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站待發的高鐵旁,身著蒙古族服飾的列車員迎接乘客。
高鐵的開通,讓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的敕勒川草原人氣飆升。本報記者 康靜攝
本報記者 康靜
傍晚5時50分,G2489次列車駛出北京北站。最后一刻登車的高飛輕裝上陣,隨身隻背了一個雙肩包。隨著北京至呼和浩特“草原高鐵”的開通,兩地間最快2小時9分可達,這改變了草原人的出行方式,也催生著一個新經濟圈的形成。
兩地間最快2小時9分可達
“你們先吃,我一會兒就到,剛坐上高鐵。”高飛一邊找著座位一邊打電話。在他看來,像這樣早上坐7點多的高鐵從呼和浩特出發,9點多到北京后拜訪客戶、開會、進貨,再和朋友見見面,傍晚乘坐5點多的高鐵回呼市吃晚飯已是件習以為常的事情。按他的話說,“高鐵通了,去北京感覺就像在呼市堵了一會兒車,方便得很。而且從早上6點多到晚上8點多,有不少車次可以選擇。”
去年年底,隨著張家口至烏蘭察布段高鐵的開通運營,北京至呼和浩特間的快速客運通道全線通車,兩地間最快2小時9分可達。而以前北京至呼和浩特,坐火車得用9個小時,夠在火車上睡一晚。高飛往返一次至少兩天,還得准備住宿。如今坐地鐵去二環邊上的北京北站,一刷身份証就上車了,准點又快捷。
京呼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北京至蘭州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高鐵的全線開通,極大便利了沿線群眾的出行,暢通了呼包鄂地區與京津冀地區的聯系。
塞外青城變身首都后花園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個遙遠的自治區首府,但事實上它是全國5個自治區首府中距離北京市最近的一個,隻有不到500公裡。京呼高鐵更是讓兩地近在咫尺。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南北朝民歌《敕勒川》傳誦至今,使很多人十分向往草原生活……
“我們打算今晚一到呼和浩特就先吃一頓純正的蒙餐,明天開始依次去內蒙古博物院、大召無量寺、塞上老街……還有今年剛剛入選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的敕勒川草原。”火車上,一臉興奮的鄭敏是個南方女孩,草原對她來說就是一個承載著夢想的地方,這個國慶假期她終於搭上草原高鐵,開始了她的追夢之旅。
200元左右的高鐵票價,讓內蒙古的大草原變成了首都北京的后花園。隨著高鐵的延伸,沿線的一個個草原隨之迎來了巨變,呼和浩特這個草原青城也變成了一座處處彰顯時尚現代的塞外之都。
北京助力烏蘭察布脫貧摘帽
老話說得好:“要致富,先修路”,鐵路網的建設寄托著西部地區人們的“脫貧夢”“致富夢”。
北京至呼和浩特的高鐵飛速行駛,窗外時而是郁郁蔥蔥的樹林,時而是高樓林立的城市,一個多小時便到達了烏蘭察布市。
烏蘭察布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是北京對口支援的重要城市之一,該市原有8個國家級貧困縣,今年初實現全部脫貧摘帽。教育、醫療、電力、產業、旅游……近年來,北京多方面、全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北京多批挂職干部,充分發揮橋梁作用,讓優質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2018年以來,北京市共投入市、區兩級京蒙扶貧協作資金12.3億元,建設項目466個,採購銷售農產品9.9億元,此外還捐款3035.78萬元,捐物折款1996.68萬元。
“我們烏蘭察布市這兩年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察右中旗黃花溝、興和縣蘇木山、察爾湖等景區更是日新月異。”在烏蘭察布土生土長的烏吉娜如今在呼和浩特上大學,提及家鄉滿臉洋溢著幸福。烏蘭察布的著名景點黃花溝、蘇木山,利用京蒙幫扶資金開發完善旅游設施,今年暑期專門開通了從高鐵站到景區的免費班車,為北京來的游客提供無縫接駁,吸引了不少北京人前來避暑觀光。
北京至呼和浩特“草原高鐵”的開通,改變了草原人的出行方式,也催生著一個新經濟圈的形成。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召開,這列途經張家口冬奧賽場的高鐵更是會搭上“冬奧”快車,帶動沿線城鎮的經濟加速發展,“草原高鐵”將更加令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