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本網特稿

北京市政協委員郭磊:"演藝之都"建設要讓觀眾天天有戲看、年年有期待

2023年01月18日10:52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北京市政協委員郭磊。人民網 尹星雲攝

人民網北京1月18日電 (尹星雲)“應該讓觀眾天天有戲看、年年有期待!”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舞蹈學院院長郭磊就北京打造“演藝之都”說出了自己的期許。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著力打造“演藝之都”,推進“大戲看北京”,精心組織創作一批文化精品。

北京打造“演藝之都”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北京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還匯集了全國乃至世界頂級的文藝團體,這裡眾多的藝術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有較完備的體系,群眾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及參與程度也非常高,這些都是很多城市為之羨慕的優勢資源。”他說。

郭磊表示,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此前已樹立“大戲看北京”品牌,推出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文藝作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打造“演藝之都”是非常值得令人期待的。“演藝之都”建設的內在支撐是什麼?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與建議。

“作品永遠是支撐演藝繁榮的內在實質,也是打造‘演藝之都’的首要任務,不僅要有量,更要有質。”他說,高品質的作品要經過市場和觀眾的檢驗,隻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才能“立”得住,《紅色娘子軍》《茶館》《天鵝湖》等中外作品就是很好的例子,“倫敦西區每天幾乎有上百場演出,音樂劇《貓》、《歌劇魅影》演出了三十余年,除了成功的運營方式之外,更核心是要靠質量‘站’在那裡。我們現在作品數量上去了,更應在質量上精心打磨,這也要求創作者要有深厚的文化積累、要懂市場和觀眾的需求。”

他認為,建立創作精品的機制也尤為重要,一部精品需要長期的創作、醞釀、打磨過程,這背后一定需要有一整套遵循藝術規律的機制來保駕護航。“人才培養、演出場所等軟硬件都要進行配套、發展、整合,才能發揮更大價值。”

好作品除了形式與內容,更要有人才。“觀眾都喜歡看腕兒、角兒,就是這個道理。”郭磊介紹,北京舞蹈學院在探索人才培養方面一直沒有停步,比如青年舞團的建立,不僅匯聚了一大批青年舞蹈家,同時還推出了《舞動經典》《唱支山歌給黨聽》《楊家嶺的春天》等反響強烈的舞台作品,這其中有大量在校生的參與、實踐,在“老帶新”中,學生快速成長。其他藝術院校也有類似的成功經驗。這些都是人才培養方面值得總結、繼續發展的實例。

演出場所的集聚效應也很重要。“眾所周知,北京在科技方面的發展上,中關村的集聚效應功不可沒,我們在‘演藝之都’打造上也要有集聚效應。”他說,紐約有百老匯,倫敦有西區,北京也應有自己呈規模特色的演藝區域,北京的劇場資源非常豐富,應該統籌、集中起來,更明確、有序地進行規劃,“比如在現有基礎上發展音樂劇、舞蹈等不同主題的劇場集群等,我注意到,首鋼在冬奧之后更受矚目,這裡有大量的場地資源,利用開發空間很大,值得關注。”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同時又是舞蹈院校的管理者,郭磊一直在思考、推動舞蹈藝術發展。他建議,北京應該有自己的舞蹈藝術節,英國有愛丁堡藝術節,羅馬尼亞有錫比烏國際戲劇節,美國也有美國舞蹈節,對增強國際影響力、塑造城市品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這方面我們應該有所考慮,畢竟舞蹈藝術對北京打造‘演藝之都’無疑會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演藝之都”的打造,觀眾的感受是重要的參照。“郭磊表示,觀眾天天有好戲看還不夠,一定也是年年有期盼的,‘演藝之都’能否持續有亮點、創新、驚喜來滿足觀眾的需求,這是我們需要實踐、努力的。”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