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市政協委員吳晨:在保護與創新中推動城市復興

2023年01月16日23:52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北京市政協委員吳晨。人民網 尹星雲攝

人民網北京1月16日電 (尹星雲)1月15日,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舉辦主題為“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為深入推進首都城市更新、打造宜居環境獻計出力”的記者會,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總規劃師,首鋼集團總建筑師吳晨表示,北京有著3000余年的建城史,870年的建都史,因此,在北京的城市更新工作中,既要保護,也需要創新。他率先在國內倡導“城市復興”,多年來帶領團隊開展了相關實踐,他認為城市復興是城市更新行動的高級階段和頂層設計。

保護與創新讓老城煥發新活力

“北京有著3000余年的建城史,870年的建都史,今年是北京建都870年。”吳晨說,北京老城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和豐富的傳統文化,集中展現了北京的傳統風貌,隨著城市更新工作的推動,北京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特征仍需要持續認真挖掘和整體、系統認識。

吳晨結合自身工作和政協委員的履職,以南鑼鼓巷、地安門外大街、鼓樓西大街、前門大柵欄商圈等案例,講述了老城區如何在城市更新中煥發新的魅力。

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南鑼鼓巷地區佔地約88公頃,形成於元大都時期, 屬於昭回坊和靖恭坊。“我們從2012年開始,持續性地在南鑼鼓巷,開展保護—整治—復興的設計工作,原創性地提出‘共生院’理念,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成為北京老城推動城市更新和城市復興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工作中,吳晨團隊在深刻理解“老胡同、現代生活”內涵的基礎上,通過恢復性修建,保護街區風貌、胡同肌理、傳統院落格局,使街區逐步回歸寧靜、安詳、和諧的人文環境。

傳承傳統營城思想。地安門外大街約為800米長,位於傳統中軸線的北端,南側起點原為皇城后門(地安門),故曾名后門大街。自元代形成以來,地安門外大街前承皇城、后啟鬧市,歷史上承載的商業功能延續至今,是中軸線上形成時間最早、形態最穩定的商業街市,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前朝后市”的營城理念。“我們提出的《地安門外大街復興計劃》是中軸線申遺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中軸線文化探訪路,吸引公眾探尋歷史,帶動更多文物開放展示、文化設施共享,進一步增強核心區文化活力與魅力。”

尊重傳統建筑的風貌。鼓樓西大街是元代劉秉忠按照《周禮·考工記》中“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理想要求設計的。元大都橫平豎直的街巷胡同恰好在此遇到了積水潭,劉秉忠就勢取斜,在積水潭至鼓樓之間修筑了這條斜街,現在成為北京老城內唯一一條人為規劃的斜街,至距今750余年。吳晨介紹,《鼓西大街城市復興計劃》採取“一戶一策”的方式,設計、施工中十分尊重老磚、舊料的再利用,將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磚、老門、老門鼓石等小心拆下,對構件進行編號收集整理,打磨、修補、養護,待房屋建好后重新恢復,使改造后建筑立面整體觀感沉穩、古朴。

通過創造使商業文化煥發新的活力。前門大柵欄地區是傳統中軸線上京味文化集中承載地,也是北京市廣域級商業中心。“我們從2011年開始,歷時八年時間規劃設計了北京坊這個項目,如今北京坊也成了非常成功的城市更新范例,被稱之為老城復興金名片。”他介紹,為了尊重歷史,北京坊規劃設計保留了原有街巷格局肌理,並規劃多處小型公共活動廣場和屋頂平台等作為開放的城市活動空間,“今年底,北京坊二期也即將亮相,將推進傳統商圈的迭代升級。與此同時,我還通過政協委員建言獻策渠道,正在積極推進前三門護城河正陽門段水系歷史景觀恢復,希望能全面提升這一地區公共空間品質。”

吳晨還透露,隆福寺歷史文化街區南側的隆福廣場改造也將於今年完成,改造后主打科技體驗,並將聚焦中國傳統文化,“未來,隆福廣場改造完畢后將和北側隆福大廈等有機融合,構成北京核心區內又一重要特色商圈。”

新首鋼是首都城市功能深度轉型的示范

吳晨率先在國內倡導“城市復興”,多年來帶領團隊也開展了成功實踐。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新首鋼地區已經成為“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應該說對於新首鋼地區的‘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的打造,是在北京城市更新進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和充分的實踐與理論闡述,也是首都城市功能深度轉型的重要示范。”吳晨說。

北京冬奧會使首鋼地區驚艷亮相,不僅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同時也得到廣大市民的深深喜愛。從2008年起的十余年間,吳晨不間斷伴隨著首鋼的成長,長期參與首鋼的規劃設計工作,在轉型過程當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吳晨表示,2022年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4.72%,長遠來看,城鎮化速度將會放緩。“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二十大報告中也明確提出了城市更新。目前的城市更新工作更著重於物質形態的更新,對老舊小區、老舊廠房、低效樓宇等空間的更新,其實城市復興目標更加長遠,維度也更為廣闊,是對標2035年甚至更遠期的發展願景。

“我們認為城市復興是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城市更新行動的高級階段和頂層設計。”吳晨還結合首鋼園的實施路徑,闡述了城市復興的幾大系統,“這是城市復興的一個內涵。”

產業經濟系統方面,希望集約高效配置產業功能空間。“從2010年12月31日,首鋼老廠區煉完最后一爐鋼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之后,首鋼的轉型首先結合了冬奧組委辦公場地和冬奧會比賽項目訓練場地。連續兩屆的服貿會,首鋼的展場都獲得了各方面高度的關注,專業的展館和工業遺存完美結合,使大家感受到服貿會創新的氣息和工業遺存的壯觀。

文化傳承系統方面,彰顯文化魅力和城市特色。“首鋼不僅有工業文化,也有山水文化,多元文化的融合就形成了未來首鋼文化的傳承系統。“物質空間系統方面,通過營造舒適宜的人居環境,為首鋼打造創新環境,通過城市設計的手段,通過十余年不懈的努力和未來的展望,我們要對空間進行重構,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社會活力系統方面,我們通過結合優勢資源,增強創新的活力,創造首鋼高品質的消費場景,同時結合地鐵的建設,加快首鋼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創造“以人為中心”生生不息的社會生活場景,延續首鋼的記憶。首鋼國際社區也是北京人才高地建設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

科技創新系統方面,通過科技賦能營造智慧城市建設,科技驅動創新,助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復興,“隨著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市更新要更多跟新的信息技術,包括數字孿生等相結合,提供一個嶄新的城市發展的模式。”

吳晨表示,城市復興是以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和更為全面的努力,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高質量發展,是面向“十四五”時期,甚至面向更加長遠的時期,中國的城鄉建設和發展策略的一個理想的遠景性格,“我們需要加強前瞻性、整體性和系統性思考,提早布局,構建城市科學的中國學派和北京道路。”

(責編:尹星雲、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