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空港)生物醫藥園發布8項共性技術平台 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人民網北京4月17日電(記者池夢蕊)4月17日,順義(空港)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園舉辦了首批共性技術平台發布會,發布了8項對外開放的共性技術平台,可共享內部儀器設備、研發成果等資源,將對順義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形成較強支撐和帶動作用。
此次發布的8項共性技術平台涵蓋AI藥物發現、靶點驗証、精密加工、能量控制、生物替抗、可用性評價加持証、AI醫療輔助診療以及納米遞送技術等領域,全面覆蓋創新類藥械研發環節的重要節點,旨在破解高精尖產業發展中的共性技術瓶頸,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在首都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集聚成鏈,為區域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共性技術平台是面向產業技術需求,提供共性技術研發及應用服務的功能型載體,是重要的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平台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動力,依托專業化的軟硬件設施、設備和高水平人才團隊,組織實施共性技術研發攻關,開展產業鏈供應鏈技術創新,以及為創新產品提供研發、設計、加工、生產、商業驗証等一種或多種技術服務,以加強產業共性技術源頭供給,打通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中試放大、工業化生產的鏈條,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共性技術平台的牽頭單位均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在相關行業或學科領域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與產學研用等各方面創新資源聯系較為緊密,能夠為平台建設提供資金、人才、設備、場景等支持。“現在一些中小型企業因自身實力不足,會存在建不起產線、產品無法驗証、市場風險高等問題,通過相應的共性技術平台,集合上下游企業,可以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從而解決跨行業、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AI藥物發現共性技術平台牽頭企業北京賽特明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克修介紹,“還可以加速高端人才、技術、資本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快速集聚,形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生態。”
北京空港經濟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園區運營方,還將陸續發布更多共性技術平台,持續打造生物醫藥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北京空港經濟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趙思克表示:“共性技術平台的發布將助力順義(空港)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園內企業提升研發創新效率。為保障平台成功運營,園區將致力於構建多方參與的開放創新生態系統,採取設立專項基金、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舉辦行業交流活動等舉措,加強企業間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目前,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已聚集了罕萌診所、北大口腔天竺門診部等多所知名醫療機構,上藥、國藥、強生、默克雪蘭諾等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30余家,吸引了輝瑞、諾華、拜耳、默沙東等多家國際企業開展醫藥分撥。2024年園區全年進出口總值達1234.90億元,其中,醫藥產業進出口貨值達1069.34億元,同比增長6.39%,持續領跑臨空經濟,醫藥產業發展成果豐碩。“未來,我們將持續不斷創新舉措,打造更加高效、便捷、優質的營商環境,為園區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