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战疫不停歇! 东城社工身兼多职展“特技”

2020年03月09日11:12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池梦蕊)疫情防控期间,有人说,“自己见得最多的除了家人,就是社工。”

东城社工是“宣传员”、“解答员”、“防控员”,他们还是“理发师”、“翻译官”、“制图人”、“程序员”、“粉刷匠”,一技傍身,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我是东城社工,我也是“制图员”

一台电脑、一个Excel表格,安定门街道分司厅社区社工穆天翔,花了三个晚上,画出了自己管片小经厂胡同楼门路线图。哪些胡同是相通的、哪些胡同出不去、哪个院里有楼门院长、哪家要多去看两眼,都在这张图里标的清清楚楚。

宝钞南社区属于老旧平房社区,老年人多、外地商户多,宝钞南社区制定出“一院一图”的防控机制,社工们一起动手制图手绘社区概况。

他们不仅将所有的楼门院落,绘制成为疫情防控图,还在绘制好的院落图中,将常住户、租户以及未返京住户,通过○、△、☆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进行标记。每日社工还会手中拿着院落图,实时统计院落返京人员的动态,并且实时更新,使得整体防控工作情况一目了然。

我是东城社工,我也是“程序员”

倪京维是钟楼湾社区社工,2019年10月入职,虽然是一名新社工,党龄已有13年。

“因为之前工作的时候接触过小程序制作,这次社区要招募志愿者,如果可以有一个招募小程序就会更省时省力一些。领导特别支持,于是我做了一次‘程序员’。”倪京维介绍。

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利用下班时间,制作“钟楼湾社区,防控疫情志愿者招募”的小程序,这款小程序借助第三方平台上的模板,根据志愿服务需求设计选项要求,上线的小程序在社区在职党员群、楼门院长群、社区党员群里发布招募信息。截止目前,已有80余位志愿者报名参与社区“保护家园、守护亲人”的防控战役。

我是东城社工,我也是“理发师”

疫情防控期间,海运仓社区附近的理发店暂停营业。

海运仓社区党委为了解决“‘头’等大事”,将会议室临时变成剪发场地,安排会剪发的社工姚红艳,为辖区居民“错峰”义务剪发。

登记信息、测量体温、器具消毒......“理发师”姚红艳戴好口罩手套准备上岗!

想要什么样子的发型?头发长度有没有什么要求?一番细致问询之后,姚红艳开始理发,中途还不忘拿出镜子让“顾客”看看是否满意,及时调整剪发思路。“顾客”一个个都赞不绝口、手动点赞社区里的“理发师”。

我是东城社工,我也是“翻译官”

穿过小经厂胡同,走个2、3分钟,就来到了东公街6号。这里住着一对外籍夫妇,kendrce是美国人、sione是新西兰人,他们从新西兰回到北京。

前一天晚上,夫妇二人在安定门街道外围点位上做了回京信息登记。当天晚上分司厅社工姚远就给他们打电话预约上门登记时间。

“外国人非常重视预约制度。”姚远说,没有经过预约冒昧上门是不礼貌的。姚远曾在英国留学8年,他可以和外籍人士无障碍交流,大家都称他是胡同里的“翻译官”。

第二天入户登记的时候,姚远手里多了一支体温计。“他们家中没有体温计,我家里正好有一支没有用过的,就给他们送过来了。”姚远说,外地或者外籍返京人员都要做好居家观察14天,每天两次测量体温,这样贴心的服务,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kendrce和sione来讲,有了家一般的温暖。

做完登记后,姚远请这对夫妇帮了个忙,“如果身边有返京的外籍朋友,请麻烦他们与我联系。”姚远说,我们除了要依靠大数据、依靠点位登记、电话寻访,还要依靠群防群治的力量。“外籍人士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是东城社工,我也是“粉刷匠”、“段子手”

“严加防控,守住大门!”日前,东花市街道广外南里社区党支部书记郭鸿翔,来到辖区16号楼北门,和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一起,当起了“粉刷匠”,在小区入口处用黄色油漆,写下三个大字“一米线”,以便居民进入小区时候,可以有序进入。

广外南里社区不远的东花市南里社区,社区书记杨立新为了方便社工开展工作,把工作秘籍编成了顺口溜,成为了社区里面公认的“段子手”。

如果要询问群租合租怎么办?杨立新说:“接通电话问声好,告知我是小社工,询问返京可安康,在哪开店家住哪,同屋伙伴要问清,是男是女别搞错,来自何地要知晓,房间结构必知道,您莫烦来您莫恼,如实上报别隐瞒,群租更要如实报,执行规定别乱跑,在家隔离十四天,电话询问天天聊,南里电话别记错,六七一一八九二六,如有不适告诉我,加个微信常联系。”杨立新还创作了《封区查证顺口溜》,在社区广为流传。

东城社工,人人有技能。共同的责任与使命,激励全体社会工作者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的一线,不怕困难、不畏艰辛、不惧辛劳、担当在前,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懈努力!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