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了解到,根据全市一代玉米螟发生情况、玉米长势和天气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0年全市二代玉米螟偏轻发生,发生期与常年持平。7月下旬正值玉米螟防治关键时期,也是降雨最集中的时期,持续降雨或对释放赤眼蜂不利。为确保赤眼蜂释放达到预期效果,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用实际行动贯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第一时间发布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指导意见,提醒大家若放蜂时遇小雨可冒雨放蜂,如遇大雨、大风停止放蜂,可放在阴凉处平摊开,风雨停后立即放蜂。
技术人员在玉米叶片背部别蜂卡
根据一代玉米螟发生与防治情况,结合玉米长势和下阶段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市植保站工作人员预计今年二代玉米螟卵盛期为7月18日至24日。全市放蜂时间定为7月下旬,放蜂次数1~2次,每亩放蜂点数1~2个,放蜂数量1~2万头。由于玉米螟产卵不集中,尽可能多批次分散释放赤眼蜂。放蜂范围以春玉米和早播夏玉米(特别是鲜食玉米)为重点。
据了解,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天敌,体长只有0.5毫米。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由人工向田间释放赤眼蜂,它的雌性成蜂将卵产在害虫卵内,蜂卵在害虫卵内孵化变为幼虫,以害虫卵液为营养,来完成自己的生长发育,从而破坏害虫的胚胎发育,当发育到成蜂后咬破害虫卵壳羽化,再去寻找新的害虫卵寄生,如此循环不断,将害虫消灭在卵期,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赤眼蜂防控玉米螟是一种生物防治措施,相比化学防治,防治效果相当或高于化学农药,且该措施具有安全、精准、无毒、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为做好玉米螟防治工作,市植保站提醒各区植保站要注意加强监测,准确预报。定点、定人、定时做好病虫监测点调查,根据一代玉米螟残虫量与发育进度,推测二代卵发生期,确定本区域的具体放蜂时间,确保蜂卵相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落实放蜂面积,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开展统一释放。加强赤眼蜂产品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合格,保障放蜂效果。
为了避免连续降雨对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造成不利影响,植保站提醒各区植保站要抓住晴天有利时机,与供蜂单位协调送蜂时间,做好放蜂的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