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大國重器集中亮相懷柔科學城

2022年07月15日08:35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國重器集中亮相懷柔科學城

  本報記者 曹政

  京城東北方向,百余平方公裡的土地上5年間崛起了一座科學城:“太極一號”“懷柔一號”等衛星發射,國內首次實現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全耦合模擬,自主研發的無液氦稀釋制冷機原型機連續穩定運行……

  從正式獲批建設至今,懷柔科學城恰好經歷5年。5年來,懷柔科學城從藍圖變為現實,從建設轉為建設與運行並重階段,科技設施平台集群初具規模,創新“核爆”效應逐步增強,重大原創成果加速涌現,科技創新實力明顯提升。

  從建設到運行

  年底前半數科技設施投入運行

  北京三大科學城中,懷柔科學城相比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規劃建設起步較晚,定位也不同。

  2017年5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正式批復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明確以懷柔科學城為核心承載區進行建設。同年,懷柔科學城擴展至密雲后,整個科學城面積從41.2平方公裡增至100.9平方公裡。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北京引領全球科學發展和國際重大前沿技術突破的新引擎,可提升我國在基礎研究和交叉前沿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綜合實力,代表國家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科技合作與競爭。”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正因如此,懷柔科學城集中布局一批“大國重器”。如今,懷柔科學城科技設施平台集群初具規模,29個重大科技設施平台項目全部實現開工,部分項目建設進度快於計劃,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全國設施平台高度集聚的區域之一。

  29個科學設施平台項目中,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提前一年試運行,正在准備國家驗收﹔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進入科研狀態。到今年底,29個設施平台將實現近半數進入運行狀態,科技設施集群效應初顯,協同創新基礎初具規模。

  從科研到應用

  重大原創成果加速涌現

  2020年12月10日,一顆命名為“懷柔一號”的衛星成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體的形成、演化奧秘。

  懷柔科學城已從建設為主轉換為建設與運行並重的階段。伴隨著大科學裝置的亮相,科研成果也在加速涌現。

  中科院空間科學一期先導專項“墨子”“慧眼”等相繼升空,二期先導專項“太極一號”等衛星成功發射,推動我國邁向空間科學強國﹔

  大氣物理所依托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在國內首次實現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全耦合模擬,可為2060年碳中和的路徑優化提供科學支撐﹔

  力學所研制了國際領先水平的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和爆轟驅動超高速高焓激波風洞,大幅提升我國在空天宇航方面的地位﹔

  物理所自主研發的無液氦稀釋制冷機原型機,在解決量子計算核心科技問題上邁出關鍵一步,標志我國已具備為量子計算提供極低溫條件保障的能力﹔

  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研發的新一代數據確權與交易關鍵技術,在提高數據交易效率的同時保証了數據交易的安全性,使得數據交易能像普通商品交易一樣簡捷安全……

  “懷柔科學城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基礎前沿研究、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示范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進一步支撐現代化強國建設,增強科技創新原動力、高質量發展引領力。”相關負責人說。

  從創新到產業

  培育發展三大特色產業

  不久前,長城海納硬科技加速器正式開園,迎來首批13家企業集中入駐,預計達產后年生產總值可達16.5億元。

  這個產業園“硬”在哪?懷柔區方面介紹,園區依托懷柔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優勢,聚焦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等領域,外延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打造集產業技術研發、科技企業孵化、高端人才引進、重大成果轉化於一體的產業技術轉化基地。

  “懷柔科學城發揮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策源作用,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集聚高端創新要素,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強化科技創新對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相關負責人說,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焦三大特色產業重點培育發展,科學儀器和傳感器產業正是其中之一,已吸引82家儀器和傳感器企業落戶懷柔科學城。圍繞設施平台優勢,科學城也謀劃布局新材料產業,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投入運行,國家輕量化材料成型創新中心加快建設,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正式運行。聚焦生物醫藥產業細分領域,科學城引入了北大懷密醫學中心,鼓勵企業在診斷試劑、包裝材料等領域深耕細作。

  產業落地的同時,前沿創新正加快布局,目前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已經落戶。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