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发布2020年北京市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2020年06月10日08:59  来源:  
 

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了解到,2020年3月17日国务院第8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下称《条例》),已于5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通过立法明确防治责任,规范防治规程和防治方式,鼓励专业化、绿色防控,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据植保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夏玉米即将进入播种期。为贯彻《条例》,植保站强调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指导各区组织植保专防队及其他社会化防治服务组织,开展放蜂、玉米除草、中后期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同时通过加强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工作,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本区域病虫草害防治效果的提高及农药减量工作。

为确保适时、有效开展防治,减少病虫草为害损失,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市植保站发布了2020年北京市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今年全市玉米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

2020年,全市玉米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其中一代玉米螟轻发生,二、三代玉米螟偏轻至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60万亩次。

二代粘虫和三代粘虫总体偏轻发生,发生总面积约25万亩,目前鉴于江淮地区迁出蛾量较高,各区有局部暴发的可能。

其他害虫偏轻发生,前期害虫种类主要有蓟马、蚜虫和褐足角胸肖叶甲,后期种类主要有棉铃虫、桃蛀螟和玉米蚜,总发生面积约20万亩。

玉米病害大部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20万亩次。

为此,植保站将加强病虫草害发生动态监测,做到定期监测、准确发布预报。尤其是针对草地贪夜蛾、粘虫等重大病虫害,尽全力做好监测和预报工作,确保防治工作及时有效。

植保专家为玉米病虫害防控开“药方”

(一)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是防治种传、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有效手段,同时可减少后期防治用药。选用含有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等成分的种衣剂可控制丝黑穗病等土传病害;选用含有吡虫啉或氟虫腈成分的种衣剂控制地下害虫、蚜虫、蓟马等。

(二)杂草防除

根据土壤墒情科学选择杂草防除方式,如夏玉米播种后降雨较多,土壤墒情好,推荐封闭除草;如降雨较少,土壤墒情差,推荐茎叶除草。封闭处理每亩可选用40%乙 ?莠悬浮剂300毫升或40%异丙草?莠悬浮剂200毫升,有明草的地块每667m2可再加入41%草甘膦水剂150-200ml进行土壤封闭;茎叶处理每667m2可选用4%烟嘧磺隆油悬浮剂40毫升+38%莠去津悬浮剂70 毫升。

(三)苗期害虫防治

当粘虫达到防治指标时,可结合玉米播后苗前除草进行防治,即开展“一封两杀”。粘虫等鳞翅目害虫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8%毒死蜱乳油防治;草地贪夜蛾在玉米苗期被害株率达到5%可选用2%甲维盐乳油或5%虱螨脲悬浮剂;苗期蓟马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蚜虫防治可选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包衣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

(四)中后期病虫防治

玉米螟防治可在成虫产卵始盛期释放赤眼蜂灭卵,释放量按照1万头/亩次,一般释放一次,个别玉米螟严重地块可释放两次。在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或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等药剂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三代粘虫多种害虫。草地贪夜蛾在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大于15%、穗期被害株率大于10%前开展防治,要抓住幼虫三龄前,在清晨或傍晚施药。防治药剂的选择同前。叶斑类病害防治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井冈霉素A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

针对以上技术要点,各区植保站将组织植保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科学防治,充分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全科农技员培训等平台,以及电视、广播、网络和信息简报、技术明白纸等方式,向农民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知识,及时指导防治。 

(责编: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