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門頭溝:“老礦區”轉型“心高地”

四月的清晨,北京科鵬醫療器械總工程師陳鵬騎上電動車駛出人才公寓,不到一刻鐘,陳鵬便抵達了位於中關村門頭溝科技園的辦公室,開始一天的研發工作。
“樓頂有花園,樓下有咖啡廳和便利店,路對面是員工食堂,園區內‘見縫插綠’,時不時還會‘組個局’……”陳鵬放下手中的傳感器笑道。
在他面前的工作台上,全球首創的經自然腔道內窺鏡手術機器人正通過算法模擬手術路徑。“我們正在進行‘智慧大腦’研發的關鍵階段,未來能夠‘自主決策’的手術機器人將在中關村門頭溝科技園誕生。”陳鵬感慨道。
中關村門頭溝科技園。人民網 李世奇攝
13年前,這裡曾是石龍經濟開發區。自1992年成立以來,受區域交通條件、產業資源等諸多條件限制,入園企業大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一般加工制造業工廠,科技創新型企業幾乎沒有。
2020年,隨著北京最后一座煤礦——大台煤礦的關閉,門頭溝結束千年採煤史。在由“黑”轉“綠”的產業轉型探索過程中,門頭溝將人工智能、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領域創新藥械確定為地區著力培育的“三大產業”。
如今,在中關村(門頭溝)心血管創新藥械產業園內,科研機構不斷匯聚、醫藥健康企業組團“落戶”、創新成果持續產出,“中國心谷”的藍圖自此鋪展……
轉型發展帶來的“新生機”
北京德山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扎根這片熱土上的生命健康產業載體。2013年初,總經理李勝闊響應產業轉型號召,將原有的廠房推平建造生物醫藥生產研發中心。
“當時真是摸著石頭過河。”德山科技總經理李勝闊說,“我們投入近3000萬元進行工程改造,根據生物醫藥基地的特點,對電力系統升級,建設污水處理系統、廢氣排放系統、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等,以適應生物醫藥企業研發、生產、環評的需要。”
孵化器搭建起來了,怎麼吸引企業入駐成為擺在李勝闊案頭上的難題。
“當時我們剛剛轉型成立,既缺少標杆企業,又缺少運營經驗,企業很難注意到我們這個‘無名小卒’……”談到當時的窘境,李勝闊仍記憶猶新。
在門頭溝招商引資的“牽線”下,首家企業——沙東生物的入駐,為孵化器注入了"第一股活水"。
“德山M-lab生物醫藥孵化器”入駐企業的科研人員正在進行試驗。人民網 李世奇攝
隨著門頭溝在心血管領域創新藥械產業持續發力,“德山M-lab生物醫藥孵化器”也越來越有名氣。“現在好多高精尖企業都慕名而來。”李勝闊激動地說。
德山大廈轉型的過程也是門頭溝從曾經的礦區向活力新城轉變的過程。
搭台育新激活的“新引擎”
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全周球面醫用直線加速器、全球頂尖的放射外科手術機器人、十二導聯家用心電儀以及超聲用電磁定位穿刺引導設備……走進百洋醫藥科研成果轉化基地,200多平米的展示中心陳列著多款高端醫療設備。
“百洋醫藥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展示的多款高端醫療設備。人民網 李世奇攝
2022年3月,“百洋醫藥科研成果轉化基地”落地中關村門頭溝科技園。百洋醫藥集團的引進,是門頭溝對“龍頭企業+科創平台”這一未來產業育新基地發展模式的新探索……
談到最初落戶的原因,百洋醫藥集團科研管理副總裁李麗華說:“門頭溝發力打造北京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區,區域內落地了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西山院區等‘國家隊’。具備豐富的科研資源和臨床資源,這些與百洋醫藥集團企業發展方向高度契合。”
百洋的入駐猶如一劑創新強心針,進一步激活了門頭溝心血管領域創新藥械產業的動能。圍繞產業集群,百洋搭建起五大平台,投資孵化十余家在門頭溝落地的企業,北京華科先鋒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在基地的百洋醫療高端制造科技研發中心內,華科先鋒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台X波段4πRT放療系統正在進行關鍵性能的測試。其環形機架和機械臂圍繞模擬人體組織的靶標協同運作,透過實時監控,工程師們緊盯著操控屏上跳動的參數……
“在百洋的幫助和‘北京市門頭溝區百洋醫藥產業投資基金’的支持下,華科先鋒研發進展順利,4πRT放療系統已通過型式檢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心臟放療項目也已獲批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說起華科先鋒將研發中心落在門頭溝百洋醫藥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內,董事長徐慧軍十分滿意。
徐慧軍所說的“北京市門頭溝區百洋醫藥產業投資基金”是門頭溝為聚焦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創新優質項目與百洋共同投資孵化的基金。
據門頭溝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李紀琛介紹,門頭溝基於總規模10.1億元的京西產業引導基金,與百洋共同成立“北京市門頭溝區百洋醫藥產業投資基金”。包括華科先鋒在內,目前已完成對邁迪斯、富通康影等項目的投資,出資總額超1億元。
服務護航搭建的“新磁場”
在夯實心血管領域創新藥械產業集聚創新“硬條件”的同時,門頭溝也在不斷打磨“軟實力”。隨著“門十條”、“京西聚智計劃”“算法人才十條”等政策的陸續發布,門頭溝逐漸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磁石”。
2023年以來,門頭溝區累計招引“三大產業”企業255家,其中,人工智能企業123家,數字視聽企業50家,醫療器械企業82家。
2023年服貿會上,北京科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正式簽約入駐中關村門頭溝科技園。“在選址的過程中也是多方考察,第一次來就被這裡‘山水科創’的環境所吸引。”李漢忠透露。“園區背靠長安街西延線、毗鄰永定河生態走廊,更讓我心動的是園區‘五臟俱全’的配置。”
北京科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研發人員正在對手術機械臂進行測試。人民網 李世奇攝
“在門頭溝‘陪跑護航’服務體系支持下,我們不僅獲得了融資對接、法律咨詢、稅務籌劃、產品測驗等專業幫扶,更在人才建設上享受到了多維度的紅利。”李漢忠深有感觸地表示,“無論是人才落戶的綠色通道,配套的人才公寓,還是高校共建研究生實踐基地、員工子女就近入學等,這些貼心服務都讓我們切實感受到門頭溝對科技人才的尊重和重視。”
為了讓創新“磁場”更具吸引力,門頭溝在人才服務上持續發力。2025年4月,門頭溝推出“高新產業青年人才‘三個一’支持計劃”。
對於在門頭溝區注冊納稅且在區實址辦公的高新企業招聘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可以在安居保障方面享受“一免兩補”政策,即“第一年免租金、第二年梯次補貼(博士研究生補貼80%、碩士研究生補貼70%、本科生補貼60%)、第三年統一補貼50%”的住房優惠﹔對於高新產業領域的初創企業或創業團隊的青年人才,可以在“一金共贏”方面享受創業支持,即通過總規模為5000萬元“智谷計劃”人才創業基金,給予每個初創企業或創業團隊最高價值50萬元的支持,主要包括辦公用房支持、算力資源支持、項目資金支持等服務保障﹔此外,擇優納入“京西聚智計劃”的高新產業青年人才,可享受“一卡通享”服務,包括健康醫療、交通出行、文化教育等20余項精准化、集成式服務包。
“高新產業青年人才‘三個一’支持計劃主要是結合青年人才成長需求,聚焦青年人才在安居、創業、發展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從安居保障、創業支持、評價認定等方面為青年人才賦能加力,從而著力打造全生命周期人才發展生態,加快建設京西青年友好型城市。”門頭溝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當暮色浸染西山,陳鵬結束一天的研發,騎著電動車穿過科技園燈火通明的寫字樓,科技研發的濃厚氣息扑面而來。這裡不僅有扎實的產業基礎,更有對每一個夢想的真切守護。“中國心谷”正用醫療器械的“中國心”,為門頭溝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