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2023年北京十六区将干这些事【14】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平谷区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3%以上;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8%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水耗达到市级要求,持续向好。
(一)守好绿水青山,筑牢首都东部生态屏障。
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提标改造洳河等3个污水处理厂,推进国、市考核断面水质稳步提升。完成30平方公里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公园城市,做好3万亩生态林抚育。启动“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果。
(二)坚定不移建设农业中关村,打造农业中国芯。
启动升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研究制定建设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创建平谷畜禽种业创新示范区,建设种业创新孵化基地,加快实施奶牛育种等项目,助力建设种业之都。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项目落地。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推进高标准特色蔬菜农业园、“三个零”蔬菜种植园区建设,打造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智能温室集群。
(三)坚定不移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首都物流高地。
启动4064亩土地整理,力争完成11个地块3136亩土地入市交易。推进智慧城市物流谷等1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南、北场区铁路场站线新建工程、铁路口岸监管区工程等11个项目,提升“站、场、线”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园区24条道路市政管网、再生水厂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拓展公铁海航多式联运,加强与天津港、唐山港联动,强化海铁联运常态化运行基础,探索通航物流发展路径,申报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四)坚定不移拥抱新消费新生活,打造世界休闲谷。
争创金海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强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平蓟路等项目建设,加快环湖路等项目实施。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速泃洳河沿线休闲廊道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沿岸农业观光驿站,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构建农旅融合发展集聚地。打造新的网红打卡地,举办中国·京津冀铁人三项赛、环长城100国际越野挑战赛、香椿节、红薯节、“快乐冰雪季”等农事节事赛事,擦亮“桃醉平谷”休闲品牌。
(五)深化改革创新,全面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
转化落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创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兴谷新消费综合体建设,用足用好1000万元消费券,新建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深入实施“汇谷计划”等政策,办好平谷区人才发展大会,持续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推进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段)建设,全面开工承平高速(北京段),启动京平高速拓宽工程,织密首都东北部京津冀一体化交通路网。持续加强“平蓟三兴”区域合作。
(六)促进城乡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做好平谷大桃这篇大文章。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开展三农领域改革。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七)注重建管并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稳步推动府前街棚改(二期)、南大门棚改、上纸寨村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更好满足群众住有所居。实施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完成新城东部片区雨污管网改造,压茬实施8条道路大修和16条道路环境提升,编制申报中片、北片区雨污管网改造项目。持续实施“疏整促”专项行动,完成115公顷减量任务,高标准完成“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复检。深入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成老楼加装电梯24部以上。
(八)坚定文化自信,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软实力。
拓展打造5个文明实践分中心、5个文明实践示范站,推进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村)、文明家庭创建。为基层流转图书10万册。推进“中国书法之乡”提升工程,举办“歌唱北京”“舞动北京”等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1000场。
(九)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升民生服务品质。
加大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力度,用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8500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5%以上。推进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七中)、马坊第二幼儿园和兴谷幼儿园等学校建设,实质性引进2-3所市级名校资源。加强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配备与提升。兜住民生底线,精准帮扶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保障特殊群体基本生活。
(十)确保安全发展,守好首都“东大门”。
确保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诊区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推进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精心服务老年人接种。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常态化开展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更换安全型配件1.2万套。
(十一)勇于自我革命,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能力作风建设。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