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應對中,龐星火主要負責現場調查工作,包括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樣本的實驗室檢測、密切接觸者管理、信息報送等
持續了半年多,總共155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已經出席了107場。媒體的報道涉及她,總是離不開“故事”兩個字。“下面我通報確診病例的情況……”“星火故事會會長”下午4點准時在發布會現場發聲,吸引著無數網友屏聲靜氣地傾聽。透過照片和鏡頭,很多人以為她才四十來歲,實際上,她已年過花甲。
龐星火除了在發布會上介紹病例、科普防疫知識,她的日常足跡還遍及首都機場北京口岸入境管理聯防聯控前方指揮部、兩會保障、新發地市場……她枕戈待旦,哪裡需要她就去哪裡。她是同事口中的“定海神針”,是每天能睡夠4個小時就覺得很幸福的“最忙陀螺”。她調侃自己“疫情是最好的減肥,這半年瘦了10斤”。日前,龐星火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專訪,講述疫情防控策略,分享發布會背后的故事,還回應了網友的“挑刺兒”。
談新發地疫情應對
疾控人一直在“站崗放哨”
盡早發現、盡早控制、精准防控最關鍵
北青報:作為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您在這次疫情應對中負責哪些工作?
龐星火:其實經歷過SARS、甲流、H7N9等疫情的考驗,我們已經建立了相對成熟的應對機制,疫情一來,就迅速成立防控專班,建立不同的任務組,再在有序的引導下開展工作。我主要是負責現場調查工作,包括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樣本的實驗室檢測、密切接觸者管理、信息報送等。這部分最核心,壓力也最大。一旦有情況,我們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制定防控策略。疫情期間,還負責一些重點區域的疫情防控,首都機場北京口岸入境管理聯防聯控前方指揮部、保障全國兩會等等,服從組織安排,哪裡有需要我就去哪裡。
北青報:這次新發地疫情剛來的時候,當時你們處於怎樣的工作狀態?
龐星火:那幾天市疾控剛開始調整工作模式,准備切換到“平戰結合”狀態,一部分人繼續做疫情防控,一部分人做常態化工作,這個機制剛調整好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11日凌晨,我們接到了西城區的報告。
北青報:當時您是什麼反應?
龐星火:我心裡咯噔一下,又是一場硬仗。接到報告后,我連夜趕去西城區疾控中心現場了解情況。我們首先要把這個病例隔離,再找到他的密切接觸者,詳細摸排他去過的每一個地方。尋找感染來源是最難的,因為當時北京已經連續56天沒有新報告病例了,而且這個病人沒有任何外出史、接觸史,出現得很蹊蹺。
我們得在最短的時間內鎖定感染范圍。我們一宿沒睡,馬上向市裡報告,布置流行病學調查和採樣,迅速給大家分工。市疾控所有人都行動起來了,排查了這個患者去過的每一個地方,最終不到22小時鎖定了新發地批發市場。
北青報:當鎖定疫源地是新發地批發市場的時候,您當時是什麼想法?
龐星火:我感覺到處置的復雜性,因為這是新發地批發市場,太大了,是全國性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人員流動性非常大、流動范圍又非常廣。我們所面臨的防控難度大、工作任務艱巨,不亞於上一輪疫情。其實當時疾控人員已經很疲勞了,今年的疫情持續時間太長,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又來了一場硬仗,必須硬著頭皮上。
北青報:您當時想到了怎樣的應對方式?
龐星火:鎖定新發地后,我第一反應是絕不能出現社區傳播,更不能讓病例疏散到全國,所以要第一時間把疫情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結合當時的病例情況、環境和人員樣本檢測結果,以及病毒傳播性強的特點,我們分析會有進一步傳播的可能,所以在6月13日凌晨3點,市裡沒等天亮就把新發地市場封閉了。這一招兒市政府非常迅速果斷,我們就是在和病毒賽跑,要跑在病毒的前面。
北青報:這次對新發地和周邊小區的隔離管控有什麼特點?
龐星火:鎖定新發地的當晚,我們就在做應急處置防控方案,以新發地市場為圓心,層層摸排。雖然新發地市場封了,但考慮到新發地市場周邊小區的居民會去那兒買東西,很有可能被感染,我們第一時間對周邊11個小區進行封控管理。其次,通過社區敲門、發公告以及利用各種技術手段,擴大排查范圍,鎖定了曾經到訪過新發地的風險人群。
針對新發地市場相關人員的不同風險等級,我們採用不同管控措施,有集中隔離的、有居家隔離的、有做健康監測的等等,同時給市民做健康科普。我們沒有簡單地封閉,沒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採用了這種精准防控的策略,這樣會比較高效,而且對社會影響更小。也特別感謝居民朋友對政府的理解和配合。
北青報:跟上一輪疫情相比,您認為在這次新發地疫情應對中,您的心態有何不同?
龐星火:這次雖然也很有壓力,但相對會更加從容,因為我們有經驗了,也更有信心了。上一次有點沒著沒落的,因為不知道會傳成什麼樣,這次隻要把風險點、風險人群都找到了、控制住了,就會相對樂觀。
北青報:在這次新發地疫情中,您總結出了怎樣的經驗?
龐星火:在這次新發地疫情發生之前,雖然降級了,但疾控部門沒有絲毫鬆懈,時刻睜大眼睛在“站崗放哨”,這次北京22小時內就迅速鎖定了風險點,盡早發現、盡早控制、實施精准防控是關鍵,這也許會變成今后常態化防控的一種工作模式。這次新發地疫情也是對我們前期防控策略的一次檢驗,萬一以后再出現類似的情況,咱也不怕了。
談北京疾控工作
為政府決策提供技術性支持
“大家都很不容易、真的都很努力”
北青報:北京市疾控中心在全市疫情防控中承擔怎樣的角色?
龐星火:我們從專業技術角度給政府提供決策依據和建議。疾控部門要收集國內外的疫情信息來分析風險,研判北京的疫情趨勢、風險點以及應當採取的應對措施。比如疫情之初,我們建議市政府延長春節放假時間,因為那時候疫情嚴重,如果不延長假期,大家都要上班,會增加人員流動性,也會加大疫情風險。另外,學校能不能開學、高考怎麼防疫、影院要不要關閉等等,我們都會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給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技術層面的建議。所有人都盡己所能地在工作,大家都很不容易,真的都很努力,沒有辜負希望。不過,這個疫情是百年不遇的,乍一出現,我們各方面的能力不可能按百年不遇的標准去設置和建設,我們也確實需要繼續提升各種應對能力。
北青報:凡事都有兩面性,您認為在疫情中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龐星火:最大的收獲就是推動了居民健康素養的提升。這次疫情雖然影響時間很長,但是人們知道勤洗手、戴口罩了,就算今年冬天流感季來臨,我相信市民朋友都知道該怎麼做了。另外,疫情期間全市流感、肺結核、腸道傳染病等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不少,這也算是額外的“收獲”了,雖然我們都不希望有疫情。
北青報:您如何看待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之間的關系?
龐星火:疫情防控是為復產復工復市復學等各方面保駕護航的。我們國家從人民生命健康第一出發,不惜一切代價控制疫情,這個代價也包括了經濟的代價,相信所有人都有感受,因為疫情經濟停擺了,生活秩序受到影響,而且個人收入也會受到影響。我們一直強調疫情防控人人有責,與我們每個市民息息相關。
談新聞發布會
幾十頁流調報告濃縮成“小豆腐塊兒”
總結反面教材反復提示居民
北青報:為了准備每天下午的發布會,您做了哪些工作?
龐星火:別看我們每天發布會上說的時間也就幾分鐘,每一條發布稿背后的工作量是巨大的。發布會當天下午4點通報前一天的病例,從零點到下午4點,准備材料的時間很緊張。我們有一個專門團隊,要把每個病例長達幾十頁的流調報告提煉成兩三百字的“小豆腐塊兒”,囊括核心要點。還要提煉這些病例中有哪些風險點、提示點,轉換成科普知識。成稿之后要經由三層機構六重把關,每一層至少兩人審閱。有時單日病例多達二三十例,來不及調查完,就會出現第二天補充通報的情況。每天我們要給政府報告、向社會公布病例信息,在本輪疫情中335個確診病例,每個病例的流調報告我都要審看,做到心中有數。
北青報:在發布會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反面教材,比如有症狀不及時就醫的,還有扎堆打牌的,為什麼要說這些案例?
龐星火:疫情防控跟每個人都有關,我們在流調中發現,任何一個不注意的行為都可能導致一個家庭、一個單位,甚至更多的人跟著受牽連。比如,石景山萬達廣場女子調查出了上百個密接,去棋牌室打牌的老太太不僅自己被感染了,還傳給了家人。每次碰見這樣的病例我們都非常痛心,雖然反復說,還是有不注意的人放縱自己的行為。我們拿出這些案例就是要讓大家記住哪些行為是不該做的。
北青報:在您發布的健康提示中,為何反復強調“勤洗手、戴口罩、不聚會、不聚集”?
龐星火:反復講就是要讓大家把這些防控措施固化在日常生活中。我現在覺得效果還不錯,各行各業都記住了,核心的這幾條老百姓都會說了,我挺欣慰的,這就是健康素養的提升。
北青報:每次發布會發布主題如何確定?
龐星火:適時地根據疫情階段性特點選擇發布主題。比如五一假期來臨,我們就針對五一小長假專門做假期出行防控科普。放暑假了,7月14日的發布會就公布了一個12歲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提醒家長做好孩子的假期防控。另外,我們也會總結一些前期病例的特點,給市民做健康提示。比如針對“一老一小”這兩個重點人群,我們發布了本市這輪疫情中確診的1歲7個月的最小患者和86歲的最大患者這兩個案例,提醒市民如何保護身邊的重點群體。
談成為“網紅”
希望記住防疫知識而非記住我這個人
對網友挑刺兒表示理解
北青報:最近您在網上火了,網友還稱呼您為“星火故事會會長”,您怎麼看?
龐星火:我心裡挺矛盾的,既希望大家別記住我,因為我不太願意讓人談論我,但又希望大家記住我,希望大家通過我記住我身后的北京疾控人,記住我給大家科普的防疫知識,這是我最願意看到的。
北青報:針對網友提出的一些問題,您調整過自己嗎?
龐星火:發布會前不管多忙,我都會認真審核、熟悉每一篇稿件,拿不准的逐條去核實,發現不認識的字就去翻字典,我也會盡量念得慢一些、穩一些。雖然我不是主播,但作為發布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准確。因為大家希望得到准確的信息,他們挑刺兒、提出任何異議我都能理解,這也促進我們去做得更好。
北青報:有眼尖的網友留意到,您在發布會上的著裝都很得體,還有網友夸您“審美在線”,您怎麼看?
龐星火:最近沒時間去逛商場買衣服,這些衣服都是以前的。為了尊重大家,也體現首都疾控人的精神面貌,我在發布會上總希望盡量展示自己的最佳狀態,也是對公眾的尊重和對發布會的重視。
北青報:我注意到您化妝了,您包裡隨身帶著化妝品嗎?
龐星火:對,因為經常熬夜,難免會疲倦,臨上場前會拿化妝品簡單捯飭一下,想把自己最好的狀態展現給公眾。
北青報:有網友留言說,“希望每天連載的星火故事會可以趕快迎來大結局”,您想對這位網友說點什麼嗎?
龐星火:快了!北京已經連續十幾天沒有確診病例了。其實我希望大家別看見我了,我出鏡少了,說明疫情更穩定了。
談個人工作
過了退休年齡,但組織需要就留下
以后有機會想去旅游
北青報:有疾控的同事把您比作“定海神針”,您怎麼看?
龐星火:被需要的感覺挺好,但我隻不過比他們見得多一點,比他們工作時間長一點,現場處置經歷多一點。從1983年到現在,我致力於傳染病防控37年了,見証了北京傳染病數字不斷下降,疾病風險因素的降低,居民健康素養的逐步提升,在全國來說,北京是走在前列的。比如我們在做的計劃免疫工作,北京的疫苗接種水平和疫苗接種種類都是處於全國較高水平的。現在宮頸癌疫苗、帶狀疱疹疫苗都出來了,我們提倡居民去接種。我們提出種種健康策略,讓大家不斷地享受經濟及科學技術帶來的健康水平的提升,這也是最讓我欣慰的。
北青報:您已經61歲,超過了退休年齡,為何仍堅守一線?
龐星火:在這一點上,服從組織分配和工作安排,我就留了下來。
北青報:在疫情期間,您怎麼安排家庭生活?
龐星火:其實我家離單位也就兩三公裡,但沒時間回家。6月6日北京降級之后才有機會回家,結果6月11日又來了新一波疫情,就一直在工作,我覺得每天能睡夠4個小時以上就是很幸福的事兒了。最近形勢好了點,偶爾回家一兩個小時,換洗衣服,絕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單位。
北青報:將來如果疫情告一段落,您最想做什麼?
龐星火:從我們防疫的經驗看,常態化防控將是長期的。零病例不代表零風險,越是降級我們就越要緊盯防控不放鬆。將來如果有機會,我特別希望能出去旅游放鬆一下,換一種生活方式,好好陪伴我的愛人和孩子,彌補這段時間沒能陪伴他們的愧疚。本版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本版供圖/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星火語錄
●今年的疫情持續時間太長,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又來了一場硬仗,必須硬著頭皮上。
●6月13日凌晨3點,市裡沒等天亮就把新發地市場封閉了。這一招兒市政府非常迅速果斷,我們就是在和病毒賽跑,要跑在病毒的前面。
●今年高考作文題目是“北斗系統55個衛星織成一張天網,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而北京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的“天網”由每個市民織就,城市公共衛生安全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和營造。
●其實我希望大家別看見我了,我出鏡少了,說明疫情更穩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