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中軸線及沿線92處地名入列保護

2022年03月02日09:26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軸線及沿線92處地名入列保護

  本報訊(記者 陳雪檸)昨天,在新版《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一周年之際,《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街巷胡同 第一批)》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正式公布。首批傳統地名保護名錄收入磚塔胡同、史家胡同、楊梅竹斜街、百花深處等598處。

  名錄由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會同東城、西城區政府組織編寫制訂,收錄內容以傳承悠久、具有相對完整歷史信息和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街巷胡同地名為主。按照《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收錄地名時間下限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首批列入保護名錄的傳統地名空間分布廣泛,層次清晰。其中東城區288處,西城區310處。首都功能核心區32個街道辦事處轄區中,什剎海、景山、東華門、西長安街、大柵欄等街道傳統地名分布密集。中軸線及其沿線地區大量傳統地名也入選首批保護名錄,包括地安門外大街、地安門內大街、前門大街(正陽門)、天橋南大街、永定門內大街及87處沿線傳統地名,共計92處。長安街軸線上的東長安街、西長安街、建國門內大街、復興門內大街、復興門外大街及沿線39處傳統地名也入選保護名單。

  從地名產生時期看,元代有2處,明代有153處,清代有385處,其余為民國以來形成的地名。名錄中最早的磚塔胡同、史家胡同自元代形成以來,地名傳承七百余年。門樓胡同、月牙胡同、演樂胡同等,明代《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就有收錄。不少地名出現時間被大大提前,如楊梅竹斜街,此前多認為是清末地名,此次編制過程中發現乾隆年間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已有“楊梅竹斜街”的記載,從而將這一著名街巷歷史提前到了清代中前期。大量以城門命名的道路,如崇文門內外大街、宣武門內外大街、德勝門內大街、安定門內大街等的命名也可追溯到乾隆年間。新中國成立后命名的街巷道路名稱,則見証了新中國成立七十余年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地名類型豐富多樣,國子監街、兵部窪胡同、祿米倉胡同、廣寧伯街等,彰顯了北京作為王朝都城的特色﹔“條”“巷”等名稱,體現了老城棋盤式道路網骨架和城市空間格局﹔燈草胡同、炒豆胡同、煙袋斜街記錄了尋常百姓生活﹔雨兒胡同、帽兒胡同等,則反映出地域語言特色。

  今年,市規自委將繼續開展首都功能核心區第二批傳統地名保護名錄的編制工作,第二批名錄仍以街巷胡同地名為主,並將納入有保護價值的點狀和片狀地名,對歷史時期曾有更改的地名進行論証,適時對社會公布。此后,將逐步建立地名保護名錄定期評估機制,及時增補新地名,實現地名動態評估和名錄有序調整。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