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2023年北京十六区将干这些事
近期,北京十六区“两会”相继召开,2023年北京十六区将有哪些重点工作?将完成哪些民生实事项目?本网为您梳理。
东城区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万元GDP能耗降幅和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市级要求。
持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不断推进天安门周边、长安街沿线等重点区域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强化公共秩序管理,加大老旧小区、拆迁滞留区、桥下空间、铁路沿线等部位的整治力度,确保核心区绝对安全。
扎实推进控规任务落实。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拆除违建5万平米,保持新增违建动态清零,完成“基本无违建区”创建。平稳有序推进百荣世贸商城转型,以更大力度推进天安门、故宫、北京站周边住宿业整治提升。启动朝阳门南北小街、朝阜路(东城段)环境提升项目,一体化打造“两纵两横”区域景观。
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推进王府井商圈金街新燕莎、外文书店改造和东直门、崇外商圈升级。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国际高端化妆品和服装品牌区域性总部的招商力度,新引进国内外首店100家。以“故宫以东”品牌为抓手,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导故宫、隆福寺、王府井沿线文化消费资源协同联动,促进商旅文体跨界融合,提升整体消费体验,增强对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拉动力。
紧抓投资项目落地。实现东直门交通枢纽、隆福文化街区二期两个标志性项目竣工投用,新增高品质产业空间60万平米,同步启动东直门区域环境设施提升和隆福寺-美术馆片区公共空间改造,加快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完成前门东西区一体化城市更新项目的产业策划、控规编制和地块出让,力争年内启动建设。协调推动新世界K11、马圈地块等21个项目开工。
提高主导产业集聚度。集中力量打造八个特色产业组团,引导新业态、新项目集聚发展,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打造永外城新兴产业园,完善龙潭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配套政策,提升南部区域经济活力。改造升级商务楼宇30栋,打造新“亿元楼宇”6栋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紧抓“两区”建设机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发挥外资金融头部企业示范效应,吸引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入驻,加快打造国际金融开放前沿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好“紫金服务”迭代升级,健全面向高精尖企业和人才的全天候、无盲区服务机制,持续扩大“投资东城”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开展“证照联办”和“一业一证”叠加合并改革,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加快“数字政务”建设,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应用。
推动老城保护复兴。按期完成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开展国家话剧院住宅楼征收腾退,推进天坛医院旧址等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永定门城楼修缮和御道遗址展示。配合中央、市属单位做好文物腾退保护工作,推进宏恩观等文物活化利用。
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完善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服务中心功能,探索建立文化企业“白名单”机制,发挥北京“文创板”平台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发展成果,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资源库,推出一批“大戏东望”文艺精品。建设“书香世业”文化主题街区二期,实现前门地下城人防博物文化项目试运营。高水平举办第二届北京文化论坛。
推进城市更新。全面落实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试点开展三眼井、钟鼓楼、西总布等片区恢复性修建。健全央地、军地协同机制,聚焦长安街、中轴线沿线等重点区域,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现新开工项目40个,完工20个,继续开展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简易楼腾退和老楼加装电梯工作。推进13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建设望坛棚改和宝华里危改项目回迁楼,更好满足群众宜居生活新期待。
推动绿色发展。深化“一微克”行动,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精细化治理精品街道创建。落实“双碳”发展战略,实现南馆公园“零碳”工程完工投用,完成50万平米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新建改造绿地8万平米,打造柳荫公园、桃园铁路沿线等4处全龄友好型公园,完善二环“凸字形”绿色城廓,营造老城绿意韵味。
改善出行体验。提升路网通行能力,实施望坛地区3条市政道路建设,推动一批次支路建成通车。优化静态交通设施布局,实现路侧停车三期项目投用,因地制宜推进“平改立”停车设施建设,新增600个居民错时共享停车位。
创新基层治理。聚焦民生领域,以接诉即办为抓手,深入开展“攻百难,解民忧”专项行动,实现街道层面“热线+网格”深度融合。完善物业项目评估评价机制,增强业委会(物管会)履职能力,对物业管理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稳慎推进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完成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评估验收。促进课内提质增效、课后丰富供给,扩充2000个义务教育学位,加快形成具有东城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建设健康东城。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三级诊疗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区属公立医院特色、错位发展,加强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健康联合体试点。深化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
提高社会服务保障水平。健全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运行机制,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新增签约家庭照护床位1600张,加强安宁疗护中心和老年护理中心建设。继续建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