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北京專題大全>>北京文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

頂住疫情壓力實現較快增長 《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2)》發布

2022年07月27日12:28 |
小字號

7月26日,首屆北京文化論壇“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分論壇”在北京舉辦。分論壇以“創新·賦能·發展”為主題,通過嘉賓發言和圓桌對話等形式,與會嘉賓交流文化科技融合方面的經驗做法,探討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未來趨勢。

本次分論壇還發布了由北京市文資中心組織編撰的《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2)》。白皮書全面梳理了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數據、政策措施、重大事件、趨勢特征,客觀反映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年度情況,並結合新形勢和新要求,提出未來一段時期北京文化產業的發展思路。

一是頂住疫情壓力實現較快增長。1-12月,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5539家,比上年增加368家﹔收入合計17563.8億元,同比增長17.5%,兩年平均增長8.9%,超過了疫情前水平(2019年增幅8.2%)﹔利潤總額1429.4億元,同比增長47.5%。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人均實現營業收入299萬元,較上年增加32.8萬元。這組數據充分說明,北京文化企業積極應對疫情沖擊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快數字化轉型,通過線上業務的拓展,彌補線下業務受限的空間,取得了積極成效。2020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770.2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10.5%,這也是北京文化產業增加值佔經濟的比重首次超過10%,穩居全國第一,北京在文化產業方面的全國文化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

二是科技賦能態勢明顯。1-12月,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中,文化核心領域收入合計15848.3億元,同比增長17.8%,佔規模以上文化產業總收入的90.2%。文化產業數字化步伐加快,全市規模以上核心數字文化企業1708家,實現營業收入11409.8億元,同比增長23.5%,拉動全市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4.9個百分點,其中“互聯網+文化”領域營業收入佔比87.8%。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強勁,16個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10246.5億元,同比增長22.6%,對全市文化企業收入增長貢獻率為73.2%。

三是園區成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承載地。以城市更新行動為契機,推動文化資源要素集聚,構筑城市文化新空間。首鋼文化園、798藝術區、751時尚設計廣場、郎園、星光影視園等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園區,正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地、城市更新的承載地、文化科技融合的創新地、優質文化企業的集聚地、市民文化消費的打卡地。

四是重點企業引領作用彰顯。全市收入排名前100強的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784.6億元,佔全市比重近七成,較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文化獨角獸企業42家,實現營業收入佔全市比重28.2%。國有文化企業改革深入推進,在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活動中體現使命擔當。

五是文化消費持續回暖。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推出了《覺醒年代》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精品,“大戲看北京”成為首都文化新名片,實體書店數量位列全國第一。持續舉辦惠民文化消費季等品牌活動,線上線下消費活動相互促進,有效提振市場信心。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1367元,同比增長12.2%。

六是文化貿易與交流不斷深化。2021年,全市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61.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65.7%,其中文化產品出口額19.4億美元,同比增長151.9%。全市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進出口25億美元,同比增長5.4%,其中出口8.6億美元,同比增長26.2%。

(責編:尹星雲、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