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時政要聞

北京市人大代表閔慶文:打造農業文化遺產博物館

2022年01月11日08:59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市人大代表閔慶文:打造農業文化遺產博物館

  在京西稻田體驗插秧,在鄉村博物館認知“稻黍稷麥菽”……16年來,市人大代表、中科院地理所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閔慶文在做客北京青年報直播間時談到,北京應打造農業文化遺產博物館,重視青少年農業文化遺產教育,讓孩子們知道“農產品不是從超市裡長出來的”。

  北京農業文化遺產非常豐富。“我們2006年在北京市農業局的支持下做了個普查,除了平谷四座樓麻核桃生產系統和京西稻作文化系統被農業農村部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的兩個項目以外,還有50項系統性農業文化遺產和485項要素類農業文化遺產。京西稻、京白梨、玉巴達杏、窪裡油雞等種養殖系統都是典型的農業文化遺產。”閔慶文說。

  在他看來,農業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其價值更多不是體現在農產品產量產值上,而是在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上,因為它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走進鄉村,親近自然。

  在今年兩會期間,閔慶文代表的建議也與此相關。他建議,北京應將農業文化遺產與傳統村落、民俗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結合,建設農業文化遺產博物館,使之成為“北京鄉村博物館”,以豐富“博物館之城”的內涵。

  “像位於海澱的京西稻種植區,本身就是三山五園文化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典型的生態博物館,不僅可以成為傳統種質資源保護區,而且是特色農產品生產地、重要的市民休閑體驗地,還是農業文化遺產的科普教育基地。”閔慶文說。

  在節目的最后,閔慶文一再強調,農業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一定要重視青少年的參與,要讓孩子們認識到“農產品不是從超市裡長出來的,而是從田間地頭長出來的”。農業文化遺產地“好看、好吃、好玩”,在那裡可以“養眼、養顏,養胃、養肺,養心、養神”,可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文/本報記者 劉洋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