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仍需要注重細節 個別小區還有混裝混運現象

2020年08月04日15:53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個別小區還有混裝混運現象

  趕在清運車到來之前,保潔員忙著翻撿廚余垃圾。

  清運工人將三種不同垃圾依次倒入車斗中。

  “我們認真做垃圾分類,結果裝運的時候又混合在一起。”近日,有市民向本報反映所住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還不盡如人意,很多人圖省事、嫌麻煩,垃圾分不到位,而且,分好的垃圾存在混裝混運的情況。夏季炎熱,垃圾分類面臨更大的挑戰。為減少垃圾滯留時間,投放和清運的時間如何選擇?如何合理分配分類指導員,減小工作強度?清運車輛怎樣落實分類裝運……細節做到位,才能真正讓垃圾分類取得應有的效果。

  金泰麗富嘉園

  無人看桶時垃圾隨意扔

  家住朝陽區東壩中路金泰麗富嘉園的劉女士說,小區自垃圾分類工作開始以來,設置了垃圾投放點,配備了垃圾分類指導員。“硬件”配備雖然挺全,但是,在日常的分類工作中,收到的效果卻不如人意,居民隨意投放垃圾,每天早上垃圾清運前,分揀員們才匆匆將垃圾桶裡的廚余垃圾揀出來,“感覺有點應付了事。”

  7月28日早上不到6時,記者來到金泰麗富嘉園探訪時,西區北門附近已經一片繁忙。十多個黑色的其他垃圾桶集中在一起,多位身著藍色馬甲的垃圾分類指導員,戴著長筒膠皮手套,或用夾子或者徒手,將垃圾桶中裝有廚余垃圾的塑料袋挑出來,再扔到旁邊的綠色廚余垃圾桶中。操作中,廚余垃圾部分沒有破袋投放。

  因為垃圾桶太多,分類指導員們怕耽誤垃圾清運,只是用夾子扒拉幾下桶上層的垃圾粗略地看一看,底部的垃圾很難翻撿得到。劉女士說,哪怕每個桶僅用三五分鐘,全部查看一遍就要花費不少的時間。這麼匆忙,分類指導員們不可能做到徹底篩查。根據她的觀察,這也是小區垃圾分類工作不到位的其中一個症結所在。

  大約6時20分,裝運“其他垃圾”的黑色清運車到達小區,尚未徹底分揀的其他垃圾被統一裝車運走。天氣悶熱,記者在不遠處觀望,不時能聞到翻撿垃圾時飄散出來的難聞氣味。緊張的清運工作結束后,地面散落著一些垃圾。保潔員及時清掃干淨,並用水沖洗地面,減少對早起上班或晨練居民的影響。

  據了解,金泰麗富嘉園分東西兩區,共有6棟高層樓2000多戶居民。原先每個單元門前都有垃圾桶,5月1日實施垃圾分類以后,集中設立了一些桶站,小一點的隻能擺放三四個垃圾桶,大一點的能容納9個垃圾桶。

  據居民們說,一般清運車先來到西區的2個清運點裝運,之后再進入東區。“夏天清運車來得早,幾位保潔員像趕場一樣,這個清運點扒拉完,清運車開始裝車,他們趕緊跑到下一個清運點,幫忙扒拉廚余垃圾。”

  “這麼分揀又辛苦又費事,在投放時進行分類指導不好嗎?”一位居民說,自從5月實施垃圾分類以來,他很少在垃圾站遇到分類指導員,居民們大都是把廚余垃圾裝在塑料袋裡一股腦兒地扔進垃圾桶。即使他上早班遇到了指導員,他們都忙著翻找廚余垃圾,根本顧不上指導居民投放。

  也有一些居民很心疼這些分類指導員。垃圾桶蓋著蓋,經過一天一夜的高溫發酵,氣味實在讓人作嘔。分類指導員們每天早上都要像拾荒者一樣,翻騰垃圾桶裡的廚余垃圾,湯湯水水的實在不衛生。

  對於居民的投訴,小區物業也是一肚子苦水。“就靠幾位保潔員和樓管員,根本管不過來這麼多垃圾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樓管員每天早上會看桶一個小時,剩下時間就隻能靠居民自覺分類。由於分類不達標,每天早上都要靠保潔員和樓管員重新分揀,非常辛苦。他們要趕在二清集團的清運車來之前,把混在其他垃圾裡的廚余垃圾挑出來,“天熱了,清運車來得早,他們每天都跟打仗似的,搶時間分揀。”而廚余垃圾,他們用電瓶車送到東壩附近的一個廚余垃圾收集點,“每個小區出多少廚余垃圾都是有要求的,不達標就會罰款,所以物業壓力非常大。”

  周庄子家園

  一車同時運走三種垃圾

  家住豐台區周庄子家園小區的李女士反映,小區清運垃圾時,竟將分好類的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裝混運,一輛清運車同時運輸這三種垃圾,“白白浪費了大家垃圾分類的精力和熱情”。

  7月25日一早,記者來到周庄子家園小區。6時30分左右,一輛貼有“其他垃圾”標識的藍色垃圾清運車駛入小區。正如居民所反映的,垃圾清運車每到一個垃圾投放點,清運工人將裝有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的三種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依次倒入車斗中。將近7時,垃圾裝車完畢,清運車駛出小區。

  其實,早在今年2月底,小區物業給每家每戶分發了分類垃圾桶和《首都市民垃圾分類指南》宣傳頁,要求居民們按照規范進行垃圾分類。周庄子家園垃圾分類桶站在5月份投入使用,分別設置在每個單元門前。垃圾分類驛站裡,不僅整齊擺放有四類垃圾桶,張貼著垃圾分類的宣傳展板,這些桶站制作得也十分用心,規格統一,紅色鏤空框架、透明玻璃雨棚,既通風又擋雨,美觀大方。

  但是,打下了這麼好的基礎,分類工作的收效卻難令人滿意。居民們說,他們經常看到同一輛垃圾車進出周庄子家園和附近小區,可見不止他們一個小區的垃圾存在混裝混運的情況。記者在小區裡走了一圈,小區裡共有6棟樓,共計16個單元門。每個單元門前都設置了分類垃圾桶站,垃圾桶的蓋子大開著,不時散發著異味。

  有居民說,當初給小區配備的垃圾分類指導員,無論刮風下雨都堅守崗位,指導居民垃圾分類投放。有的居民看到這些志願者這麼辛苦非常感動,還會送來礦泉水、飲料。但是,現在有些垃圾分類指導員也懈怠了。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有的垃圾桶站附近確實有戴著綠色袖標的垃圾分類指導員,但他們在小區的陰涼處坐著,有的玩著手機,有的正在閑聊,每當有居民來扔垃圾,分揀員只是在遠處抬眼看一看,並沒有上前進行指導。

  小區物業公司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周庄子家園目前每天進行2次垃圾清運,分別在早上7時和下午3時左右。負責小區垃圾清運的是物業找的一家專業的清運公司,因為配套的廚余垃圾中轉站還未建好,所以暫時混裝在一起運輸,然后再進行分類。

  支招兒

  夏季垃圾分類 這些做法可以借鑒

  針對屬地小區存在的問題,朝陽區東壩地區辦事處回應,該小區居住密度大,垃圾分類的宣傳和引導工作不夠到位。而且垃圾分類指導員人手緊張,給后端的清運保潔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他們將從源頭抓起,調整桶站的設置,加強居民的分類投放,從而提高分類的質量。

  對於周庄子家園的問題,相關的街鄉表示,周庄子村前期為垃圾分類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分發垃圾桶,制作了統一的垃圾驛站,配備了分類指導員。但后期有些環節出現了疏漏,工作人員現場調查后會立即進行整改。

  最近北京連發高溫預警,高溫下的垃圾分類工作,也面臨著更大的難題。採訪中,記者梳理出市民們談到最多的三個問題:如何選擇投放和清運的時間,減少垃圾滯留?如何合理分配分類指導員,減小工作強度?清運車輛怎樣落實分類裝運?

  據了解,目前本市一些街道社區應對高溫天氣下的垃圾分類工作,有了不錯的做法,或可為其他社區提供借鑒。比如東城區景山街道,他們委派專人巡視各分類桶站,配備84消毒液及殺虫劑,每日兩次對桶站進行消殺作業。街道劃分作業區,廚余垃圾清運人員定時巡視,及時把桶站的廚余垃圾運送到轉運點。社區工作人員入戶或在街巷巡視時發現廚余垃圾桶內垃圾達到一半時,在工作群中及時通報點位,收運人員在20分鐘內趕到現場把廚余垃圾清運走。東城區的其他街道社區還在桶站附近噴洒、懸挂各種除味劑、殺虫劑。

  海澱區的一些街道社區在增設有人值守的24小時垃圾驛站的同時,引導居民定時定點投放,其他時段垃圾桶一律撤走,從而減少污染。

  採訪中,各街鄉社區共同呼吁,廚余垃圾的收運中轉站和終端處理場應盡可能靈活對接,與社區的廚余垃圾收運同步調整,設置與“冬令時”不同的“夏令時”,這樣能有效減少廚余垃圾的滯留時間。

  本報記者 羅喬欣

  通訊員 彭沼 李天天文並攝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