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恢复历史水系和自然生态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万亩生态水乡

2021年04月12日16:46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万亩生态水乡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京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北京正一步步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迈进。

从即日起,本报特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行走十六区 感知新变化”专栏,记者将行走京华大地,记录各区在经济、社会、生态、民生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

画眉山雨水湿地公园主体已完工,计划六七月份将对社会开放。本报记者阎彤 摄

在中关村创客小镇上班的创客们有了新发现:站在窗前远眺,不远处多了一片湿地公园!中间是大面积的水面,两岸起伏的坡地上草坪和林地交织,远处是浓淡相间的层层山峦……这片湿地有个诗意的名字——画眉山雨水湿地公园。

这是海淀区“水清岸绿”行动计划的成果之一。未来五年,在既有翠湖湿地公园等蓝绿空间基础上,海淀区将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再增加1000公顷水面,建成六大片雨水湿地公园,水面覆盖率从目前的2.6%翻一番,增加到5.2%,实现渠渠都有水,形成1万亩蓝绿交织的生态水乡。

画眉山前建起雨水湿地公园

西石小驻、索园忆昔、舟坞记忆、清风掠影、槐荫棋语、古荷清音……画眉山雨水湿地公园2020年3月开工,总面积13.7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1.4公顷,水体面积2.3公顷,包含6个主要景观节点,形成林水相依的空间。公园内选择了68个植物品种,其中大多为乡土树种,乔灌草搭配,突出湿地功能。

画眉山雨水湿地公园位于大寨渠渠首,其西南约600米处,就是著名的画眉山。“设计时叫‘大寨渠公园’,建设过程中,当地的东埠头村村民建议叫画眉山公园,能体现出地区的文化积淀,我们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海淀区水务局副局长宋强介绍。目前公园主体已经完工,计划今年六七月份向社会开放。

画眉山雨水湿地公园只是大寨渠生态治理项目的一部分。大寨渠位于海淀北部地区生态景观主轴——绿心和海淀北部地区高新技术区——翠湖科技组团之间,是衔接生态绿心与产业园区的纽带,主要承担城市建设区及周边农田的排水任务。大寨渠治理起点为京密引水渠,终点为周家巷沟,全长4.68公里。除了画眉山雨水公园,下游还有滨河公园区、桃花溪谷区、翠湖绿廊区、湿地区等景观。

五年建成万亩生态水乡

今年,崔家窑雨水调蓄区二期、三期工程将启动建设,分别形成十几公顷的水面。面积180公顷的西玉河雨水湿地公园今年也力争启动建设。上庄后河雨水调蓄区、上庄雨水调蓄区、苏家坨雨水调蓄区、上庄水质净化湿地、稻香湖水质净化湿地……未来五年,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建成六大片湿地组成的湿地群,形成万亩蓝绿交织的生态水乡。

“整个科学城北区通过两个循环水网建设,给12条河渠补水。”宋强介绍,其中,在南沙河上游建设翠湖调水泵站,通过管线给前后沙涧、前后柳林四条沟渠进行补水;在上庄桥建设稻香湖调水泵站,给周家巷沟、东埠头沟、大寨渠、团结渠、宏丰渠、五一渠、风格渠等九条沟渠补水。目前,泵站和管线都已建成,一举改变从前有渠无水的状况,实现海淀北部地区渠渠都有水。

四脉合一助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水系建设,是海淀区“水清岸绿”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海淀辖区共有96条河渠,包括35条河道。沟渠主要用于行洪,汛期之外基本都是干涸的。立足解决“水不清”“岸不绿”“水不流”“水不足”四个方面的问题,海淀实施“水清岸绿”行动计划,分区域进行河道规划设计。

海淀南部地区讲述水文化,重点塑造“一区两轴三循环”的慢行空间和亲水岸线,主要围绕“三山五园”地区,以金河、万泉河为两轴,建设玉泉山、圆明园片区生态补水循环水网以及小月河滨水生态走廊,打造亲水宜人的慢行走廊。

北部地区构建水生态,重点建设“一轴四核多河渠”的循环水网和生态湿地,逐步形成湿地与湿地相连、河渠与河渠互通、各功能互补的水系生态系统,并通过实施水厂建设,修筑稳定安全的供水体系,保障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供水需求,营造一碧万顷、人水共融的海淀水生态。

到2025年,海淀区主要河渠将达到健康状态,沿河形成百公里慢行步道,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绿色生态水系景观。“水脉、绿脉、人脉、游脉四脉合一,以绿养水、以人护绿、以文兴游,水绿相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提供生态保障。”宋强说。 本报记者 于丽爽

(责编:孟竹、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