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文化名家化身“領讀人” 平谷青少年解鎖“行走的閱讀課”

2025年04月23日15:08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老師,生肖裡為什麼沒有貓?”“龍真的存在過嗎?”平谷區第七小學的教室內,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起手,科普專家郭耕站在講台前:“十二生肖可不是隨便選的!它們要麼與農耕息息相關,要麼藏著古人的智慧——”話音未落,他突然壓低嗓音模仿老牛的叫聲,“哞——哞——”幾個孩子跟著學起來,課堂內的討論聲、歡笑聲交織——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關於生命與自然的對話。

在第30個世界讀書與版權日來臨之際,自4月15日起,由北京市教委指導,平谷區教委和北京出版集團共同主辦的“平谷區青少年世界圖書與版權日閱讀活動周”正式拉開帷幕。活動邀請名家講師走進校園啟智開講,同時組織中小學生走出校園實踐礪能,為師生們帶來了知識性與趣味性並重的文化盛宴,解鎖閱讀課“行走新模式”。

本次活動打破傳統課堂邊界,邀請文化名家化身“領讀人”,用鮮活的故事激活書本中的知識。科普專家郭耕在劉家河中學以“觀鳥”為媒,帶學生解碼生物多樣性,學生們被“自然直播間”般的講解深深吸引,踴躍提問:“候鳥如何導航?”“城市如何為野生動物留棲息地?”郭耕老師一一解答,並呼吁大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讓孩子們在講座中觸摸到自然生命的溫度。

北師大教授張國龍則化身“寫作魔法師”,將語文課本變成創意工坊——“看,這個漆黑的畫面怎樣挖掘出一段有意思的話?”他鼓勵孩子們,要善於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獨特的寫作元素,從小鍛煉觀察生活的敏感度,做生活的“有心人”。平谷二小的孩子們表示:“原來作文可以像探險一樣有趣!”

當課堂延伸到中軸線的青磚古道上,歷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傳說。大華山中學的同學們跟隨專家李建平漫步永定門,指尖撫過斑駁城牆:“明朝工匠如何用‘糯米灰漿’筑城?”問題一出,孩子們瞬間化身考古小隊,從建筑結構的討論延伸到《營造法式》的智慧。在國家動物博物館,4D影像、昆虫數字模型和實體標本的有機結合,讓來自平谷區第一小學和劉家店中心小學的孩子們真切感受到:書本上的動物科學知識“活”了起來!活動尾聲,孩子們在研學手冊上畫滿“未來夢想”——生態守護者、歷史研究員、軍旅作家……大華山中學副校長徐元紅感慨:“他們眼裡的光,讓我看到了閱讀真正的力量。”

從名家講座到行走研學,從生物多樣性到千年中軸線,這場“行走的閱讀課”讓知識在互動中生長。正如學生楊宜涵在筆記裡寫的:“觀鳥鏡和書本都是鑰匙,推開的是同一扇門——門后藏著我們未曾抵達的世界。”接下來,平谷區將以“行走的閱讀課”為起點,讓課堂從教室延伸至田野、博物館、歷史遺跡,用“書香”串聯起校園、家庭與社會,著力打造“書香平谷”文化品牌,構建全域閱讀生態圈。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