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社会民生

天安门广场举办大型活动首次尝试千人献词 讲述献词团背后的故事

2021年07月01日16:44 | 来源:北京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献词团背后的故事

  千人献词,是在天安门广场举办大型广场活动以来的首次尝试;站在千人献词方阵最前方的4名领诵学生,更是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记者专访献词团指导老师和导演,请她们讲述领诵学生背后的故事。

  “推班”选人

  今年3月初,千人献词团的领诵选拔在北京部分大中小学和少年宫开始。选什么样的孩子?导演组和训练组从一开始就目标一致:口齿清晰、表达自然、气质质朴、性格真诚。那才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该有的样子。

  为了能找到最符合选拔标准的中小学生,导演组和训练组采用了“推班”方式来进行。

  为了尽可能不遗漏优秀学生,导演组和训练组在校园里穿行的时候,也不放弃寻找。成功入选10人领诵预备队的北京景山学校初一男生吴德宇,就是在校园里被“捡”来的。

  最终,来自49所大、中、小学和少年宫的3454人参与选拔,经过几轮筛选,最终10名学生进入领诵预备队,年龄跨度在12岁到22岁之间。

  “雕刻式”训练

  从6月15日开始,10名领诵同学正式进入集训阶段,刘鹏老师全程陪同指导,著名导演甲丁、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等作为专家团队,亲自指导。

  虽然献词全过程只有5分30秒左右,但从入场到退场需要几个小时,而且要长时间站立,因此孩子们需要有良好的体能支撑。集训开始后,每天早上7时,专业体能老师会先带着大家晨跑,增强体能。随后,声音、表演、形体等方面的专业老师轮番登场,为学生们提供顶级专业训练。

  为了精准表达800多字献词稿的内涵,老师和学生们拿出工匠的精神反复打磨。比如,献词稿中有4个“你听”,这4个“你听”需要用完全不同的层次和节奏表达,给观众留出听的时间,让他们的脑海中浮现画面感,让献词的内容能更“走心”。

  “去技巧化”打磨

  导演和训练组专门设置了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实践、心理情感共鸣等特设课程,首次尝试“去技巧化”训练方式。

  每天晚饭后,刘鹏老师会为孩子们播放《新闻联播》,带领他们观看红色电影。“挖掘孩子们内心对党和祖国的爱,可以帮助他们在呈现过程中激发自然反应,实现真情流露。”刘鹏说。

  然而,10个学生需要面临的一个最残酷的事实,就是7月1日最终站在领诵舞台的只有4人,其他6人会自动编入千人献词团,成为一名普通献词成员。

  在集训的过程中,一开始孩子们还有些思想波动和压力,但随着训练的推进,他们逐渐意识到10个人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在临近大会召开的日子里,刘鹏会组织孩子们录制倒计时视频,激发团队力量。“我们都是追梦人,天团,加油。”这句话每天都会响彻训练场上空,孩子们带着这样的自信和定力、温暖与感动、青春与朝气走上了广场中央。本报记者 叶晓彦 孙延安

(责编:孟竹、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