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北京東城:以"繡花"功夫推進街區更新 "最美街巷""美麗院落"遍地開花

2021年12月02日15:39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池夢蕊)近年來,東城區堅持以街區更新破解老城保護難題,在嚴格落實“老城不能再拆了”的基礎上,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治理,注重高標准、精細化,將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申請式退租、恢復性修建等作為街區更新工作開展的重要方式,全面實施街區責任規劃師制度,推動街巷整治向街區更新發展,從面到裡由街巷向院落拓展延伸。先后完成雍和宮大街、東四南北大街、平安大街整體提升,雨兒胡同、草廠四條等7條胡同獲評北京“最美街巷”,積極探索“共生院”模式並打造了一批“美麗院落”,充分激發街區活力,探索出一條統籌老城保護和民生改善的新路,以恢復性修建為目的開展城市更新工作,切實改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動“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首善之區建設邁上新台階。

與此同時,東城區將全區17個街道劃分為81個街區,明確政務、文化、居住、產業四種功能類型,分類施策。首批編制鐘鼓樓、皇城故宮、王府井等12個街區的街區保護更新綜合實施方案,按照歷史保護、保留提升、更新改造三種方式,注重留白增綠,塑造宜人的街區公共空間,有序推進街區高質量保護更新。

統籌提升

老街修繕重張 再現京韻京味

“一條崇雍街,千年北京城”。崇雍大街歷經三年升級改造煥新亮相,恢復“文風京韻,大市銀街”古都風貌,成為東城區推進街區更新,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中的一抹亮色。改造后,不光周圍的老街坊把午后在崇雍大街上散步作為一種享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被吸引過來拍照打卡。這條老街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來客。

作為崇雍大街風貌保護的示范段,雍和宮大街歷經17個月完成環境整治提升,包括建筑風貌整治、道路交通優化、景觀環境提升,實現“多杆合一”和“箱體三化”,初步呈現出“慢街素院、儒風禪韻、賢居雅巷、文旅客廳”風貌。雍和宮大街按照“修舊如舊”的重要原則,拆除117處違建、封堵134處“開牆打洞”,在建筑的修繕還原中最大限度利用了有價值的舊磚瓦和老構件,原汁原味還原街區風貌。12種挂檐板樣式、20余種女兒牆樣式,48種門窗修繕方案,30余種樣式、20余種背板牌匾設計,供沿街店鋪選用,傳統、民國、新中式、現代四種建筑風格,在老城肌理,協調統一的原則下混搭卻交融共生,使整條大街仿佛老北京歷史畫卷般,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

近幾年,東城區通過拆違整治、建筑風貌提升、公共空間提升、示范院落提升、交通綜合治理五大舉措,系統推進環境提升、老城保護和街區更新工作。據介紹,共拆除違法建設93.44萬平方米,封堵違規“開牆打洞”近萬處,保持佔道經營、違規“開牆打洞”、新增違建等動態清零。

治管並重

“最美街巷”脫穎而出 展街巷治理新成果

漫步在全長718米的東四九條胡同,灰牆灰瓦古老安靜,胡同主路干淨整潔,傳統而有韻味。行走在這裡,能感受到設計師精心打造的以“靜”為重點,靜謐愜意的生活氛圍﹔以“京”為看點,古都風韻、首都風范的京味韻致﹔以“菁”為特點,草木菁菁、閑庭信步的綠色風范﹔以“淨”為要點,清新潔淨、鄰裡和睦的整潔環境﹔以“警”為重點,群防群治、守望相助的安全家園。

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提升行動以來,東城區涌現出帽兒胡同、東四九條等美麗宜居的胡同街巷,已有包括長巷頭條、蘇州胡同、雨兒胡同、草廠四條在內的7條胡同被評為北京“最美街巷”,數量位居全市首位。

近年來,東城區在加強古都風貌保護、強化薄弱環節治理、加強生活垃圾管理、提升交通治理水平等10個方面提升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水平,重點突出老城保護與街區更新、環境整治與民生改善、依法行政與人文關懷、專項治理與長效管理“四大關系”的有機結合、良性互動,確保每一條整治提升后的背街小巷都能讓群眾滿意,並長久保持下去。今年以來,東城區新增停車位800余個,建設提升便民商業網點24個。

民生優先

從面到裡延伸打造 “美麗院落”精彩亮相

隨著老城保護更新的深入,東城區街巷整治從面到裡深化,由街巷向院落拓展延伸。

作為東城區第二批“美麗院落”之一,交道口街道景陽胡同5號院9月初正式啟動改造工程。“現在地兒大了,又美了,可以晒太陽,可以遛遛彎,可以跳跳舞。”在這裡住了近20年的老居民郭美榮看著眼前寬敞整齊的大院兒,笑得合不攏嘴。

“路面坑坑窪窪行走不便”“排水不好,雨天總有積水”“雜物隨意堆放,沒有儲物櫃”……交道口街道把居民七嘴八舌的討論梳理成調查問卷,深入了解居民對於院落改造的需求,列入院落整改清單中。

對於需要整改的問題,東城區城管委和街道、責任規劃師、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及居民一起商討對策,按照居民需求為其“量身定制”,拆除地震棚騰出公共空間,用於增設便民設施、處理拱起樹根以消除房屋安全隱患、重鋪地面灰色透水磚和地下管線,確保排水通暢,切實解決小院居民關心的儲物空間、出行安全等問題。

2020年,東城區首批44個“美麗院落”精彩亮相,圍繞拆除私搭亂建、清理衛生死角、完善便民設施、加強自治管理4方面開展“微整治”,讓502戶居民住上了風貌古朴、環境宜居的美麗院落,老城的傳統風貌也被保護起來。其中,在草廠頭條3號院“美麗院落”建設中,故宮同款“堆灰撣漿”的老工藝被原貌保護起來,東四街道育芳胡同2號院裡發現的民國時期的如意門,也被最大限度恢復原貌。

今年7月,東城區第二批“美麗院落”全部開工,東四、安定門、交道口、天壇等8個街道的50個居民院落按照“一院一策”改造提升,推動院內違建拆除和公共設施完善,消除院落安全隱患。年底前,這50個美麗院落將悉數亮相,實現舊貌換新顏。

文化賦能

文化+街區 延伸公共文化服務半徑

在胡同裡欣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到世界知名的滑雪器材店購買心儀的滑雪裝備,登上古色古香的隆福文化中心俯瞰老城……隆福寺地區改造提升是東城區街區更新的重點項目,致力於街區組團式發展,通過提升公共空間品質,形成更有活力的開放空間,與王府井聯動,打造北京最美“文化+”街區。未來,由故宮、王府井、隆福寺三者共同形成的“文化金三角”有望向社會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供給。據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資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王輝介紹,一期工程已經完成,主要業態為文化金融辦公和文化藝術消費。二期項目包含隆福寺南坊、長虹影城、隆福寺東院,致力於打造文旅商復合空間以及國際文化交流體驗區。

如今的東城,漫步街頭,平均每公裡就能遇上三四個社區文化活動室、一個博物館、兩三處室外文化廣場,再加上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劇場、圖書館、電影院……總有一處能讓人放慢腳步,感受文化氣息。東城區緊緊抓住空間騰退與城市更新的契機,融入現代藝術元素改造閑置的建筑、小區空間邊角料、地下室空間,建成了一批美觀大方、實用便民的新型公共文化設施,如“美后肆時”景山市民活動中心、角樓圖書館、27院、史家胡同博物館、東四胡同博物館、朝西工坊等,同時以中軸線申遺為抓手,完成太廟、社稷壇等文物騰退,推進皇史宬、曹雪芹故居紀念館開放利用,開展永定門御道、鐘樓保護修繕。

“文化+”融入街區更新全過程,讓歷史文脈在街區更新中重新熠熠生輝,已成為東城區實現老城整體保護和城市復興的重要路徑。

(責編:孟竹、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