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實驗探究題佔比過半

2020年07月19日09:0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中考物理實驗探究題佔比過半

  昨天,北京中考結束了英語、道德與法治及物理三門科目的考試。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三門科目都注重學科基礎考查。同時,“戰疫”“脫貧攻堅”“直播帶貨”“民法典”“垃圾分類”等社會關注內容分別進入考題。

  英語

  “戰疫”元素融入試卷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今年北京中考英語試題注重試卷關鍵節點銜接,使難度梯度更平緩。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2020年中考英語試題將“戰疫”元素巧妙融入試卷。例如,“閱讀理解”A篇是青少年在網絡論壇上分享在疫情期間(通過發帖時間體現)盡己所能幫助老人的文本,充分體現了疫情期間中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同時,試題考查更加全面,既直接考查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也將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考查滲透在試題中。試題中的配圖也有助於學生利用圖畫這種非語言信息理解主題。此外,試題有意識地保留了一些生詞,考查學生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的能力。整張試卷還強調基礎,避免繁、偏、難題,旨在引導教學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書面表達”部分,繼續提供兩道題目供選擇。作文①在道歉信的要點設置上,把解決問題的空間留給了考生,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表達。作文②考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歷,描述在過去的學習中是如何積累知識的,以及這樣做所帶來的收獲。試題通過設置開放的情景,讓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考生充分發揮,多角度思考問題。

  道德與法治

  “直播帶貨”等熱點入考題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凸顯家國情懷。例如第25題第(1)問以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背景,凸顯以人民為中心、“一個都不能少”的理念。試題還聚焦學科主干知識,突出學科綜合性。例如第23題第(3)問通過“關於民法典的對話”,圍繞民法典的編纂、規定、宣傳、落實等,整體考查法律與公民之間的關系。

  試題注重考查學生在復雜情境下,多角度、多層次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第16題通過兩個不同的“撥打12345熱線”背景材料,引導學生認識到公民要積極行使權利。第22題從垃圾是“廢”還是“寶”的設問,引發學生對垃圾處理問題的辯証思考,提升環保意識。

  試題還引入具有時代感的素材,例如第15題“直播帶貨”取材於老字號數字化轉型,引導學生了解“直播銷售員”的出現,是社會發展需要,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試題也重視貼近學生實際,體現北京特色,展示北京成就。例如第22題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為背景,引導學生理解“垃圾分類是個新時尚”,思考作為北京市民如何做好垃圾分類。

  物理

  “北斗”再次成為考題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分析,今年中考物理試題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考查。如第32題閱讀材料以“原子鐘”為背景,通過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系統,展現了我國航天領域的矚目成就,並通過“日晷”有機融合了中華傳統文化。這也是繼出現在中考數學、高考語文卷之后,北斗再入試題。

  試卷注重考查基礎知識、主干知識,同時側重“從生活走向物理”,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素材。如第3題核桃夾、食品夾等杠杆,第6題載重車、安全錘、盲道、吸管等。此外,第32題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體現題型的創新,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分析概括、合理遷移的能力。材料以“原子鐘”的原理及其應用為主線,以時間測量“標准”的選擇與應用為暗線,滲透著事物“標准”的選擇、統一和應用。

  另外,試題注重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試題中有49分的題目與實驗探究有關(滿分90分),超過整個試題總分的一半。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