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將提升到74.7%
86%換乘公交站距地鐵少於50米

本報記者 孫宏陽
《2023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昨日發布。行動計劃共提出42項任務。今年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將提升到74.7%,86%的換乘公交站實現與地鐵換乘距離小於50米。另外,今年將開通軌道交通16號線(榆樹庄-宛平城)、17號線北段(未來科技城北區-工人體育場)2條(段)線路30.2公裡。
1號線支線今年開工
加快構建“軌道上的都市生活”,仍是本市交通治理工作的重要目標。
目前,全市城市軌道交通共計27條線路、807公裡,市郊鐵路365公裡,軌道總規模居全國第一。今年,將開通軌道交通16號線(榆樹庄-宛平城)、17號線北段(未來科技城北區-工人體育場)2條(段)線路30.2公裡。16號線蘇州街站、11號線模式口站也將開通,同時還要完成1號線福壽嶺站改造工程﹔加快推進3號線一期、12號線、28號線等在施線路建設﹔實施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開工建設1號線支線。
本市與國鐵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取得實質性突破。今年,將持續推動實現各個層級軌道交通一站安檢、一票通行、一套體系、一網運營﹔推廣國鐵與城鐵雙向安檢互信﹔加快推動市政交通一卡通與“鐵路e卡通”在北京市郊鐵路中的應用﹔進一步縮短市郊鐵路和地鐵站點換乘距離﹔推動市郊鐵路公交化運營,推進建設東北環線、城市副中心線西段。
10個軌道大客流站增公交投放
今年,交通部門將加快實現公交和軌道一張網、一張圖,實現中心城區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52.9%。實現全市軌道車站出入口換乘距離小於50米的公交站點佔比達到86%。梳理重點區域地鐵夜間接駁需求,優化地面公交與軌道運營時間的銜接補充,在高峰時段乘客排隊時間長的10個軌道大客流車站,增加地面公交運力投放,緩解軌道客流壓力。
完善公交場站布局,開工建設首鋼東南區首末站、中央民族大學首末站,推進福壽嶺中心站、魯疃中心站、朱辛庄首末站等建設。
目前,本市已開行定制公交線路376條,今年將進一步優化定制公交算法,提升效率。推廣“京津冀定制快巴”,從服務北三縣通勤人員便捷進出京,向環京周邊地區其他方向延伸覆蓋。
挖潛增設非機動車停放區
實施慢行系統品質提升三年行動以來,北京已完成3200公裡慢行系統改造。
今年,繼續推進回龍觀自行車專用路東拓工程,實現南展工程北四環至西直門交通樞紐慢行路線貫通。推進道路慢行系統聯通融合,完成清河下段(立水橋-溫榆河河口)10公裡慢行系統建設,推動建設西南二環水系28公裡濱水道路,實現右安門至通惠河12公裡貫通。
城六區和通州區在路輻寬度12米以上機非混行道路施劃獨立自行車道,在12米以上寬度不達標道路拓寬獨立自行車道,在12米以下機非混行道路設置自行車優先標識,共計改造慢行系統220公裡,保障非機動車路權﹔在有條件的路口採取非機動車一次左轉、增設機動車讓行標識、鋪設彩色非機動車道等措施,提高通行效率﹔編制非機動車停車設施專項規劃,進一步規范停放秩序﹔充分挖潛商業綜合體周邊區域紅線范圍以內可用空間合理設置非機動車停放區,保障市民便捷、有序停放。
再增錯時共享停車位1萬個
今年,本市將深入實施東直門樞紐、望京等區域交通綜合治理,優化背街小巷、老舊小區的停車治理和道路管理養護。開展72所學校、69所醫院、16個景區、84個商場、7個火車站周邊交通秩序監測和交通環境提升。實施交通節點動態治理,完成20項市級疏堵工程。清理整治橋下空間183處,進一步規范橋下空間使用管理。梳理大型、異形交叉路口,合理壓縮空間尺度,提高行人過街安全舒適度。
今年,繼續大力推廣有償錯時共享停車,引導社會停車資源向周邊居民提供居住停車服務,新增有償錯時共享停車場150處、車位1萬個﹔利用人防工程新增停車位5000個﹔開展錯時共享停車預約信息化服務試點,為市民提供精准化錯時服務時段信息。
行車秩序治理方面,圍繞騎乘人員佩戴頭盔等方面,推動修訂《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加強違規電動三輪、四輪車專項治理,推動城市管理和服務行業用車率先淘汰更新,帶動個人用車退出,完成違規電動三輪、四輪車年底前全面退出的既定目標﹔加強摩托車專項治理,強化現行禁行區域管理,針對重點時段、重點路段加強現場執法。
東直門站將可托運航空行李
一批交通基礎設施今年將迎來重要進展。高速公路方面,今年將實現京雄高速全線通車,推進國道109新線高速工程基本完工。開工建設京密高速(機場南線-六環路)、京平高速改擴建工程、承平高速主體工程。
普通公路建設方面,建設完成京藏高速北輔路、天北路北延、胡黑路、密三路。開工建設南山環線三期、雁棲湖北二路等一批道路。建設“四好農村路”,新增“美麗鄉村路”280公裡,鄉村公路養護工程實施裡程比例不低於5%。
城市道路建設方面,完善快速路路網,持續推進京密路(太陽宮北街-機場南線)、北清路、安立路快速化改造,開工建設亮馬河北路、東五環遠通橋改造。提升主干路服務水平,建設完成安寧庄北路,持續推進太平庄中街、北辛安路南段、魯疃西路南延等建設,開工建設順黃路。城六區及通州區建設完成次干路和支路17條、開工建設15條,中心城區集中建設區道路網密度達到5.45公裡/平方公裡。提升城市道路養護水平,完成100萬平方米城市道路大修。
綜合客運樞紐方面,今年將實現首都機場線東直門站航空行李托運功能,加快麗澤城市航站樓一體化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朝陽站、豐台站、城市副中心站3個鐵路車站配套交通樞紐建設。
為完善城市副中心交通基礎設施,今年將加快軌道交通平谷線、6號線南延、城市副中心線等建設,完成漷台路和京哈高速加寬改造工程,持續推進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通馬路、廠通路等一批道路建設,改善區域通行能力。開通運營東夏園樞紐,推進城市副中心站、通馬路、環球影城北等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相關新聞
家庭新能源小客車指標60分入圍
本報訊(記者 孫宏陽)昨天,本市進行2023年新能源小客車指標配置。配置結束后,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公布2023年家庭新能源指標配置的積分排序入圍名單。本期配置中,分數最高的家庭為258分,分數最低的家庭為60分,入圍“分數線”比去年提高了4分。
截至2023年3月8日24時的申請,經審核,家庭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共計276823個有效編碼,個人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共計476476個有效編碼,單位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共計19879家。
本期配置家庭新能源小客車指標50880個,個人新能源小客車指標12720個,單位新能源小客車指標3600個。
記者在積分排序入圍名單上看到,排在第一位、總積分258分的家庭,有三代人參與搖號,成員最早注冊時間為2011年2月19日。總積分超過200分的家庭共有251個,“高分家庭”明顯多於去年。
名單上相同分數的家庭非常多,從第49083位到最后第50880位,全部為60分。以最后一名入圍的60分家庭來看,共有三代人參與搖號,成員最早注冊時間為2013年3月3日。
市民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積分達到60分的家庭都可以在今年排到指標,分數相同的情況下,按家庭成員中最早在系統注冊時間先后排序。
申請人可登錄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信息系統在用戶中心查詢配置結果,也可通過撥打電話12580或者攜帶有效証件到各區對外辦公窗口查詢。由於指標配置當日系統訪問量較大,建議申請人錯峰查詢。
家庭積分排序入圍的,將由市有關部門對家庭申請人的親屬關系進行核查。核查通過后,發放指標確認通知書。取得指標確認通知書的單位、家庭和個人,可登錄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信息系統自行下載打印小客車配置指標確認通知書,也可攜帶個人或單位有效証件到各區對外辦公窗口領取小客車配置指標確認通知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