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高考6選3“試水”落地 1/3考生選擇理科“老三樣”組合

2020年07月07日08: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1/3考生選擇理科“老三樣”組合

  在延長了高考時間一個月后,北京新高考首批考生今日踏入考場“應戰”。作為新高考“試水者”,9日、10日兩天,考生們將進行“6選3”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可以說,這是2017年新高考改革中的“重頭戲”,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給予更多選擇權。學生如何進行“6選3”?在選擇中呈現什麼特點?會遇到哪些困難?今后,學生、學校、家長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准備?

  走訪北京六區7個中學發現,選擇理科“老三樣”組合的考生人數最多,將近1/3。新國人教育創始人許建琦認為,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學生選科、選考將與未來的大學專業和職業規劃聯系越發密切,提早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將成為必要。

  【新高考·新變化】

  “6選3”共有20種報考選擇

  今天,首批新高考學生“應考”。考試時間從過去的三天變為四天,考試科目打破文、理界限。除了語、數、外,在9日、10日兩天,考生們要進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考試科目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門。考生在6門中選擇3門作為考試科目,成績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普通高中等級性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方式的通知》要求進行折算,分為5等21級。

  如此一來,高考“6選3”將形成20種選擇方式,每種方式選擇的學生佔比以及成績高低決定了最后的賦分。

  【新高考·新發現】

  “理化生”組合佔考生數1/3

  因是第一年試水,且所選科目的選擇性更大,學生究竟如何合理選科成為是否在考試中勝出的關鍵。調研北京六個區的7所中學發現,幾乎每種組合都有學生選。

  北京豐台二中的應屆畢業生共247名,20種組合裡該校學生選了19種﹔北京中學的畢業生選擇了17種組合,物生政、化生政、化地政這三種組合方式無人選擇﹔北京171中學教育集團、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北京五中則是20種組合都有學生選擇。

  雖然選擇性多元,但學生們的選擇仍有偏移,傳統“理化生”成為最受青睞組合。據北京171中學教育集團教學副校長潘忠泉介紹,該校75%及以上的學生選擇了理化,理化生比例最高,達到30-35%﹔北京五中教育集團課程處副主任李翥表示,被選擇最多的理化生佔到所有學生的1/3左右﹔北京豐台二中校長助理、課程中心主任馬磊介紹,該校選擇物化生的考生78人,佔到總人數31%,其次是物化地考生31人,佔12%﹔北京中學教學副校長周端焱表示,該校選擇理化生組合的考生佔19.12%﹔同樣,北京九中教學副校長張小萌表示,該校選擇科目物化生的比例仍為最大。

  為啥文理分科取消后學生仍偏愛“傳統”?北京14中教學副校長劉杰坦言,在6科選考科目中,理化生仍是眾多學生選擇的焦點,且重合率較高。在14中應屆畢業生中,選擇理化生組合的學生佔比為32%。“這說明在以往文理分科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被迫綁定在理化生三個科目上,新高考的方案給了學生更大的自由度和選擇的空間。”

  物理學科因覆蓋專業多成“必選項”

  調研中,除了發現傳統“文綜”“理綜”是選擇重頭之外,從學科分析,也有很多共同點。北京14中學生在科目選科上,物理佔72%,化學佔62%,生物佔60%,地理佔46%,政治佔40%,歷史佔38%﹔豐台二中247名畢業生中,選擇物理的學生達到191人,其次是化學179人,選擇最少的學科是歷史75人﹔海澱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2020屆與2021屆兩屆學生選考時,物理學科選擇的人數均是最多的。

  不難發現,物理學科成為不少考生的“必選項”。北京五中教育集團課程處副主任李翥分析,呈現這樣的選擇,是因為物理可以覆蓋很多大學及專業,故選擇人數較多。

  選科錦囊

  171中學教育集團教學副校長

  潘忠泉

  選科要理性和智慧,了解自己、了解學科發展、了解專業配置及發展,了解社會需求﹔“6選3”科目選擇盡量要有彼此之間的學科支撐,有助於知識結構的科學合理,使自己能走得更遠更高。

  北京五中教育集團課程處副主任

  李翥

  盡早確定自己的生涯發展規劃,明確意向大學及專業對學科的要求﹔選科時,結合大學要求、個人興趣、學業能力、本校及本區該學科的師資水平等因素綜合決定﹔選定學科以后,盡量不再改變。若確需改變,應盡早,否則會浪費寶貴的時間成本。

  北京14中教學副校長

  劉杰

  選考科目的確定是一個建立在對自我認識全面且正確基礎之上的漸進過程,並且一定注意學科之間的關聯。老高考方案中分為文理選科,學科之間的關聯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

  北京豐台二中校長助理、課程中心主任

  馬磊

  對學生來說,要明確自己的優勢學科,初步確定自己未來想從事的職業或者職業類別,如果確定不了具體專業,也可以確定大的專業門類,了解這些專業門類所要求的學科,與優勢學科進行比對,進而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科。

  北京中學教學副校長

  周端焱

  做好科學選科工作,需要學生自身、學生家長、學校教師等多方主體的共同努力。學生選科需要了解自身特質和外部環境﹔學校要開好生涯規劃課,幫學生做好職業興趣測試、職業性格測試、大學專業傾向測試,尤其是學科能力測試﹔家長要提高在學生選科中的參與意識和指導能力。

  海澱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物理老師

  趙志永

  選科時要更多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相信各學科的高考整體難度設計是均衡的。

  【新高考·新挑戰】

  認知不足的學生面對選擇“很蒙”

  北京豐台二中校長助理、課程中心主任馬磊認為,“6選3”給了學生更多選擇的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如何選擇的難題。高中學科成績所反映的興趣和能力與大學專業存在很大相關性,大學專業又與將來從事的職業具有較強相關性。在他看來,選考要從高一就開始,而這個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對興趣、特長,還是對專業和職業都沒有系統、清晰的認識。

  民大附中常務副校長唐洪波對此亦有同感。他認為,學生在選科時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不了解自己的興趣,不了解大學的專業,不了解將來的就業選擇。

  排課走班給學校帶來新挑戰

  除了學生對如何選擇呈現糾結之外,20種選法的考試組合,給學校的排課走班也帶來了挑戰。民大附中按照選課結果,既要考慮學生的選科要求,又要能因材施教,最終教學班達到50余個。“學校能提供的走班教室隻有7間,這給排課表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常務副校長唐洪波直言,由於上課地點不固定,所以學生在教學班裡沒有班級歸屬感,也增加了任課教師管理班級的難度。

  選科造成學科班級不平衡也是新挑戰之一。據北京14中教學副校長劉杰介紹,對學生定選后的數據進行整理發現,20種組合都有學生選擇,其中有的組合隻有2個學生。在這類情況下,為了滿足每一個學生開課的需求,學校決定採取大走班的方式,同時在走班過程中盡量做到分層。

  【新高考·新探索】

  生涯規劃引導學生更了解自己

  針對學生對自己的興趣、特長沒有清晰認識這一問題,不少學校將加大對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比重。

  自2017年起,豐台二中就全面開展生涯規劃教育。除了開設專門的生涯規劃課程之外,還組織了大量的生涯規劃活動,例如:生涯夏令營,引導學生探索自我﹔“走進大學”活動,促進學生了解大學和專業﹔“走進企業”活動,讓學生對職業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與大咖面對面”活動,通過與行業佼佼者的對話,開闊學生的眼界和視野。

  北京171中學教育集團,則將職業規劃指導課程立體化。學校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特長、學科學業基礎、專業發展方向及大學招生要求,開發“人生生涯規劃”“職業生涯體驗”“高中三年學業規劃”為主要內容的系統、立體式職業生涯課程。其中,“人生生涯規劃”包括感知生涯、探索自我、描繪藍圖、生涯決策、初始創業教育、修煉品質修養等六個環節﹔“職業生涯體驗”包括知道高校類型、了解專業選擇、明了升學途徑、提升職業素養、實踐職業體驗、優秀校友進校傳經等六個環節。

  同樣,北京中學也全面開展生涯規劃教育,除專職教師的生涯規劃課之外,更多是組織了大量生涯規劃活動,比如“夢創家”創造設計活動、職業體驗行知項目、生涯規劃夏令營等。在一系列活動中,增加學生對職業、對自我、對未來的認識和思考。

  “定二選一”方式固定走班穩定性

  由於走班上課形式,很多學生感覺班級凝聚力不強,故不少學校做出了新探索。

  北京五中教育集團課程處副主任李翥介紹,學校在排課時,將行政班上課的語文、數學、英語和需要走班的“6選3”學科分成兩部分時間段排課,使學生需要走班的時間段相對集中。“6選3”學科分班時,結合選科學生人數、學科教師人數、學生該學科的學業水平等因素進行統籌安排,實現“一人一課表”。同時,在每個教室安裝電子班牌,走班上課的學生通過刷卡即可查看個人課表及進行考勤。

  由於走班學科的分班會隨著每次大考進行調整,所以學生或授課教師的變更是影響走班教學效果的一大因素,不便於教師更加深入和精准地了解及指導學生。針對這種情況,北京五中到了高三,為了最大程度保持學生和教師的穩定性,將走班學生和教師固定下來,不再根據考試情況調整。據李翥介紹,在新高一進行“6選3”時,將採用“定二走一”的方式,更大程度地保持了師生的穩定性。

  171中學則是採用行政班和走班相結合進行教學安排,引進智能選排課系統等,進行智慧校園建設、進行師資儲備、挖掘潛力進行校舍改造﹔為了解決學生歸屬感減弱的問題,14中採取給學生配導師、盡量固定教學班等方式,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與關注,學校導師制的建立,讓每個學生除了有行政班的班主任以外,還能和導師單獨交流學習情況、生活中的困惑、思想上的波動。

  不難發現,為了應對新高考變化,對學校、家長、學生都提出了新挑戰。2020屆考生的選擇同樣對今后的“6選3”提供借鑒與參考。無論高考如何變化,學生不斷加深對自身的了解,對未來有清晰的方向感,以興趣為核心進行選擇,都是新高考的題中之意。

  本版文並圖/趙穎彥 曹陽

(責編:池夢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