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聚焦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委員建議:在"家門口"實現老幼共護

2024年01月25日08:54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在“家門口”實現老幼共護

  本報記者 孫穎 鹿藝佳

  日前,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舉行專題座談會,16位市政協委員、港澳台僑工作顧問圍繞“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眾”主題建言獻策。

  一老一小 打造“養老+托育”機構

  “社區養老托育填補了家庭、社會之外的服務空白,要打造家門口的養老托育服務點。”來自工會界的市政協委員、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工會主席安春玲建議,針對老城區和中心城區等空間資源緊張的建成區,要探索靈活分隔使用空間,打造“養老+托育”一站式專業機構,實現老人情感需求和兒童認知建立的雙向滿足。

  “老年人對養老驛站是有需求的,公辦民營的思路走得通。”來自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的市政協委員、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酒店管理學院執行院長許艷麗說,要優化養老驛站功能,使得不同類型的老年人分流並享受不同類別的養老服務,對養老驛站和養老照料中心的職能定位進行整合劃分,推動養老驛站運營主體實現規模化、連鎖化運營。

  “長期失能老人的照護需求也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談到養老服務,來自婦聯界的市政協委員、樂普瑞康(北京)養老服務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余立新建議依托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以資源整合為核心,提供高效便捷的照護服務,減輕家庭照護者的負擔,提升失能老人的生活質量。

  醫衛健康 提升互聯網門診效率便捷性

  來自共青團與青聯界的市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醫師王昕建議,提升互聯網門診的效率和便捷性。“互聯網門診應根據初步分診進行分級診療,優化互聯網醫療資源配置,發揮其機動靈活的優勢,並拓展互聯網門診服務的范圍和功能,以更好地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求。”王昕說,還應建立健全法規和標准,規范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提供和管理,培養和建設專業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團隊,助力互聯網門診健康有序發展。

  來自醫藥衛生界的市政協委員、首都兒科研究所外科首席專家馬立霜的建言則聚焦應用科技護佑新生兒健康成長。“超聲檢查是胎兒畸形疾病獲得最初和最終診斷的最主要檢查方法。人工智能算法在影像學數據中的應用,能提高先天性結構畸形的篩查和診斷效率,也能夠大幅度提升基層超聲診斷水平。”馬立霜建議,制定收費機制和醫保報銷申請機制,推動這項技術盡早應用到產前超聲診斷與評估中,以精准診斷減少誤診率。

  城市治理“數智”賦能重大公共政策制定

  “要倡導鼓勵群眾多元化參與決策,充分聽取社情民意。”來自婦聯界的市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科技創新與教育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何海燕建議,在制定執行有關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時,探索使用政務AI大模型等數智化工具賦能,形成“人+AI”協同互補模式,保障服務的及時性和滿意度。用民生“溫度”檢驗城市科學治理的“深度”。

  推動內部體育場地對外開放是社會比較關注的話題。來自體育界的市政協委員、延慶區體育局副局長柳千訓建議,應完善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場館設施管理和收費配套政策,將一定比例經營利潤作為場地設施折舊的維修基金,鼓勵其有序向社會開放。要優化資源分布,探索多功能、多類型場地設施的設計布局,強化體育消費扶持政策,發放“全民健身消費券”,激發群眾健身熱情。

(責編:孟竹、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