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文化

現實主義力作《人世間》帶來哪些啟示

2022年03月03日09:21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現實主義力作《人世間》帶來哪些啟示

  本報記者 邱偉

  電視劇《人世間》1日晚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收官,劇中周家兄妹三人在歷盡波折后迎來人物命運大結局。作為一部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年代劇,該劇的劇本、演員以及服化道均堪稱精良,自1月底開播以來,保持了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的紀錄,並在收官當晚實時收視率突破3%,創下央視一套近五年的收視新高。《人世間》的播出盛況與熱議,給正處在轉型期的中國影視人帶來不少啟示。

  《人世間》能夠成為開年爆款,其成功之處就在於通過平實的敘事、年代生活的點滴營造,呈現出熒屏久違的“平民”質感,把觀眾帶回到那個充滿濃郁人情味的“純真”年代。《人世間》是作家梁曉聲向現實主義的致敬之作,也是他飽含深情為家鄉人繪就的一幅時代群像。電視劇以周氏三兄妹的人生際遇為主線,採用貼近普通人生活的細膩視角,真實描繪劇中每個角色的家庭觀念、婚姻愛情以及日常生活。

  這部厚重的百姓生活史就像是中國社會經歷時代巨變后的一次回望,以百姓視野,講述中國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中國式家庭五十年的變遷浮沉。作品展現了上山下鄉、知青歲月、恢復高考、改革開放、國企改革等中國社會50年來的種種重大歷史事件,而這些大事件都是通過發生在周家人身上的小故事講述出來,質朴而純粹的愛情、親情、友情,產生了濃烈情感共鳴和劇情代入感。實力派演員奉上的精湛演繹,讓每個人物的成長與蛻變都極具說服力。

  難得的是,《人世間》並不是單純的時代風情畫,在呈現歷史社會文本的同時,劇情傳遞出特定時期的社會價值和思想觀念。通過展示父輩的故事,讓現實中已經衰老沉默的他們“開口說話”,是導演李路拍《人世間》的初衷,他表示:“周家人生活的‘光字片’,包含‘仁義禮智信’五條巷子,它們構成了一種象征,代表瞬息萬變甚至喧囂浮躁的時代中,一種堅固的、不可磨滅的價值。”

  劇情著墨於小人物、平凡人的生活態度。“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面對人生的不圓滿和命運的捉弄,“不出色”的老疙瘩周秉昆一句“覺得苦嗎?嚼嚼自己咽了”,給很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這是小人物應對生活苦難的人生智慧,這種生命韌性尤為打動人心。《人世間》就像一曲野草頌,贊美了不屈不撓、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也讓人重新審視苦難與幸福。

  《人世間》呈現的底層百姓生活的悲喜交加、命運的跌宕起伏,在觀眾內心實現了深層共情,讓不少上了年紀的觀眾看得熱淚盈眶。在春節假期中,很多中青年觀眾也開始關注並收看《人世間》,這也是近幾年裡年代劇少有的熱播場面。作品傳達出觀照現實的力量和溫度,讓電視劇在播出之后很快成為網友口中的“催淚”大戲。

  此外,《人世間》的創作和制作對細節把握非常苛刻,從細微處透出濃濃的年代感。劇中每一個年代、每一個人物的經歷背景,都進行了詳細的考証,劇組還征集很多舊物件,像老海報、舊挂歷、老衣服,讓觀眾一看到就“夢回”那個年代,使得道具本身也成為一種具有穿透力的審美呈現。

  不過,盡管收視一路走高,《人世間》進入收官階段,卻意外在網上引發熱議。很多觀眾認為,在周家父母去世之后,劇情開始“跳水”。綜合輿論意見可以看出,《人世間》在臨近尾聲時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相比開局的厚重與精彩有所削弱,部分人物在劇情后期的扁平化,與人物在前期的經歷與鋪墊不太相符。大結局劇情中,春燕夫婦的“惡”與“悔”,姚立鬆的幡然醒悟,幾乎都是時代烙印下拷問靈魂的話題,即使作為支線劇情也可以增加一定篇幅,展開更具戲劇性的敘事,把故事說圓也能讓觀眾在追劇之余多一些感悟與思考,但為了“趕”結局,這些劇情和人物都顯跳躍,未免留下遺憾。

  網友的熱議還集中在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作為“真善美”代表的鄭娟,被塑造成理想女性的化身,而追尋自我的周蓉,則在人設上遭到頗多指摘。這其中可以看出,年代劇中蘊含的價值觀念,與近些年迅速更迭的時代思潮產生了一定沖突。

  當然,年代劇中的人物,不可能突破時代的局限,完全符合現代人的喜好與價值判斷,這就需要主創團隊在整體把握上更加“與時俱進”。年代劇作品如何正視與體現當下觀眾內心需求變化,從而引發更多共鳴,或許是力求精品的主創們下一步需要面對的挑戰。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