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黨建引領推動應急物業“轉正” 觀音寺3個老舊小區迎來專業管家

2021年12月07日10:48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樓道玻璃窗換了、院裡樹枝修剪了、垃圾也能及時清運,變化真的特別大!”每每環視小院兒,觀音寺南裡14、15號樓小區居民欒雅麗都難掩喜悅,住了十多年,她一直盼著家園環境能好起來,如今願望終於實現了。

觀音寺南裡10號樓,14、15號樓,39、40號樓三個居民院兒均為老舊小區,房齡都超過了20年。多年來,由於產權單位的失管,垃圾清運、小區綠化、管線維修、安全保障等物業管理服務一直處於缺失狀態,居民對改善小區居住品質的呼聲越來越高。

街道和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依托“觀民音·拉家常”居民議事,在廣泛征求意見、開展充分協商的基礎上,順利推動應急物業轉正,三個失管20多年的老舊小區終於迎來了專業“管家”。

矛盾:超80%居民不“買單”應急物業轉正“卡殼”

“由於長期以來都是產權單位托底,居民沒有交物業費的概念,多年來,這個思維根深蒂固,想改變並不容易。”回憶起幾個月前剛開始推動應急物業轉正的情形,社區黨支部書記馬娟坦言,除了責任,更多的是壓力。

社區前期入戶走訪調研發現,三個小院有超過80%的居民反對引入市場化的物業服務公司,有的是根本不意願掏錢,覺得維持現狀挺好﹔有的是接受不了定價1.66元/平方米/月的物業費﹔有的是對服務不滿意,認為應急物業進駐后小區環境沒有太大提升。

從享受產權單位托底到自己為物業服務買單,如何讓居民欣然接受成了應急物業轉正需要突破的最大瓶頸。

破冰:物管會“多條腿”走路 “拉家常”消居民顧慮

想要“破冰”,就要直面居民不同的聲音。街道成立了由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曹晶牽頭的工作小組,全力推進應急物業轉正,組織不同形式的“拉家常”議事會,全力爭取居民的信任和支持。

7月中旬,街道召開了一場特殊的“觀民音·拉家常”議事會,請來北京電視台《向前一步》欄目組錄制節目,區住建委、房屋管理中心、三家產權單位、法律專家、心理學專家、人民調解員、政策研究學者齊聚社區,公開接受三個小院居民的質疑,面對面給予相關解答。

6個多小時的錄制裡,通過多方的坦誠溝通,大部分居民意識到了市場化物業管理的意義,願意接受專業物業公司的進駐,更好地提升居住品質。面對居民最關心、最敏感的收費問題,物業公司也給出了“先嘗試后購買”的三年階梯收費方案,首年費用降到了6毛5,轉正后還會進一步提升服務,做到“質價相符”。

針對節目錄制后仍不同意的居民,街道再次牽頭召開“觀民音·拉家常”議事會,辦事處主任曹晶與居民面對面溝通,回應了50多項關切和訴求。與此同時,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還利用晚上的時間多次走訪入戶,一對一“拉家常”,逐一打消居民的顧慮。

正軌:足額票數完成物業轉正 專業“管家”成功入駐

誠心誠意的溝通終於換來了彼此的理解與信任,三個小院均以足額的同意票數通過了選聘物業服務人議題,與物業公司簽定了服務合同,徹底結束了20多年的失管歷史。

如今,走進三個小院,大門有了保安值守,樓道也有保潔每天清掃,水電氣熱出問題也能一個電話找“管家”維修,專業的物業服務讓居民看到了小區實實在在的變化。

然而,引進市場化的物業還只是探索老舊小區管理的第一步。未來,街道和社區還將進一步發揮物管會作用,緊緊牽住黨建引領這個“牛鼻子”,進一步規范和監督物業服務,組織居民開展自治,共同把老舊小區管好,把物業管理這件關乎百姓生活品質的“關鍵小事”辦實。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