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向居民宣传《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新规。 人民网 池梦蕊 摄
人民网北京4月30日电(池梦蕊)继上海进行垃圾分类之后,北京也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北京市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稳步提升,可满足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如刚4月27日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新闻通气会”上说。
截至目前,北京全市已设置垃圾分类桶站、分类驿站11.3万余座,并有垃圾分类指导员2万余人。北京市共有厨余垃圾运输车辆1259辆,其他垃圾运输车6412辆,密闭式清洁站、小型垃圾中转站980座。截至2020年3月,全市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4座,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了每天32711吨,可满足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垃圾分类“新规”实施步入倒计时,北京,准备好了吗?
以首善标准推进垃圾分类 推动市民文明习惯养成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要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抓好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这两个“关键小事”,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健康整洁生活环境,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建设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北京要以首善标准推进垃圾分类,深入推动文明习惯养成。结合《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制定出台,将垃圾分类要求纳入市民文明公约。坚持从娃娃抓起,小手拉大手,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垃圾分类要求纳入市民文明公约。《条例》列出了重点治理的不文明行为“清单”,在公共卫生方面,重点治理的不文明行为就包含随意倾倒生活垃圾,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
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人民网 池梦蕊 摄
推动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从娃娃抓起”。记者了解到,从去年新版《条例》通过审议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就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包括筹建垃圾分类“知识库”,制作宣传折页、挂图、手册,推出垃圾分类查询小程序,推出垃圾分类知识读本,面向小学生、中学生等不同学生群体,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近日,朝阳区就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100家“分小萌”垃圾分类青少年志愿服务示范引导站,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志愿服务的方式,让辖区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同时,通过他们实际行动,动员广大朝阳群众踊跃参与,让垃圾分类在朝阳区迅速成为新时尚。”朝阳团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何让市民在疫情期间也能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尝试通过“互联网+垃圾分类”这一全新模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顺义区城管委联合顺义区司法局首次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邀请律师就新版条例的变化、个人与单位有哪些义务、违反规定需要承担哪些责任等进行解读。直播的课程将保留到5月31日,期间市民可以随时回看。
海淀区城管委则联手区教委推动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推出“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线上教育系列课程”,中小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在家学习垃圾分类课程。除了垃圾分类网课之外,海淀区城管委还会陆续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片、歌谣等系列作品,上传到“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
党政机关和社会单位带头做好强制分类
在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推进大会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物业企业要担起责任,将垃圾分类纳入日常管理。党政机关和社会单位要带头做好强制分类,推动强制分类向事业单位及经营性场所延伸。
朝阳区政务服务局食堂师傅将其他垃圾倒入回收桶。人民网记者 高星 摄
“我们单位很早就已经在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了。” 朝阳区某国企职员告诉记者,“分类的重点是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区分,比如可回收的纸张、不可回收的灯泡都会放在不同的垃圾箱里。”
在朝阳区制定的《朝阳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中,要求区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4月15日前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为保障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环节顺利衔接,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闭环管理,朝阳区正在加快推进各类环卫设施建设、计量称重改造和精细化管理系统搭建等工作。
行动方案中明确要求,朝阳区各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办公区域因地制宜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每个办公室内应设置其他垃圾收集容器;食堂餐饮区域应设置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并做好厨余垃圾控水、控杂措施;公共区域应成组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收集容器。截至目前,朝阳区党政机关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促进垃圾减量 提高家庭厨余垃圾分类质量
“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市政府需找准抓手,促使各区和街道落实属地责任。对生活垃圾减量化进行考评,是一个重要指标。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前提是做好分类管理,实现可回收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提出,“将生活垃圾减量化作为考评指标,有利于更精准地调动各区积极性,促使各街区、社区推进治理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监督管理模式。”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如刚介绍,为配合新版条例实施,北京市垃圾分类减量四个实施办法已经印发,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居住小区、收集运输处理、垃圾减量等四个配套实施办法,明确了各项管理标准、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制订了各区生活垃圾源头总量控制计划。
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矿大社区西郊小区放置的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垃圾桶。 刘文艳 摄
“未来还可借鉴发达国家对生活垃圾收集实行收费的政策,推进我国垃圾分类企业化运作,提升可持续性。”杨宏山表示,考察国外城市垃圾分类管理,一条通行做法是对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实行收费政策,对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按容量收费,可供我国借鉴,未来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有必要引入经济手段。
各区提前部署 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细则及考评办法
为了更好地迎接即将实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已有多辖区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细则,力争提前部署、稳步推进。
东城区按照《东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和相关实施办法,住宅小区垃圾分类投放模式被分成了“固定式”和“流动式”两类。“固定式”,就是在小区中设置固定的垃圾桶站和由专人值守的垃圾分类驿站;而“流动式”则包括上门收集和定时收集。收集人员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与居民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收集垃圾;也可以由垃圾收运车辆在指定时间对垃圾进行定点收集或巡回收集。根据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有的小区也可以采取“固定+流动”组合的模式来收运垃圾。每个住宅小区还要在方便显眼的位置,至少设置一处可回收物收集点,并至少设立一个暂存有害垃圾的专门场所或容器。
海淀区明确,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将采用“固定式”、“流动式”和其他方式三种投放模式。每个小区至少设置一处专人值守、“四桶”齐全的垃圾分类驿站。为了避免居民手中的闲置物品变成“垃圾”,海淀还鼓励建立二手用品调剂平台,开办旧货商店(集市)、跳蚤市场,通过线上、线下旧货交易方式,促进闲置物品的再利用。
西城区将试点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即在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过程中建立试点,对未实行垃圾分类或垃圾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小区,管理部门要提出整改意见,对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拒绝收运的,移交执法部门处罚。
记者了解到,自5月起,全市居民小区将逐步配齐垃圾分类指导员,开展社区宣传、现场指导、分类整理、投放监督等。此外,到今年底,全市90%以上的街道乡镇都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和城市副中心率先实现区域全覆盖。
北京下月起开展垃圾分类强化执法
北京市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进展情况通报会上透露,5月1日至7月31日,北京市将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生活垃圾分类强化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查处生活垃圾混堆混放、收运企业混装混运等行为,为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奠定坚实基础。
丰台区马家堡城管执法队员对商超内的垃圾收集场所进行了现场规范引导。丰台区城管委供图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温天武表示,北京市将重点检查社会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情况,严厉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四个环节的违法行为。对于单位责任主体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城管执法部门将责令立即改正,处1000元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未落实分类管理责任的,责令立即改正,并处罚款。
此外,对于居民未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违法行为,则重在引导,采用教育劝阻、书面警告与执法处罚相结合的方式。《条例》规定,个人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进行劝阻;对拒不听从劝阻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报告,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给予书面警告;再次违反规定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于应当受到处罚的个人,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不予行政处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