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北京麋鹿文化大會大興開幕 “紫禁瑞鹿”即將上線故宮文創平台

2020年09月20日20:02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9月20日電(池夢蕊)適逢麋鹿回歸35周年,2020年9月20日,北京市大興區以“鹿力同興·文產共融”為主題,隆重召開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大會上,首屆“一鹿有你”麋鹿文創大賽評選結果揭曉,麋鹿文創集市熱鬧開市,創新多樣的麋鹿文創產品正式亮相,年底上線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首次發布麋鹿回歸35周年紀念郵折,精選珍稀郵票﹔開設35周年百項成就展,同期發布《中國麋鹿保護35周年百項成果》紀念圖書......一系列重磅內容充分展現了大興區在麋鹿保護和麋鹿文化建設中的創新引領作用,有助於堅定文化自信,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麋鹿文創大賽收官 推動優質作品孵化落地

此前,立足麋鹿文化的深厚底蘊,大興區曾於8月10日開展“一鹿有你”麋鹿文創大賽,邀請全民共創。大賽吸引了眾多文化創意領域的優秀人才,參賽者們不僅參與熱情高漲,作品質量也十分過硬,形成了良好的賽勢氛圍。經過一個多月的作品征集和嚴格評選,本次大會現場公布了大賽勝出的前三甲共8件優秀獲獎作品,並舉辦頒獎儀式。獲獎作品涵蓋麋鹿陶器、麋鹿硯台、麋鹿筆筒、麋鹿文化衫等多個品類,大大豐富了麋鹿文化的外延形式,實現傳統文化和文創產業融合發展。

據悉,賽后大興區將聯合創作者、文化產業專家等合作伙伴,為創作者搭建從創意到生意的商業化橋梁,推動優質文創成果孵化落地、真正走入民眾生活,以此提升大興文創產業附加值與核心競爭力,推動大興文創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聯動多方力量 開拓麋鹿文化全新業態

近幾年,故宮博物院通過創新文化傳播手段,讓故宮文化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現代生活,是推動傳統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典型案例。為推廣麋鹿文化,大興區人民政府與故宮出版社達成合作,以故宮博物院藏《清宮獸譜》中的麋鹿為設計靈感的文創作品——“紫禁瑞鹿多功能手機支架”將於11月中旬正式登陸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消費者可通過線上渠道購買。該產品寓意祥瑞仁和、福祿常在,讓公眾深切感受到無處不在的傳統文化趣味。麋鹿文創將進一步擴大影響力,為消費者提供獨具麋鹿特色的文化體驗,為麋鹿文化開拓出新的發展空間。

大會同步舉行了北京麋鹿苑小程序的上線儀式。依托智慧數字技術,小程序能夠為大眾提供博物展覽、雲游生態、文化科普、活動報名等多種在線服務,在提供系統化、便捷化公眾服務的同時,也搭建起公眾與麋鹿文化近距離接觸的橋梁,為麋鹿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台。

在大會現場,大興區人民政府還發起成立了“大興麋鹿文創聯盟”,這是全球首個以麋鹿文創為核心的聯盟。后續該聯盟將通過組織研討交流活動、推出文創產品等形式,打造麋鹿文創品牌﹔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與南京中醫藥大學簽署科研合作協議,共同促進麋鹿藥用研究與開發和麋鹿種群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北京市版權局(大興)版權工作站也正式揭牌成立,推動版權政策宣傳、作品登記和確權維權等服務落地基層,更好服務於企業發展。

發布麋鹿回歸35周年紀念郵折 精選珍稀郵票

獨特的線條設計,豐富的內容組合,再加上珍稀郵票和特色紀念封,讓麋鹿回歸35周年紀念郵折更具珍藏價值。作為麋鹿文化的創新傳播載體,麋鹿回歸35周年紀念郵折在大會現場首次公開發布。

該郵折整體採用三折頁設計,封面採用綠色七巧板設計,寓意各方通力合作,致力於麋鹿保護﹔內頁通過文字介紹、個性化郵票、歷史照片和特色紀念封相結合的形式,呈現麋鹿回歸復壯的始末和麋鹿回歸35年的優秀成績。值得一提的是,郵折內特別選用了郵電部在1988年為宣傳保護珍稀動物而發行的《麋鹿》特種郵票。除了常規印刷的有齒版郵票外,此次選用的還有發行量更少的無齒版郵票,版本更為珍貴,在與麋鹿文化的融合映襯之下,無齒版郵票兼具巨大的郵票收藏價值和文化宣傳展示價值。

文創集市新意迭出 彰顯麋鹿文化魅力

大會當天,同期開展的還有麋鹿文創集市活動。借鑒當下時興的地攤文化形式,現場設置了多個麋鹿文創集市攤位。創想家們把麋鹿文化融於當代藝術之美,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古朴清麗的麋鹿瓷器、時尚便捷的麋鹿手袋、栩栩如生的1:1麋鹿角模型、象征“福祿壽喜好運來”的麋鹿四季文創系列產品......豐富多樣的麋鹿文創產品,將麋鹿文創集市打造成了一個被滿滿創意包圍的小天地,全面激活麋鹿文化內涵。與此同時,趣味十足的集市活動也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選購,有效增強了公眾對大興區本土文創企業的認可。

通過此次新穎的集市活動和特色的文創產品,大興區在滿足公眾文化需求、拉近市民與麋鹿文化距離的同時,也營造出濃郁的文化傳承氣息和文化創新氛圍,有助於麋鹿文化借助新形式深入民眾生活,助推文創產業縱深發展。

回顧35周年百項成果 科研教育齊發力

1985年,20頭麋鹿從英國重返故裡。35年來大興區堅持推進以麋鹿保護為主線的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提高生態規模與質量,為麋鹿種群的繁衍復壯貢獻大興力量。通過各方協同合作,如今我國境內的麋鹿數量已經擴增至8000多隻。

本屆大會特舉辦麋鹿回歸35周年百項成就展覽,以時間為序,通過生動詳盡的圖文介紹,向公眾系統展示35年來圍繞麋鹿開展的物種保護、棲息地生態建設、科學研究與文化建設的100項重要成果,全面展現麋鹿保護和研究的波瀾壯闊史。

據展覽介紹,自麋鹿重引進以來,81個遷地種群和6個野生種群在我國建立,從種群復壯,到野化訓練,再到自然種群恢復,麋鹿保護戰略逐步落地生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麋鹿保護科技人員全面開展麋鹿及環境相關學科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出版多部科研專著,為麋鹿繁殖和保護積累了豐富的科研技術資料。麋鹿失而復得,來之不易。為喚醒公眾生物保護意識,近年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不斷創新科普形式和作品,深入開展麋鹿及生物多樣性科普教育和文化傳播。

不僅內容引人入勝,展區布局也暗藏巧思。從上空俯視,展區呈栩栩如生的鹿頭造型,與麋鹿大會主題遙相呼應,為民眾提供了更富趣味性的觀展體驗。前來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瀏覽麋鹿回歸復壯的歷史故事,領略麋鹿文化的豐富內涵,大家時而駐足凝望、交流討論,紛紛沉浸於這場壯觀的麋鹿文化盛宴。

為進一步鞏固麋鹿保護和研究成果,《中國麋鹿保護35周年百項成果》紀念圖書也同期發布。這本著作梳理了35年來麋鹿種群健康監測、麋鹿保護關鍵技術研究、麋鹿遺傳多樣性評估、麋鹿棲息地建設等詳實內容,為麋鹿種群的生存繁衍保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也為世界物種保護及生態建設提供了優秀的中國范本。

鹿力同興,文產共融。35年來,大興區不斷挖掘和豐富麋鹿所承載的文化價值,釋放文創產業發展潛力,推動麋鹿文創產業和其他產業實現多元聯動發展,構筑大興文創產業發展的新高地。在“新國門·新大興”的歷史機遇下,大興將繼續以麋鹿的非凡力量為支撐,不斷探索產業發展新業態,興傳統文化、興文創產業、興生態旅游、興創新科技,創造更加輝煌的發展篇章。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