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難愁盼民生事 街道怎樣擔職責?

2020年11月28日09:1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急難愁盼民生事 街道怎樣擔職責?

  曙光街道施劃路側停車位,破解停車難

  老山首鋼小區居民在意見征求會上提出老舊小區改造的意見

  “北京市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職責規定”之案例

  昨天公布的105條《規定》,對六大類街道職責做了較為翔實具體的說明,北京青年報記者結合部分具體條款,採訪了部分街道負責人,用街道的實踐工作加以對應、解讀,力圖更加“立體”地理解《規定》條款。

  案例1 朝陽區呼家樓街道

  街道辦與物業等多方聯動 十幾分鐘趕赴火情現場處置

  《規定》原文:第四十三條提出,負責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制定、管理本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群眾轉移疏散,指揮、安排單位和居民開展自救互救,採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等。

  案例:11月26日上午,在世貿天階北街停車場出口附近發生一起火情,各媒體給予報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火情發生十幾分鐘后,屬地呼家樓街道辦平安建設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就趕到了現場,和物業、消防等共同負責現場處置工作。呼家樓街道辦副主任劉卓介紹,快速的反應得益於根據屬地和各部門權責清晰的前提下建立的溝通協調機制。

  昨天下午4點多,劉卓剛參加完轄區安全主題的部署會議,他清楚地記得發生火情后的具體時間段,8點45分,物業發現火情,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8點52分,物業相關處置人員就到了現場,不同部門之間的通報在爭分奪秒地進行著,物業發現火情后,迅速通報給街道辦平安建設辦公室,平安辦立刻派人趕赴現場,同時,消防等部門也都第一時間得到信息,啟動應急預案。9點剛過,街道辦幾名工作人員就趕到了現場,此前在電話溝通中已經就有無人員傷亡情況、是否需要疏散附近居民等問題有了基本了解,火情不算大,工作人員到現場時明火已被扑滅,街道辦工作人員開始了解起火原因和財產損失情況,起火地點位於公共空間,當時商戶基本沒有開始營業,沒有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也不算大。

  快速處置,得益於機制方面的日常准備。劉卓介紹,每年秋冬季轄區都會召開有關消防安全的會議,物業、社區、消防等都會參加,大家明確任務分工,同時還要對信息比如聯系人的電話進行及時更新,避免出事后找不到人。根據工作要求,每一方發現問題后,都會第一時間將情況通報給其他各方。這樣的溝通不隻針對消防問題,而是在防汛、公共衛生事件、社會治安等多領域全覆蓋,“每個領域出事兒,都能知道第一時間找到誰”。

  劉卓介紹,以前街道部分權責沒有太明確,機制上也不夠順暢,“都說基層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近年來相關規定對街道辦的權責予以明確,同時也明確了相關部門的職責,通過包括吹哨報到等機制,讓相關部門和屬地街道辦有了更順暢的溝通機制,在應急等工作中效果明顯。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案例2 海澱區曙光街道

  挖潛車位解難題 探索超大型小區治理新路徑

  《規定》原文:第五十六條提出,負責統籌本轄區機動車停車管理工作。組織領導、綜合協調、監督檢查停車執法事項,將停車納入網格化管理范疇,確定監督、管理人員,建立居住停車機制,指導、支持、協調開展停車自治和停車泊位共享、挖潛、新增等工作。

  案例:世紀城是北京西四環邊最大的住宅區,常住人口超過10萬,人口密度達1.83萬/平方公裡,超過朝陽、海澱、豐台、石景山四區平均人口密度的一倍。“我們海澱曙光街道就是專門為服務這個超大型小區而建立的。作為辦事處工作人員,我們長期以來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停車難。”曙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夏卓姝告訴北青報記者,以前馬路成了停車場,隻要能停車的地兒都被塞滿了,引發交通擁堵、鄰裡糾紛等一系列問題。

  據統計,海澱曙光街道轄區內的停車位缺口約5600個。自2016年開始,曙光街道選定北區的兩條道路率先試點,施劃路側停車位,規范居民停車。夏卓姝介紹,最開始,用慣了免費車位的居民對路側收費停車並不買賬,但試行了幾個月后,車不亂停了、路不擁堵了,居民的反對聲也減小了。截至目前,曙光街道累計新增3640個路側停車位,小區內及周邊沒有車位的業主可享受150元/月的收費標准。“居民完全能夠接受這個價格,甚至還搶著要車位。”夏卓姝說。

  除了施劃路側停車位,曙光街道還協調金源購物中心、遠大公司等駐區單位騰出閑置空地,挖潛停車位。“就拿轄區內的遠大公司來說,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拆除了臨時建筑,騰退出兩塊閑置土地。如果把這兩塊閑置土地改造成臨時停車場,就能極大緩解車位緊張的問題。”夏卓姝介紹,街道黨工委希望把遠大公司納入停車治理的“共建者”。於是,雙方多次接觸、反復商討,同時為了讓停車場合法化,街道辦事處協調各方,改變了閑置土地的用地性質。

  終於,閑置空地重新利用起來了,累計挖潛出950個停車位。在定價方面,街道不僅實地考察周邊停車場的收費情況,還充分征求各方意見。經過綜合考量,最終以大多數車主認可的優惠價格收費。此外,曙光街道採用車位共享的方法,協調金源購物中心拿出300個車位供居民錯峰停車。

  通過停車泊位共享、挖潛、新增等多種方式,曙光街道解決近5000個停車位,停車難、停車亂的問題得到了根本緩解。夏卓姝表示:“最新發布的《街道職責規定》明確提出,街道負責統籌本轄區機動車管理工作。五年來,曙光街道通過生動實踐,探索出了超大型小區破解‘停車難’的新路徑,成為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增強社區便利性、宜居性的重要舉措,受到居民點贊。” 文/本報記者 王斌

  案例3 石景山區老山街道

  成立專班確認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菜單”

  《規定》原文:第五十條提出,街道要協助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開展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協助實施主體做好入戶調查、了解民意、宣傳動員等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對難以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小區,組織確定綜合整治菜單、小區管理模式、物業服務企業、物業服務標准和物業服務費用。

  案例:北青報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很多老舊小區沒有業委會,在改造之前街道會提前征求居民的意見,“老舊小區怎麼變,讓居民說了算”。

  前不久,一場特別的意見征求會在石景山老山街道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展開,石景山老山首鋼小區的70余名業主代表齊聚一堂,聽取了老山首鋼小區綜合整治方案的介紹。在現場,除業主代表以外,老山街道還邀請到了區住建委、首華物業、街道責任規劃師團隊和老山首鋼小區綜合整治方案設計團隊。

  根據《2020年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北京年內將開工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80個,完成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50個,石景山老山街道的老山東裡、老山西裡、老山東裡南三個社區列入其中。

  看似簡單的項目,僅入戶征求居民意見一項便是一個大工程,74棟住宅樓,295個樓門,綜改范圍內3個小區佔地面積40公頃,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為此,老山街道成立了綜合整治工作專班,在做好前期宣傳的同時,還挨家挨戶敲開房門,給5024戶居民送去《征求意見表》。樓頂如何防水、外牆如何粉刷、更換下水道管、是否可以恢復車棚……這些基礎類和自選類的改造內容,都一一列在了意見表上。街道還專門邀請了首華物業工作人員一起,“物業可以為小區做些什麼”、“物業費應該交多少”,居民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現場得到答復。“居民不交物業費,小區物業管理運行因缺少資金而出現失管和缺位,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老山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趙雅莉說,所以在老舊小區改造內容的意見征求中,物業費如何繳納也是重要的一項。

  “老山首鋼小區每5個人中有4位首鋼在職或退休的職工,首鋼職工佔比80%,且60歲以上老年人達38.8%”。老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齊志強告訴北青報記者,在入戶調查時發現,車棚是居民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下一步,街道將借鑒朝陽區老舊小區的車棚與地下空間改造案例,將自行車棚與地下空間復合利用,植入微倉、家政、洗染、維修、便利店、老年活動站等社區便民服務功能,同時建立社區垃圾分類積分兌換點,對具備改造條件的優先進行改造,形成滿足一處、改造一處、提升一處的效果,積極響應居民的需求。文/本報記者 劉婧

  案例4 石景山區魯谷街道

  對下撥款分賬核算程序嚴格

  《規定》原文:第六十七條提出:使用管理居民委員會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將居民委員會工作經費納入街道辦事處銀行賬戶管理,實行專款專用,分賬核算,並定期向居民委員會及居民公開使用情況,接受居民監督。

  案例:社區道路不平怎麼辦?居民活動應該如何開展?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提到社區建設,社區的“硬件”和“軟件”設施一個都不能少,而資金是最基本的保障。那麼,街道對於社區申請的經費是“有求必應”嗎?其實,社區居委會申請經費是有嚴格的申請程序和審核標准的,並且在使用經費后還需要進行公示。

  石景山魯谷街道黨群辦公室副主任何金平手裡有一個“小賬本”,記錄著魯谷街道服務群眾項目情況匯總,其中,不僅有項目單位、實施時間、項目簡介等內容,還注明了預計、實際使用的金額明細。“你看這個,是七星園南社區准備為孩子們開展的冬令營活動。”何金平說。在項目簡介一欄,寫著活動的流程:開展“青少年寒假冬令營垃圾分類”活動,讓孩子們認識垃圾該如何分類﹔開展英文電影《冰雪奇緣》賞析。金額明細那一欄則寫著“購買青少年參與獎品15元×40人=600元”,“這就意味著我們會撥給他們600塊錢。”何金平說。而在申請經費之前,社區還需要經過“兩委”班子討論。

  據何金平介紹,今年5月,魯谷街道專門修改完善了《黨建統領服務群眾經費管理細則(試行)》,對於社區的經費“專款專用,分賬核算”。《細則》中提出,黨建統領服務群眾經費由區財政全額撥付,由魯谷街道黨工委按照工作實際情況統籌分配使用,按用途主要分為工作保障、兼職人員補助和服務群眾三個部分,“經費按照專款專用、公開透明、勤儉節約、費隨事轉的原則,切實完善黨組織領導、多方參與、民主協商、廣泛監督的資金決策程序,持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經費申請成功之后,是否“用之於民”、並且花在了“刀刃”上?社區不僅要在宣傳欄上公示,還要接受街道的監督。街道將分類別建立經費使用和項目推進台賬,關注和指導社區項目的實施。同時,各社區包片干部將對項目進行綜合審查,重點對項目質量、群眾滿意度,以及該項目是否嚴格按照年度使用計劃執行予以檢查驗收,針對1萬元以上經費使用情況集中進行監理、審計。每半年,聯審小組還要向街道黨工委匯報經費落實、使用和管理情況,街道黨工委要對此進行專題審議。

  文/本報記者 劉婧

  內存

  北京街道基層治理

  制度安排形成體系

  街道辦在城市基層治理中承擔著重要責任,本市近年來從政府規章到地方性立法,新動作頻出,為街道賦權,為基層撐腰,理順條塊關系,破解基層治理中的難題,基層治理的制度安排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019年2月26日,本市發布《關於加強新時代街道工作的意見》

  《意見》可以說是近年來加強街道工作的“總綱”。《意見》在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街道體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街區更新、社區治理和保障機制六個方面,提出30條改革措施。《意見》突出強調要向基層“賦六權”,具體包括職能部門綜合執法指揮調度權等。機構改革方面,《意見》提出,整合相近職能,按照綜合化、扁平化方向,街道一般設置黨群工作、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平安建設、社區建設、綜合保障等六個內設機構和一個街道綜合執法隊。

  2019年5月,北京市委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要求整治文山會海,精簡市、區兩級部門要求社區填報的表格事項,力戒向社區甩鍋、加壓,全市性考核原則上不得向下延伸到街道(鄉鎮)、社區(村)等。

  2019年6月,《北京市街道辦條例(草案送審稿)》公開征求意見

  其中提到,長期以來,存在街道和職能部門職責清單不明確、街道職責和權力不匹配、街道綜合執法權和對部門派駐機構統籌協調和工作監督缺乏制度保障等體制機制性問題,嚴重影響了街道辦職能作用的發揮,草案送審稿旨在破解這些難題。

  2019年7月,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了《北京市街道辦事處條例(草案)》

  正式提出本市在實踐中探索的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和接訴即辦工作機制入法,明確街道公布職責清單,街道不用承擔清單外的職責任務。

  2019年9月,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了《北京市街道辦事處條例(草案二次審議稿)》

  對相關條款進行修改,明確了街道辦七類職責,提出在落實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中拒不履行職責的工作部門或將被區政府調查、督辦,街道辦應結合轄區實際制定接訴即辦制度規范,區政府可根據市政府確定的職責清單確定並定期調整街道辦職責清單等。

  2019年11月,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北京市街道辦事處條例》

  明確了街道辦的七項職權和七項職責,為基層減負的同時提供多方面保障措施,“接訴即辦”工作機制正式入法。《條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為街道賦權,街道辦可統一領導區政府派出機構﹔為街道撐腰,建立工作人員容錯糾錯機制鼓勵作為﹔為街道定責,清單外事項不接受“甩鍋”﹔為基層減負,不得違規要求社區填表報數。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