達了對喜劇藝術節形式更加多樣化的期待,希望在下一屆喜劇節的舞台上能夠看到相聲劇的演出。與會者還就如何把喜劇藝術節辦出中國特色,進一步豐富表現形式如吸納傳統戲曲等話題進行了研討。
據悉,《秦宅》《陽台》《托兒》《紅馬甲》等話劇將陸續在北京喜劇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