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首都功能核心區已有1157處傳統地名納入保護名錄

2023年06月02日09:5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6月2日電 (李博)北京市政府近日批准將國興胡同等513處街巷胡同和天安門廣場等46處片狀地名列入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

2022年,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組織篩選並公布了《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街巷胡同 第一批)》名單,收錄了598處歷史傳承穩定、文化底蘊深厚的街巷胡同類傳統地名。

2023年,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又會同東城、西城區政府對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進一步評估,篩選出513處街巷胡同和46處片狀地名,列入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

中軸線與長安街沿線傳統地名增補入選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介紹,此次列入保護名錄的513處街巷胡同空間分布廣泛,層次清晰。核心區32個街道辦事處轄區中,什剎海街道、大柵欄街道、景山街道、東華門街道、西長安街街道等傳統地名分布密集。中軸線與長安街沿線,不少傳統地名增補入保護名錄。中軸線沿線包括地安門東大街、地安門西大街、鐘庫胡同等50處﹔長安街沿線包括鐘聲胡同、成方街、北京站街等21處。

此次列入保護名錄的街巷胡同地名類型豐富多樣,充分體現了北京大國都城、海納百川的文化特點。以都城衙署機構命名的,如鐘鼓胡同,以明代鐘鼓司設在此處得名,中軸線重要節點鐘鼓樓由鐘鼓司派人值守﹔老錢局胡同,因明清時期鑄造錢幣機構設此得名。體現老城棋盤式道路網結構特點的地名,有炮局頭條至四條、北池子頭條至三條等﹔三廟街、護國寺東西巷、白塔寺東西夾道等,體現了北京多元文化交融的特點﹔豆角胡同、錐把胡同、燒酒胡同等記錄了尋常百姓生活﹔四道灣、毛家灣、前門西后河沿、崇文門西河沿等體現了歷史時期“八水繞京華”環境特點。

與第一批入選保護名錄的傳統地名相比,此次入選的街巷胡同地名充分體現了“尊重歷史,兼顧古今”的特點,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命名的比例大增。這類地名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地標性建筑衍生命名,如北京站街、體育館路、展覽館路、美術館東街等。二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形成的街巷道路名稱及老城原有街巷地名的規范調整,前者如龍潭街道的幸福大街、光明中街、福光路等,主要集中於南城地區﹔后者如安定門街道國興胡同、北新橋街道育樹胡同等。街巷道路名稱充分體現了時代精神與居住環境的變化。

入選片狀地名涵蓋首都功能核心區

天安門廣場、東四、西四等片狀地名是北京傳統地名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較強的空間指位功能,也承載了重要歷史文化意義。為積極穩妥推進片狀地名保護,編制團隊初步篩選出46處片狀地名列入保護名單,影響范圍基本涵蓋整個首都功能核心區。

從片狀地名核心位置(地名原點)看,大部分列入保護名錄的片狀地名位於中軸線上或沿中軸線對稱分布。位於中軸線上的,包括永定門、前門、天安門、地安門、鼓樓等﹔沿中軸線對稱分布的如左安門對右安門、廣安門對廣渠門、建國門對復興門、東單對西單、東四對西四、東直門對西直門等。

保護千余條胡同名稱的要求已實現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表示,將傳統地名納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一項重要探索,具有創新意義。目前,首都功能核心區已有1157處傳統地名納入保護名錄,包括1111處街巷胡同名稱、46處片狀地名,基本實現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提出的保護1000余條胡同名稱的要求。傳統地名保護名錄的陸續公布,表明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日益走向深入。

為繼續完善傳統地名保護,實現傳統地名動態評估和名錄有序調整,任何單位和個人可向所在地的區政府申報、推薦保護對象,依規定流程進行批准、公布。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