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土转化成花肥 激起居民“分类”兴趣

2020年10月19日07:4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营养土转化成花肥 激起居民“分类”兴趣

  在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西北门门口外,有一个专门处理厨余垃圾的营养土转化站,它能“吃下”剩饭剩菜、树叶等各种易腐的厨余垃圾,经过24小时的“消解”后,就能“吐出”有机肥,可用于花草、蔬果的种植。厨余垃圾就地转化为营养土,减少运输、储存的更多环节,实现垃圾资源化。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个正在运行中的“神器”。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营养土转化站内安装的是一套生化处理设备,它由垃圾桶提升装置、垃圾分选平台、粉碎、压榨装置、高温降解设备及除臭检测系统等五大部分组成。在营养土转化站旁边是一座智能垃圾分类站,居民每天先将厨余垃圾投放到这里,智能系统可以记录居民投放厨余垃圾的重量,并发放对应的积分至居民的账户。

  “每天早晚,我们都会协助工作人员将沥干的厨余垃圾从智能垃圾分类站转运过来,把垃圾桶固定在机器上后,按下启动键,机器便可自动将垃圾桶里的厨余垃圾送到自己‘嘴里’消化掉”。转化站旁的志愿者梅刚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转化机内安装了生化处理装备,其中的微生物会将厨余垃圾进行降解,并把厨余垃圾变成颗粒状的高效有机肥,有机肥的营养元素齐全,不仅可以改良土壤,而且无毒无害,更没有难闻的气味,是难得的“花粮”。

  梅刚说,厨余垃圾的“旅途”并未就此结束,为了鼓励更多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他们想了一招:用积分换“花粮”——居民可以用投放厨余垃圾时获得的积分来置换成相应量的有机肥,用于花草、蔬果的种植,真正实现厨余垃圾在社区内的循环再利用。目前,小南庄社区的转化站每天能处理500余斤厨余垃圾,产出营养土100余斤。

  时下,这个转化站已然变成一部“会动的教科书”,据小南庄社区居委会书记柳春英介绍,很多社区居民、尤其是小朋友们对营养土转化站的工作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志愿者们便把智能垃圾分类站和营养土转化站作为现场教学点和宣传点,定期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居民实地参观、学习垃圾减量分类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并现场展示了垃圾处理过程,了解垃圾处理后的产物用途。

  柳春英说,自从得知社区用生物技术处理厨余垃圾后,社区居民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主动把分好的厨余垃圾投放到智能垃圾分类站,还特别关注厨余垃圾的生化处理进度,向志愿者咨询什么时间可以兑换有机肥,经常出现一“肥”难求的局面。

  “这个营养土转化站也已经成为我们街道垃圾分类的一张闪亮名片了”。海淀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科长李欣告诉北青报记者,自今年5月启动运行以来,小南庄社区的营养土转化站也吸引了其他街道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参观学习。未来,小南庄社区的志愿者们将继续向居民宣传做好源头分类,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厨余垃圾利用率,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文/本报记者 刘婧

(责编:池梦蕊、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