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植物園設立一周年成果顯著 中華斑羚“回歸”巨魔芋開花結果

國家植物園的巨魔芋開花(資料圖)。
本報記者 代麗麗
國家植物園(北園)近日在芍藥園區域發現一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斑羚,距離上一次拍攝到中華斑羚的影像已過去了近百年。國家植物園設立一周年來,取得了豐碩工作成果,此次中華斑羚的發現正是其中一項成績。
發現大量野生動物出沒
2021年1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一年來,國家植物園圍繞植物遷地保護、科學研究、科普傳播、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開展了多項工作。
今年10月,國家植物園(北園)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啟動野生動物調查。11月20日,在國家植物園(北園)芍藥園區域,調查人員設置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三張照片和一小段視頻。從照片中動物的外部形態特征及行走姿態,可以確認那是一頭健碩的中華斑羚。“作為北京原生野生動物,中華斑羚是北京目前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這次是距離市區最近的觀測記錄。”課題組組長李晟研究員介紹。
據了解,1926年的《圖畫時報》上刊登了時任北平美術學院副院長、北平博物學協會會長金紹基在櫻桃溝“退谷”拍攝的一張中華斑羚幼體照片,當時以為是“四不像”,實為中華斑羚。此后再無中華斑羚在該區域出沒的記錄。
此次的野生動物調查,不僅拍攝到了久違的中華斑羚,同期被紅外相機捕捉到的野生哺乳動物還有野豬、亞洲狗獾、黃鼬、貉、花面狸、北鬆鼠、岩鬆鼠、北社鼠、蒙古兔等9種。其中貉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花面狸、黃鼬、亞洲狗獾、野豬、蒙古兔為北京市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大量出沒的野生動物,是國家植物園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果的展現。
在國內首度收獲巨魔芋果實
今年7月,國家植物園實現巨魔芋的群體開花,這在國內尚屬首次,在國際上也十分罕見。令人興奮的是,群體開花的巨魔芋相互授粉,實現國內第一次收獲巨魔芋的果實。
國家植物園北園副園長魏鈺介紹,巨魔芋的群體開花結果,標志著我國首次實現巨魔芋的全生命周期培養,為深入研究巨魔芋這種世界珍稀瀕危植物打下堅實的基礎。“科研人員正在研究如何把巨魔芋與同屬其他種具有利用價值的魔芋進行雜交,培育新的魔芋品種。”
同時,國家植物園在華北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百花山葡萄、丁香葉忍冬等植物的遷地保育也取得了重要進展,攻克了相關的繁育技術。
今年,國家植物園還開展了杜鵑蘭共生繁殖中試試驗,目前已獲得初步成功,萌發獲得大量原球莖﹔對滇西槽舌蘭根部內生真菌的親緣關系進行了分析,並開展內生共生菌的促萌發促生長研究等。
收集保存植物17435種
在做好植物遷地保護,引種栽培的同時,國家植物園深入開展植物種類本底調查,開展對外來入侵植物的研究。
今年,國家植物園利用大數據分析,整合我國外來植物相關資料,出版《中國外來植物名錄》。共記載中國外來植物283科3233屬14710個類群,每個類群包括類別、中文名、別名、引入時間、原產國、地理分布、生存狀態等基礎信息,這是首次對中國外來植物進行全面系統整理。國家植物園以《中國外來植物名錄》為基礎,撰寫了“京津冀外來入侵植物”“中國外來植物數據集”等可研報告。
國家植物園目前已完成植物種類本底調查,共收集、保存植物17435種(含種下單元),其中包括中國特有種786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中的植物354種、《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中的植物1412種、《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 高等植物卷》中極危(CR)物種79種,瀕危(EN)物種150種,易危(VU)物種170種,已成為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