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重現“中軸九門”的最后一門地安門

中軸文化“活”起來 首條數字中軸文化探訪線路全景式亮相

2023年01月20日19:32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月20日電(鮑聰穎 李碩)輕點手機,便可看到原址原比例重現的“地安門”,更能了解地安門建筑的內部結構,聽到專業的細節講解……兔年到來之際,由西城區文旅局攜手北京河圖打造的“萬象中軸”數字文化體驗項目二期四個體驗點位集中上線。通過技術手段,游客可以在皇城北門點位,手動解構地安門建筑構造細節,身臨其境體驗這座中軸線上重要的標志性城門建筑的魅力。

記者了解到,春節期間,西城區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新春文化活動,讓市民游客感受中軸線文化的同時,收獲一場文旅饕餮盛宴。

此次,“萬象中軸”項目上線皇城北門(地安門)、什剎前海、火神靈閣、澄清上閘等四個打卡體驗點,加上此前上線的鐘鼓樓前、萬寧古橋、紫禁之巔等三個打卡點位,“萬象中軸”全部7點位完成亮相。探訪線路包含了建筑、水系、商業、禮制等中軸線主要的遺產形態和文化元素,較為代表性地展示了中軸線的遺產價值和文化魅力,特別是在皇城北門體驗點,地安門在遺跡原址原比例予以數字化重現,使得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文化價值得以活態傳承和完整展示。

“我是鎮水小神獸,請跟我來!”市民、游客們隻需掃碼免費下載靈圖游App,萌寵討喜的鎮水小神獸“水靈龍”躍然而出,便會通過數字特效定位,帶領游人走近不同歷史時期的中軸線,感受“活”起來的中軸線文化。

整條線路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居中而要的地安門體驗點位。作為皇城四門之一的地安門,也是“中軸九門”的最后一門,更是中軸線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節點標識物。

此次“萬象中軸”項目依據地安門的歷史遺存照片和文字、數據等資料,在地安門遺跡原址通過三維建模數字重現地安門的建筑構造和真實體量,並將建筑結構進行可視化拆解,重現北京中軸線上、皇城北端最后一道城門的昔日風採。游客在手機上點擊交互按鈕,便可看到地安門建筑的內部結構,聽到專業的細節講解,還有數字長廊等豐富形式,將地安門的建筑、功能、規劃等文化以通俗、有趣、易理解的方式全面呈現。

此外,中國書店門口設置AR數字展廳,還對幾米外復現的數字地安門歷史流變和建筑構造細節進行了多媒體呈現。

特地帶著孩子來中軸線打卡的杜女士在體驗之后說:“這種虛擬+現實的體驗非常新穎,App內的交互設計也很便捷。”杜女士一邊操作手機一邊介紹,“點擊不同部位的圖標都可以彈出三維模型復現的地安門建筑構件。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長輩們口中一直念叨的‘地安門’。我一會還打算帶著孩子去什剎海冰場滑滑冰,嘗嘗同和居的‘三不沾’,讓他體驗一下我們小時候過年的快樂。”

在澄清上閘點位,三維復現的水工建筑映入眼帘,游客可以“開閘放水”,領略古人治水的設計原理和智慧韜略﹔在什剎前海點位,忽必烈盛贊的“舳艫蔽水”通航盛景歷史再現,游客可以穿越到大元盛世與船工對話,吟詩作賦,享受詩裡畫中什剎海的美好意境﹔在火神靈閣點位,游客可以從真君廟的屋頂和琉璃瓦開始,全景式領略中軸線古建筑的規劃理念和壯美秩序......

西城區文旅局局長靳真介紹,近年來,西城區加速推進文物活化利用創新,推進中軸線等文化遺產在保護、傳承中弘揚、創新,真正煥發活力。“萬象中軸”項目通過構建增強現實數字孿生空間,打造中軸線元宇宙,得以彌補時空距離將歷史場景帶到大眾面前,跨界融合也將為“萬象中軸”探訪之旅注入更濃的科技感、創意潮和文化味。

下一步,西城區將結合項目可持續社會化運營,推出數字時空博物館等更多體驗內容,並推進“水靈龍”文化IP 和中軸線數字空間授權經營,發展衍生產業,為周邊文旅、商貿、休閑等相關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賦能,打造與中軸線共同“生長”的數字中軸文化探訪精品線路。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