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街環境整治提升 張自忠路段率先啟動改造 預計年底亮相

2020年10月19日17:15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10月19日電(池夢蕊)今年9月中旬,平安大街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啟動實施。先行啟動的平安大街東城區段,是繼雍和宮大街、東四北大街、東四南大街之后,探索老城“街區更新”的又一重要舉措。結合路段特點,東城區研究提出了斷面優化、交通治理、文化挖掘、風貌整治四大舉措,並以700米長的張自忠路為示范段,率先推進實施,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圍擋搭設、外立面清理和臨時標線施劃,正在加緊實施中央綠化帶建設,預計年底亮相。

過街斑馬線過長 人行空間擁擠 過街口缺少安全島

平安大街全長7公裡,是貫穿核心區的重要交通干道,串聯了老城內重要的公共空間、歷史節點和城市地標。以地安門為分界,東城區段東至東四十條,全長3.1公裡。沿線建筑天際線低矮,周邊文物古跡眾多,如玉河、皇城根遺址公園、段祺瑞執政府、貝子奕謨府等,可謂“一條平安街,半部北京史”。

但長期以來,平安大街存在過街斑馬線過長,部分人行空間擁擠,部分過街口缺少安全島,一些路段機非混行,南鑼鼓巷南口等地非機動車佔便道停車現象突出。同時,建筑界面雜亂問題沒有根治,牆面、門窗、牌匾標識和外挂設施等與周邊歷史文化保護區不協調﹔沿街設備箱體、杆體較多,布置雜亂,且存在多處佔道設備及閑置設施,影響人行通行及沿線風貌﹔沿線綠化形式單一,缺乏街角綠地,缺少休息設施和空間。

隨著新版首都城市總體規劃深入實施,尤其是全社會對老城保護、空間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人們對於平安大街“更新”的期待日益迫切。

此次改造將依托平安大街、西單北大街一線、東單北大街一線、兩廣路形成的內環路為核心骨架,在大街沿線形成集中展示老城文化、貼近百姓生活的文化空間,將以建筑風貌整治提升、公共空間提升、交通綜合治理、示范院落提升等內容為主。

設計方案顯示,東城區對沿街的建筑進行分類梳理,按類型制定了整治措施,實施風貌改造。對歷史信息明確的建筑以修舊如舊為原則,重復利用老舊材料,恢復傳統界面和形制。對重要的歷史地標,以歷史景觀恢復、地面標識、數字影像等多種手段強化場所感,並為建筑風貌提供“菜單式”選項,充分征求周邊居民意見。另外,對歷史文化遺址也將進行保護性改造,如位於地安門東大街的通惠河玉河古道遺址,針對目前存在的視野不通透、參觀路線模糊、歷史價值被埋沒等問題,將通過打通游覽環路、增設宣介設施、恢復歷史風貌等手段,打造一處特色遺址景觀。同時深入推進“疏整促”,開展店外經營、違規廣告牌匾整治,封堵治理“居改商”等問題,在保留、提升現有生活性服務業的基礎上,規范商業經營行為,織補公共服務設施。

張自忠路現狀

改造后效果圖

適當減小部分車道寬度 提升綠化及步行空間佔比

在保護老城風貌、改善公共空間環境的同時,也要方便市民的現代生活。

1999年,平安大街進行了改造拓寬,形成了目前平緩開闊的現狀。時隔21年后,40米左右的道路寬度已經不再符合當前老城區的交通環境要求。由於目前的道路寬度過大,過街距離過長,且大街沿途缺乏林蔭,通行安全性、舒適性低。道路兩側普遍存在機非混行、機動車違規停放、非機動車停車雜亂等問題,通行量增加的同時也給兩側停車資源造成巨大壓力,同時過寬的道路還壓縮了綠化、步行、騎行的空間佔比,影響市民正常出行。

打造綠色交通出行體驗,是整條大街交通優化提升的重中之重。東城區在前期完成交通流量分析評估后,按照“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的綠色交通理念,在不改變路幅、保持現有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將通過適當縮窄機動車道、設置過街安全島、斑馬線后移、十字路口渠化改造、加強慢行系統建設、規范非機動車停放、挖掘停車資源等措施,實現骨干道路功能轉型為綠色交通骨干道路,提高過街通行安全性,減少道路小客車過境交通量,提升綠化及步行空間佔比,改善健步悅騎環境,優化市民交通出行體驗。

澳斯派克(北京)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平安大街景觀提升工程設計師李倫介紹,以張自忠路為例,現狀機動車道為雙向6車道,寬度為3.25到3.5米不等。根據交通流量分析評估,在保持車道數量不變前提下,將部分車道寬度適當減小:除公交車道保証3.5米外,其他車道寬度小幅縮窄為3.25米,這樣就能騰挪出中央綠化帶的空間。

增加中央綠化帶 將平安大街改造成綠色生態的林蔭大道

平安大街將通過改善沿街綠化和路側環境,全面提升整條街的公共空間品質。增加中央綠化帶,將平安大街改造成綠色生態的林蔭大道,是本次整治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按照首都新的城市設計要求,將增加中央綠化隔離帶,並配置安全島等過街安全設施。另外採用增補行道樹、樹池連通等方式,結合喬灌草組合種植方式,實施林蔭化改造,提升綠視率,同時配合不同路段的時代特征,分段配置景觀樹種,豐富觀賞層次和季節變化,改善出行舒適度,呼應街道多元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整條大街的植物品種選擇注重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基本原則,突出採用鄉土植物,通過變色的彩葉樹種,打造色彩豐富的秋季景觀﹔採用常綠品種,改善冬季的景觀效果。以張自忠路的種植為例,張自忠路兩側有大量王府、名人故居及古建筑,府邸文化特征鮮明,種植設計秉承“ 府邸蘊玉 蘭棠富貴 民國氤氳 (月)季色芬芳 古城新人 林蔭慢行”的設計理念,在重點打造的約640米長的中央綠化帶內,行道樹選擇為彩葉樹種的白蠟,綠化帶兩端增加西府海棠、紫葉李等小喬木﹔路兩側的人行道除了增補行道樹、實施樹池連通外,還將優化街角路側的節點空間,增加雞爪槭、大葉黃楊球、大葉女貞籬、月季等特色品種與中央綠化帶呼應。

同時,沿線還將挪移電箱等佔道設施,加強井蓋、強弱電箱體及線纜等設施的隱形化、小型化、景觀化處理,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並結合文化展示打造玉河遺址、段祺瑞執政府等12處景觀節點,提升公共空間的舒適性、藝術性。

張自忠路段作為示范段,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已進場施工,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景觀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公安及交通綜合杆工程、中央綠化隔離帶改造工程、牆地箱及變電箱改造工程等,所有工作正在積極穩妥推進。地安門東大街、東四十條路段計劃下一步實施,全部完成后,平安大街將與崇雍大街形成“交相輝映”的效果。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