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時政要聞

北京三項第一:亮出綠色低碳發展成色

2022年10月19日08:35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三項第一:亮出綠色低碳發展成色

  本報記者 趙語涵

  題記

  “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北京的發展要著眼於可持續,在轉變動力、創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

  經濟發展方式的抉擇,關乎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現代化的命運。北京的發展路徑歷經工業化蝶變、多元化跨越,昂首步入了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行列,但“速度情結”“換擋焦慮”也帶來了“十面霾伏”、資源告急等一系列發展問題。沒有一勞永逸的現代化,也就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方式。特別是像北京這樣的超大型城市,綠色發展更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

  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對首都北京來說,城市的綠色家底關乎城市品質,關乎民生福祉,也關乎國家形象。十年來,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北京立足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瞄准改善人居環境做好“留白增綠”,聚焦大氣治理“一個微克一個微克去摳”。萬元GDP能耗降幅全國居首,萬元GDP碳排放量全國最優,排出率先碳中和時間表……在這場朝向綠色的偉大進軍中,北京“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標志性成果,生態環境質量穩步向好。日臻完善的“北京方案”,標注著高質量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機統一,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綠色之路提供了寶貴經驗。

  既求發展也求綠色、既要增長也要品質,綠色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也是北京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寶貴機遇。新起點上再出發,全市上下都要乘勢而上,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好路子、新路子。

  首善答卷·綠色發展篇

  2011年,頻繁光顧的霧霾天中,PM2.5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熱詞。第二年,《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措施》發布,打響新一輪藍天保衛戰的同時,也開啟了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的轉型之路。2014年,北京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明確提出,堅持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擺在首要位置,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

  十年來,北京交出了一份綠色低碳發展的答卷,這其中,“三項第一”頗為亮眼:2020年,北京萬元GDP能耗降幅在31省區市中居首﹔2021年北京人均GDP突破2.8萬美元,居31省區市首位﹔2021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40.4%,位列全國第一。

  進退取舍產業轉型

  在海澱西三旗地區,鋸末成堆、產線轟鳴的家具廠悄然蛻變,成為聚集200多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科技企業的“金隅智造工場”﹔四惠交通樞紐的東南角,曾經人潮熙攘、塵土飛揚的建材市場,如今成了花園式設計、吸引“文化+科技”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落戶的“伊莎文心廣場”﹔酒仙橋地區的老舊晶圓制造廠也騰籠換鳥,成為集成電路設計等前沿創新企業聚集的“電子城·IC/PIC創新中心”……

  “有進有退、有取有舍”。2014年的北京市“兩會”上,逐步減少經濟對土地佔用、人口吸引和能源資源的依賴,進一步鞏固首都金融、文化、商務服務產業優勢,加快培育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等新興潛力產業被寫進了當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由此,一批老廠房騰籠換鳥、轉型新生的故事在北京多點開花。

  除了高耗能產業加速退出,科技創新、節能減排也成為留在北京這片土地上發展的企業“必修課”。

  高端制造企業雲集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近年來成為全國“無廢城市”試點,目前已累計有37家企業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在北京奔馳物流車間內,零件包裝箱已從傳統的紙箱、木箱,升級為“量身定制”的可循環使用包裝箱﹔去年落成的北京ABB低壓電器光伏發電及系統集成項目,可實現整個工廠的樓宇自動化和數字化管理,屋頂光伏系統預計年發電量42萬度,每年減少約400噸溫室氣體排放……

  在產業轉型調整中,北京不斷擦亮綠色低碳發展成色。2020年,北京市萬元地區GDP能耗為0.209噸標准煤,同比下降9.18%,在31個省區市中居首﹔2021年,北京萬元GDP碳排放量處於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

  壓減燃煤、淘汰老舊機動車、全面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在綠色發展進程中落地見效,北京的PM2.5年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北京市民朋友圈裡“晒藍天”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十年鍛造高精尖引擎

  2021年4月,科興中維第三條原液生產線在北京大興建成投產,將新冠疫苗年產能提升至20億劑。2021年,北京累計生產新冠疫苗50億劑,1至11月,科興中維、國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兩家新冠疫苗生產企業累計貢獻產值超過2300億元,成為首都工業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

  小小疫苗撬動千億產值,只是北京多年悉心培育高精尖產業贏得發展先機的縮影。回顧十年歷程,北京地區生產總值(GDP)接連邁上了三級台階,從2013年首超2萬億元,到2018年首超3萬億元,再到2021年突破4萬億元大關。

  比經濟總量攀升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人均GDP數據,因為它考驗的是一個城市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人口創造更大經濟價值的能力。2017年,北京市人均GDP達到136172元,首次超過2萬美元﹔2021年,人均GDP達到183980元,首次超過2.8萬美元,在31個省區市中居首。

  高精尖,是北京握在手中,解鎖經濟發展與有限資源之間矛盾的一把鑰匙。

  大到物流車間裡,能夠自主分揀、導航送貨的機器人﹔小到為一張素顏照片添上精致美妝效果的軟件……2011年,走出清華大學校園的印奇與幾位同學在中關村創立了曠視科技,以人工智能視覺識別技術為起點踏上創新之路。同年,生物學家王曉東帶著“中國需要更好的抗癌藥”的願望在京成立百濟神州,毅然加入分子靶向和腫瘤免疫藥物研發賽道,與世界級藥企同台競技。

  十年彈指而過,兩粒創新的種子破土生長,曠視科技成為尖端弄潮的“AI四小龍”之一,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抗淋巴瘤新藥——澤布替尼在2019年底獲批美國上市,實現中國新藥在美上市“零的突破”。兩家企業的快速成長並非孤例,商湯科技、雲知聲、地平線等聚焦人工智能視覺識別、語音識別、智能芯片等領域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華輝安健、諾誠健華等創新藥企不斷涌現……十年間,北京已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服務業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並形成智能裝備、醫藥健康、節能環保、人工智能等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站上新經濟風口

  今年年初,2022年北京冬奧會讓世界再次聚焦北京。開幕式上緩緩升起的雪花主火炬台令人驚艷,這片“大雪花”由96塊小雪花形態和6塊橄欖枝形態的LED雙面屏創意組成,“雪花”的硬件支撐和軟件系統由京東方(BOE)自主研發設計,運用了目前行業內發光面最窄的單像素可控異形顯示產品,將雪花的線條感細膩呈現,定格北京冬奧會的經典瞬間。

  冬奧精彩的背后,還有更多創新數字技術默默護航。奇安信搭建四層防御體系,保障冬奧網絡安全零事故﹔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團隊打造“冬奧開幕式仿真系統”,模擬開幕式全流程,讓導演團隊提前“排兵布陣”﹔高德智慧交通團隊與清華大學合作完成“冬奧會交通與安保協同管控體系項目”,服務冬奧會交通運行指揮和應急管理……

  數字經濟賦能千行百業,正成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數字醫療產業方面,北京將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設,基於個人碼搭建個人健康信息檔案,支持醫療機構在診療、住院、巡診、康復等場景開展數字化應用﹔數字金融產業方面,鼓勵金融機構之間通過區塊鏈、隱私計算方式共享業務數據,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全場景試點應用﹔智慧城市產業方面,推動交通、醫療、城市管理、政務服務等全域智慧應用場景開放,啟動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標杆示范區建設。

  放眼全球,數字經濟已被視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經濟形態。北京,正堅定站在這一新的風口之上。

  近年來,北京數字經濟總規模持續攀升,增加值由2015年的8719.4億元提高至2021年的16251.9億元,佔GDP比重由2015年的35.2%提高至2021年的40.4%。以更低的資源消耗獲得更高的產值,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讓北京對綠色GDP的追求更有底氣。

  根據《北京市關於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的實施方案》,將通過十年左右的持續努力,把北京打造成為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六個高地”:城市數字智能轉型示范高地、國際數據要素配置樞紐高地、新興數字產業孵化引領高地、全球數字技術創新策源高地、數字治理中國方案服務高地、數字經濟對外合作開放高地。

  答卷得分

  2020年,北京萬元GDP能耗降幅在31省區市中居首﹔2021年北京人均GDP突破2.8萬美元,居31省區市首位﹔2021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40.4%,位列全國第一。

  2021年末

  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73家

  比2012年末減少16.8%

  其中,紡織服裝、家具制造、造紙、印刷等13個一般制造業和高耗能行業的企業數量下降44.6%

  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8個重點行業中

  醫藥制造業企業數量增長42.9%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企業數量增長33.3%

  專用設備制造業企業數量增長12.3%

  儀器儀表制造業企業數量增長11.8%

  2018年

  北京市十大高精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達到25.1%

  2021年

  北京市十大高精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達到30.1%

  數據來源: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閱卷心得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金光澤:

  不求大而全 突出專而精

  本報記者 趙語涵

  高精尖產業聚集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速度讓人驚嘆: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開區工業總產值接連跨越3000億元、4000億元、5000億元大關,並直逼6000億元。

  “產值增長的背后,不是追求‘大而全’,而是突出‘專而精’。”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金光澤表示,在經開區,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機器人和智能制造這四大主導產業為代表的高精尖產業,對工業總產值的貢獻率超過九成。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超過20%,成為繼高端汽車、生物醫藥、產業互聯網之后的第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十年間,千億級產業集群從無到有、再增加到四個,彰顯了經開區集群發展的實力。”

  涼水河畔,北京奔馳工廠裡,平均每45秒鐘就有一台“國產大奔”下線﹔航衛通用電氣(GE)的生產車間裡,機械臂精准地制造著動輒上千萬元的CT設備,GE全球每銷售三台CT設備,就有兩台來自經開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用“火神山”速度建起的國內最大疫苗生產基地內,多個現代化疫苗生產車間在廠區一字排開,已累計生產新冠疫苗數十億劑,出口100余個國家和地區……

  高精尖產業在經開區密集布局,但“專而精”的道路其實並不好走。2014年,曾經在經開區“舉足輕重”的諾基亞工廠宣布關閉,產業鏈相關企業關停或轉移,經開區經過多輪談判,以合理成本回購土地,再精選科技含量高、資源能源消耗少、經濟效益突出的高精尖項目入駐,由此守住了經開區產業落戶的“高門檻”。

  不光要引來高精尖項目落戶,更要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對此,金光澤介紹,經開區規劃實施了32條產業鏈圖,構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芯”“網聯車”“創新藥”“智能造”。他舉例,集成電路領域,已形成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及零部件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自動駕駛方面,全球首個網聯雲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進入3.0階段,329個道路路口、雙向750公裡城市道路和10公裡高速公路已實現智能網聯道路和智慧城市專網的全覆蓋,標准路口建設成本較最初下降近50%……

  產值,並不是經開區唯一所追求的。金光澤晒出了一組數據:“十三五”期間,經開區萬元GDP能耗年均下降幅度達4%,超額完成市“十三五”約束指標﹔光伏裝機容量從32兆瓦增長至64兆瓦,實現總量翻番﹔外購綠電量實現突破,交易總量佔全市比重超30%。2021年,經開區萬元GDP能耗為0.1028噸標准煤,是北京市能耗強度的二分之一、全國能耗強度的四分之一。

  智能微網、節能模塊、智能水務、園區智慧運維……一套集風、光、燃、儲、充於一體的智慧管理系統讓位於經開區的金風科技園區在去年變身“碳中和智慧園區”。園區利用屋頂、車棚等閑置空間安裝光伏和風力發電機組,園區可再生能源使用佔比超過50%﹔與此同時,園區內的空調、照明等設備設置了傳感器,不僅能夠實時監測能耗,還可以實現自動調節,更加節能。

  “像金風科技這樣的節能技術,目前還在施耐德中低壓電器、鬆下電氣、經海產業園、京東方光電動力站車間等進行了試點推廣。”金光澤介紹。此外,作為唯一入選“無廢城市”試點的國家級經開區和國家級綠色園區,2020年,經開區一般工業固廢產生量較2018年下降11%,綜合利用率穩定維持在96%,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截至目前,累計37家企業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9家企業獲得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單位稱號。

(責編:孟竹、郭亞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