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本网特稿

2022看北京

揭秘谷爱凌夺金冬奥场馆:服务“超人”更服务“常人”

李博
2022年02月08日18:16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坐落于工业遗址内的首钢滑雪大跳台。 布雷摄

2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得金牌,她夺冠之地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坐落于城市工业遗产中的永久竞赛场馆,也是冬奥历史上滑雪大跳台项目第一个永久竞赛场馆。

“飞天”彩色飘带诠释运动之美

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是北京赛区唯一的雪上比赛场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首钢滑雪大跳台总设计师张利说,这个项目的设计理念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体育,建筑之美必须来源于竞赛之美,建筑师从赛道曲线出发寻找建筑灵感;第二个层次是文化,中国场馆必须承载中国文化元素;第三个层次是工业遗产,以奥运场馆为触媒延续首钢工业记忆,推动园区绿色生态再造与城市更新;第四个层次是可持续利用,赛时“超人”功能与平时“常人”功能密切结合,以及在同一场馆里不同竞赛项目的结合——历史上第一次可变赛道的尝试。

谷爱凌比赛的滑雪大跳台仿佛一条优美流畅的飞天飘带傍湖畔而起,从助滑到起跳、翻腾、落地,自由式滑雪大跳台运动员动作背后动感的曲线应当用什么中国文化元素来展现,张利团队从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飞天”中找到设计灵感,张利说:“东方绘画是通过衣物的轨迹表达人动作的痕迹,敦煌飞天的飘带就是滑雪大跳台运动(Big Air,意为尽量大的向空中腾跃)之美最好的诠释。”

“飞天”飘带的飘逸感需要明快的色彩表达,首钢社区的人们也期待跳台为厚重的工业遗产环境增添一丝轻盈的灵动感。张利说:“我们与城市管理者和首钢社区经过共同研究,确定了沿用北京冬奥会徽的色彩体系,用37个不同色号连成渐变的效果。‘飞天’的彩色飘带曲线与大跳台曲线相契合,冬奥建筑外形优美而流畅。”

首钢滑雪大跳台创造性研发出空中技巧赛道转换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一台两用”,这是如何做到的?张利说,国际雪联滑雪大跳台赛道专家和空中技巧赛道专家共同修订各自的赛道曲线,实现两者兼容。结构工程师杨霄创造性开发了正四面体单元结构,通过在跳台主结构上附加这些灵活的结构单元,实现赛道曲线的转换。从而让单板滑雪大跳台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道快速切换,践行了场馆可持续利用理念,节约了成本。

奥运场馆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

首钢滑雪大跳台选址于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建筑师要实现冬奥场馆设计与工业遗存及城市更新紧密结合,其中有四个关键点。

张利介绍,首先是永定河边天际线。由群明湖西望,新的跳台须成为由石景山和冷却塔群为前景、西山为背景的首钢天际线一部分。“为了不破坏传统的天际线,我们特别对跳台结束区进行了下沉处理,让跳台看起来是从冷却塔高度顺延下来的一条曲线,这样跳台与石景山、冷却塔群一起构成了永定河边新的天际线。”张利说。

其次是运动员的出发视角。跳台坐落方位要让运动员在准备出发的那一刻,对首钢的工业遗产产生一览无余、过目难忘的记忆。建筑师对跳台的朝向与顶部设计进行了多次优化,包括与国际奥林匹克转播服务配合,确定奥运标志的安放位置等。

再次是群明湖岸线的再造。清华大学教授朱育帆率领景观设计团队借助对颐和园昆明湖拓扑结构的解读,进行岸线再造,不仅实现了对工业遗产生态环境的修复,还呈现了具有丰富体验和节奏变化的环湖慢行系统,让跳台的标识性吸引力在首钢园区更大范围内得到发挥与利用。

最后是原首钢制氧厂区的改造。制氧厂区位于大跳台结束区脚下,建筑师通过把制氧厂区改造成一个创意办公街区,实现对工业遗产与奥运遗产双重价值的利用。

“以上四点综合考量了首钢社区、体育竞赛、文旅旅游、创业办公等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每个群体的体验中都实现奥运场馆与城市更新的密切结合。”张利说。

打造2.5小时慢行体验服务大众

张利在首钢滑雪大跳台项目设计中尤其注重“可持续利用”,兼顾赛时以运动员为中心的“超人”任务,与赛后以社区人群和文旅游客为中心的“常人”任务。

张利进一步解释,“超人任务”是竞赛举办的刚性需求,建筑师在改善运动员参赛体验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常人任务”为不同尺度上的不同任务,在大跳台项目上包括了识别性任务(文化符号标识性)、漫游任务(环群明湖的观览与驻留体验)与共享任务(在制氧厂区里的街区式工作生活体验)三种,分别得到了明确的设计应对。

赛后,整个场地将变身体育主题公园。跳台落地区可供市民进行多种滑降体验,跳台出发区提供观光功能,跳台带动形成的首钢园环群明湖园区将成为文旅景点,跳台底部的制氧厂区则提供创意街区的生活体验。

设计源于生活,又终将服务于生活。张利认为,好的体育场馆要把人的普通生活需求纳入设计考虑,比赛场馆作为冬奥遗产更应该服务于大众。

首钢滑雪大跳台项目利用湖面设计了“2.5小时慢行体验”,打造一个环湖的步行空间。张利说,这是一个在城市公共空间和文旅目的地规划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它来自人的自然生理节律,即日间两餐间可以在一个文旅目的地驻留体验的时间。提供2.5小时的连续慢行体验是公共空间吸引人,成为公众心中目的地的一个必要条件。”

经过近年改造,首钢园区北区已完全能够提供2.5小时甚至更长的慢行体验,也已成为北京市民心中的目的地。大跳台与群明湖环湖片区大幅增强了首钢园区目的地属性,整个首钢大跳台场馆作为冬奥遗产也将更好的服务大众休闲健身活动。

(责编:孟竹、郭亚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