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京郊红色“第一”:京郊民俗00001号主人单淑芝

2021年05月18日09:29  来源:  
 

  单淑芝

  京郊民俗第一家“00001号”的主人

  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劳模、全国企业就业先进个人、农家女创业明星、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等等

  2004年,官地村被誉为“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

  2021年,官地村58户村民有50户搞民俗旅游

  走进京郊民俗第一家“00001号”总店里,照片墙一点一滴记录着单淑芝的用心经营,也记录着“00001号”的成长。从简单的吃住陈设,到越来越精致的小院,雕刻着那段充实且劳累的时光。

  大家对她的评价是“能吃苦、肯干、实诚、热心肠、细心……”而她却说“这是大伙儿对我的认可,我的干劲儿也更足了!如此,才能对得起这块招牌,对得起回头客与新游客。”

  短暂的聊天中,你还能深切地感受到她身上的坦诚、真诚与朴实,让人舒服且美好。

  “20元敲醒了我的脑子”

  1993年4月中旬的晚上,天还挺冷。怀柔区雁栖镇官地村单淑芝一家都早早地上床睡觉了。“咚咚咚”的敲门声,把单淑芝惊醒。

  “谁?”为了壮胆儿,单淑芝大声地嚷嚷道。

  “大姐,我们是学生,天太晚了,没有回城的车了。”门外答道。

  “有事吗?”单淑芝一听是学生,声音也放缓了,说话的工夫把门打开了。一看,还真是9个学生,正冻得哆哆嗦嗦地在门外站着呢。

  “大姐,您这能住宿吗?”

  单淑芝一听这话,再看看自家连院墙都没有盖的3间破房,唯一的一张炕,和仅有的两个板凳,犹豫了一下说“这样,你们之中的女孩子和我的两个孩子睡炕上,男同学和你毛大哥我俩一起睡地上吧!”

  她一边忙着招呼女孩子,一边给男孩子找麻袋、纸壳子,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可是这帮孩子你看我我看你,都欲言又止。

  “你们这是有事儿?怎么了?”

  “大姐,我们都还没吃饭呢。”一个大胆的孩子说完后,十几双眼睛眼巴巴地看着她。

  单淑芝犯难了,她家是村里数得着的穷户,女儿的一条裤子打了28个补丁,家里也是一贫如洗。

  “就是,大姐,您给我们弄点吃的吧,哪怕吃个半饱都行。”

  于是,她拿出粮缸里仅剩的那点棒子面,“我匀吧匀吧,贴了正好9个饼子,都没敢贴大的。”回忆起来,单淑芝笑着说,“又去鸡窝里摸了仅有的3个鸡蛋,切了点咸菜,烧了一点菜叶粥,让孩子们吃上了一顿热乎饭。”

  第二天一大早,学生们走的时候非要给她20块钱。“这不能要,这哪能要呢?你们能记得这块儿有毛大哥和单大姐两个好人就行了。”

  “大姐,那么冷的天儿,您能留我们一晚,还给我们做吃的,我们非常感激。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和谢意。”说着几个孩子不由分说地硬是把钱塞到了她的兜里。

  “就是这20元钱敲醒了我的脑子。”提起当初,单淑芝感恩地说。

  从那天开始,单淑芝决定干民俗接待。

  “秉承感恩之心 毫无保留分享经验”

  说干就干。搞民俗接待,得有地方不是。那就从盖房子开始。于是,她满村里借钱,借粮食“俺们村里,挨家挨户我都借了。没钱的,我就说,兄弟你借我棒子面、米面都行。”

  就这样借了2万元钱,10间瓦房盖好了。

  “没承想,这个民俗接待,是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难上加难。”回忆当初,单淑芝边摘菜边动容地说。

  房子盖好了,屋里的硬件设施一个都没有。亲戚、朋友、村里都借了个遍,单淑芝头大了,还能去哪儿借钱呢?“我灵机一动,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供销社。到那,好说歹说地在供销社贷了6000多元,添置了床上的铺盖,屋里的脸盆、毛巾等。”回忆到这,单淑芝眼含泪花。“万事开头难。但没想到,那么难。”

  一切准备就绪。当年7、8月份,她开始举着自制的“单淑芝家庭接待点”的三合板,在神堂峪风景区售票处寻找客源了,也陆陆续续地有人来她家吃饭住宿了。“吃饭多少钱?住宿多少钱?”客人一问,她就说“瞧着给吧。”

  有一次,她花了二三十块钱买菜,做饭,加上住宿,人家给了10块钱,连本儿都不够。

  单淑芝开始着急上火了!“那阵子不知道啥叫买卖,就知道穷则思变。”

  恰巧,政府加大了对民俗旅游的扶持。她听从了建议,开始去县城饭馆学习菜谱,去旅游公司学习服务的规矩、住宿的标准等。

  就这样第一个手写的菜单出炉了,上面清清楚楚地标明了菜名和价格;第一个标间价格定为45元,单人收费5元一位。

  一切步入正轨后,1994年底,单淑芝家接待收入就有4000多元了,1995年5000多元,1996年就上万了。

  “单淑芝挣到钱啦!”村民们嚷嚷着,“咱们也一起搞吧!”

  对上门取经的村民,单淑芝热情得很。从制作菜单,到叠被子、做饭;从如何判断哪些游客需要住宿,再到“一客一换”的卫生标准、如何选择不起球的床单……什么都教,毫无保留。不仅如此,她还把自己家住不下的客人介绍到其他家去。

  就这样,郑大姐家、王阿姨家、刘婶家……一家又一家的民俗接待在官地村绽放了。2004年,官地村56户村民中就有45户人家都搞上了民俗旅游接待,官地村也因此被誉为“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而单大姐家,也被评为京郊民俗第一家,“00001号”。

  民俗接待火了。单大姐又自发联合姐妹们成立了民俗接待合作社。她们的口号是:振兴民俗、帮扶姐妹、民主管理、自负盈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对个人的要求则是:价格合理、干净卫生、文明竞争、文明接待、诚信待人、朴实真诚。

  就这样,官地村的民俗旅游接待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好。单淑芝开始学习英语、哲学、经济管理等课程,她也逐渐被更多的人熟知,开始到怀柔区各个乡镇,给其他姐妹们分享民俗接待的经验。尔后,她又去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继续给更多的人分享民俗接待的经验,带动外省市的人搞民俗旅游。

  “热闹褪去一如既往”

  “现在,咱们村有多少民俗接待户了?”

  “58户村民有50户搞起了民俗旅游接待,剩下的8户都是些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老人,不过他们也会在其他民俗接待户的家里摆些农产品售卖,也算是吃上了民俗旅游这碗饭。”

  “近两年您还出去给大家分享经验吗?”

  “不用了,那个时候的分享视频都刻成盘了。”

  “把所有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不担心会影响到自家生意吗?”

  “怎么会?”单淑芝自信地说。

  “为什么想到分享?”

  “1986年,我加入了共产党。2005年,我被评为优秀党员。这对我一个普通的农妇来说,是多大的肯定与鼓励。我时刻以这个身份要求自己。再说, 在我最难的时候,是全村的人帮了我,人不能忘本。更何况,我年轻的时候受够了穷的苦,也吃尽了穷的苦,所以不想姐妹们再走弯路。”

  “那党员这个身份对你来说,更多的是什么?”

  “是初心、是责任,更是一种模范带头作用。”单淑芝肯定地说。

  如今,热闹过后,一切回到了当初单淑芝一心一意经营“00001号”的样子:她和丈夫老毛、闺女晓庆一边收拾着“00001号”——贴壁纸、刷漆、种上新的绿植,另一边忙忙叨叨地把自家的几亩地种上各种应季果蔬。按她的话说:“每天忙碌且平和。”

  村里人看到忙前忙后一刻不得闲的她,总是忍不住问道:“淑芝,你那生意都那么好了,你为啥还这样干?”

  “因为我喜欢。”她总是如此回答。

  “其实,我也想给回头客一种新鲜感,这样才能配得上他们对我的信任与认可。28年来,我们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营者和游客的关系了,我们已然是家人一般的牵绊了。”单淑芝真诚地说。

  的确如此,28年来,单淑芝一如既往地真诚、热情。

  “您好!我是00001号单淑芝。”电话那头传来干脆热情的介绍。28年了,她再也不用举着三合板在景区翘首以盼更多游客来住宿了。而这个五一黄金周期间,她的小院也已远远不够客人预订的,平时也得提前两个礼拜预订。(北京美丽乡村)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