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桥头堡”效应显现 

“通武廊”协同发展生机勃勃

2020年12月18日09:23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通武廊”协同发展生机勃勃

  千年大运河,起于北京市通州区,流经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武清区,直奔浙江杭州。大运河哺育的“通武廊”,地处京津冀交界之区,地相接、水相连、人相亲,被称为“小京津冀”。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产业重构、资源整合早已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带动“通武廊”协同成长。近日,记者走进“通武廊”,看到城市副中心“桥头堡”效应显现出勃勃生机。

  共建“北运河文化带”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也是连接京津冀的纽带。处在京津冀核心区域的“通武廊”,正在共建北运河文化带。

  目前,大运河城市副中心段游船已正式通航;廊坊市坚持把推进北运河香河段旅游通航作为“一号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明年6月,大运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将与廊坊段通航;武清区正在积极探索大运河文化发展新路径新方法,大力加强北运河通航和文化带建设。

  前不久,在第五届“通武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通武廊”三地文化旅游部门发布《北运河文化旅游创新发展·廊坊宣言》,确立“高质量打造运河文化带”的目标,将在北运河逐步打造出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12月7日至17日,“2020‘通武廊’文化交流季”推出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文化活动。这项活动以“多彩‘通武廊’,携手新时代”为主题,紧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主线,聚焦“通武廊”文化传承与创新,使三地的沟通合作更加紧密,为促进“通武廊”多维度文化领域创新交流推波助澜。

  产业协同突飞猛进

  为了更好地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以实际行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9年4月,“通武廊”三地规划兴建“通武廊”产业共同体,主要承接北京高端产业、高科技研发机构和相关项目。

  “通武廊”产业共同体规划总面积为19.5平方公里,推动三地各利用6.5平方公里土地,在该区域统一规划招商建设运营,推动三地互利共赢发展,并实现人才、税收、就医、户籍等方面协同发展。

  三地通过共建产业共同体,可以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发挥各自优势,使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实现共赢。

  “‘通武廊’产业共同体还将在跨行政区域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利润分成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武清区京滨工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清区将利用廊坊北部与武清区大王古庄镇交界处的土地,引入通州项目在廊坊、武清投资落地,共同打造共建共享的示范样板。此外,还将整合8000平方米楼宇资源,打造“通武廊”青创、科技、人才聚集高地和创新创业示范区。

  跨界生态长廊呼之欲出

  今年9月,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南侧,占地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如期开园。这个公园面积约为纽约中央公园的三倍,占城市副中心7%以上的面积,真正实现“森林入城”。如今,“城市绿心”近万亩景观树木蔚然成林,全长5.5公里的星形园路闭合成环,成为城市副中心以及“通武廊”最具有标志性和示范性的“生态明珠”。

  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潮白河相望的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这里的“万亩银杏林”是环京片区规模最大的银杏森林,大厂还打造了“百亩玉兰园”“千亩樱花园”,与“万亩银杏林”串联成线,构成北京城市副中心东部绿色屏障。

  在北运河天津武清段,被称为“北方水上园林”的南湖景区波光粼粼,湖边的树木花色四季变换,美不胜收。景区内有一条步行路,同时还有一条用彩色沥青铺就而成的骑行专用道,5公里长的环湖景观,成为“通武廊”生态长廊中的靓丽风景线。今年以来,武清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43万亩,发展林菌、林药、林粮等林下经济8万亩。“通武廊”共同做好跨境河道水体治理,使得武清区内的北运河、龙北新河等入境水质明显提升,标志着“通武廊”生态河流体系已经形成。

  高端人才“流动”起来

  今年30岁的高智伟是河北石家庄人,以前在北京亦庄北方华创公司做机械研发工程师,3年前应聘到武清开发区三英精控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虽然做的还是老本行,工资也比以前少点儿,但是高智伟掩饰不住高兴的神情。

  “今年我准备在武清买房了,这要在北京,想都不敢想。”他说:“我是借‘通武廊’人才协同发展的东风一路走来,感到特别幸福。”

  2017年,高智伟通过“通武廊”联合招聘平台发现了武清这家名叫三英精控的企业,令他心动不已。可是,一想到换工作后要面临户口、职称认定、养老保险转移等一系列衍生问题,他有些犹豫。

  经过咨询,他了解到武清区可以为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落户口,并且享受跟天津市民一样生活待遇。高智伟二话没说,立即决定到武清发展。

  “来到武清后,公司给办理了落户,按照武清制定的六个层次人才引进奖励标准,我被评为第五层次人才,每年能领到7200元的人才奖励。”他笑着说:“在这家公司,我能参与多项高真空、先进光学仪器设备的研发工作,对今后评职称都很有帮助。现在我打算和爱人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真正有个家。将来子女上学、就业都能享受天津市民待遇,挺好的。”言语间,高智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高智伟工作、生活的变迁,是“通武廊”人才一体化的缩影。自2015年10月“通武廊”启动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以来,三地已打破行政藩篱,实现了人才引进互融互通、人才评价互认互准、人才培养共育共培、创新平台共建共享。本报记者 韩梅

(责编:尹星云、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