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本網特稿

北京將加強"三醫"聯動信息化建設 推動醫療機構數據互聯互通

2024年01月25日09:23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 人民網記者 池夢蕊攝

人民網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池夢蕊)1月24日,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著力增進民生福祉”專場新聞發布會。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劉俊彩介紹北京深化“三醫”聯動,努力提升居民健康獲得感相關工作情況。

劉俊彩表示,為保障居民共享優質醫療服務,北京市衛健委推進資源擴容,注重合理布局,實現均衡發展。2023年,北大醫院大興院區、朝陽醫院東院、友誼醫院通州院區二期開診運行﹔安貞醫院通州院區等項目順利推進,疏解床位2600余張,五環外平原新城等承接地增設床位8500張,醫療資源配置更加合理。不斷完善分級診療,全市建成綜合醫聯體62個、市級專科醫聯體122個、兒科緊密醫聯體成員單位36家,優質醫療資源輻射效應日益凸顯,上下轉診量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6.5%和53.1%,居民看病就醫更加優質可及。

同時,通過機構“補點升級”、能力提升、服務改善,為居民提供更適宜便利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新建、改造一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化醫務人員配置標准,推進鎮村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全市共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000家,居民15至30分鐘“醫療服務圈”進一步織密織牢。補充配置CT機、肺功能儀等群眾急需設備,建設專病特色科室297個,3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提供兒科診療服務,常住人口家庭醫生簽約率達42%,基層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實施延時門診和周末疫苗接種服務,全年延時服務惠及949.1萬人次,開展缺藥登記、長處方及送藥上門等服務,全年提供缺藥登記服務12.4萬人次、長處方服務229.5萬人次,2023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21.3%,首診在基層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北京市堅持“三醫”聯動,以信息化賦能就醫全流程,全力打造“京通”小程序“健康服務”模塊,優化升級全市統一預約挂號平台服務功能,270家醫院實現統一平台挂號﹔110家醫院實現醫保移動支付、檢驗報告和醫療影像查詢﹔22家市屬醫院上線醫療收費電子票據,居民就醫實現“挂號、繳費、報銷、查詢”全流程掌上辦理。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全市建成互聯網醫院71家,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醫院251家,12家互聯網醫院實現“線上問診、快遞送藥”統一入口,互聯網總診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近80%,指尖上的優質醫療服務惠及更多患者。推出23項改善醫療服務措施,66家醫院可通過就診地圖實時查看排隊數據,138家醫院提供快遞送藥業務,105家醫院開設黃昏、夜間門診,101家醫院開展醫務社工服務,群眾看病就醫更加高效、便捷、舒適。

聚焦“一老一小”,構建安全、有效、連續、便捷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從增加供給、降低費用、保障質量三個維度健全嬰幼兒照護體系,市級統籌、區級主責、部門協同,構建多元托位供給體系,全市提供托位4萬余個﹔啟動普惠托育服務試點,率先在全國從省級層面明確普惠價格和補貼,新增普惠托位7500余個﹔出台托育服務質量標准、綜合監管、預付費管理等政策措施,強化托育機構質量和安全,“幼有所育”取得實質進展。深入開展母嬰安全筑基行動,創新現代產房安全分娩模式,累計建成現代產房49家﹔73家助產機構建設新生兒科(病室),健全60家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成愛嬰醫院、社區400余家,婦幼健康服務持續優化。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轉型建設21家老年護理中心、12家安寧療護中心、19家康復醫療機構,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比例達85%,“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率達98.7%,老年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劉俊彩表示,下一步,北京市衛生健康工作將突出醫療衛生機構內涵式發展,突出衛生健康服務的系統連續,進一步提升“四個服務”能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眾健康。

立足“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深入推進京津冀衛生健康協同發展,持續優化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持續推進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加快健康北京建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強化托育體系建設,補齊兒科短板,優化老年健康服務﹔改善醫療服務,加強“三醫”聯動信息化建設,加快電子病歷共享,推動全市有條件的二級以上醫院實現醫保移動支付、檢驗報告和醫療影像查詢全覆蓋,持續優化就醫流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和滿意度。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