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小區物管會如何“晉級”業委會

豐台區首個物管會歷時一年半即將完成過渡

2021年11月09日09:00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小區物管會如何“晉級”業委會

  豐台區芳群園三區9號院的物管會即將完成過渡,成立業委會的事情已提上日程。自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全市各街道積極引導暫無條件選舉產生業委會的小區成立物管會,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體系不斷完善。但物管會畢竟是臨時組織,其目的是要通過三年的磨合向業委會過渡,該如何完成過渡是目前困擾不少小區的問題。記者以芳群園三區9號院為樣本,探尋這個問題的答案。

  組建物管會后,在社區黨委引導下,居民為解決社區各類難題建言獻策。

  溯源

  小區失管14年 物管會臨危受命

  2020年,豐台區芳群園三區9號院以《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實施為契機,在方庄街道辦事處、社區黨委的積極引導下,於當年6月成立物管會,這也是豐台區成立的首個物管會。社區黨委書記姜瑩任物管會主任,通過黨建引領,組織居民展開自治工作。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姜瑩坦言除了責任,更多的是壓力,“可以說北京市老舊小區存在的普遍問題,這個小區都有。更嚴重的問題是,小區已經處於物業失管狀態長達14年,小區與物業管理能沾點邊的隻有一名即將退休的保潔員。小區的產權單位還是三家央屬產權單位,協調工作流程上比普通小區更復雜。”

  “要讓居民對物管會有認同感,就得先讓大家看到小區的變化。”姜瑩介紹,物管會成立的同時引入了臨時物業,物業單位以“先嘗后買”的方式為居民提供服務。物管會與物業配合,首先完成小區適老化改造。小區共有3棟居民樓,分別為9號樓、甲9號樓和乙9號樓。以9號樓為例,每個樓門前都有3個高台階,遠高於樓內樓梯的台階,老人進出不便,存在安全隱患。物管會成立后,辦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社區黨委提出申請,給9號樓安裝了無障礙設施。

  “咱們小區的小花園已經荒廢多年了,能不能利用起來?”居民有這樣的反映,物管會立即行動。小區的3棟樓成“U”形排列,中心的小花園本應是居民的主要休閑區域,但因失管多年,垃圾遍地,荒草叢生,根本進不去人。今年3月,根據居民意願,由社區黨委和物管會牽頭,按程序招標,給這個荒廢多年的小花園動了一次“大手術”:垃圾清理、荒草拔除后,重新鋪設透水磚,為花園長廊加蓋頂棚,增設供居民休閑用的桌椅,添加健身設施開辟健身區,同時增加供孩子們玩耍的兒童娛樂區。小花園的面貌煥然一新。

  “這是個能辦成事兒的組織,還真不是‘假招子’。”居民們發現,物管會正在悄然改變著小區的環境,而且這些改變都是根據大多數人的意願來的,且工作持之以恆。大家對物管會的信任度越來越高。

  晉級

  1 條件

  居民對物管會和物業“雙滿意”

  按照預期和工作要求,物管會將在三年內向業委會過渡,記者歷時一年半跟蹤芳群園三區9號院這一樣本發現,實際上今年年中,物管會便有了完成過渡的眉目,大大超出了預期。姜瑩告訴記者,小區業主大會籌備工作已經提上日程,預計在今年底即將按照工作流程,通過選舉產生業委會。如此算來,該小區的物管會僅用一年半便完成了過渡。達到什麼樣的條件便標志著居民自治工作可以向前邁進了呢?

  方庄街道辦事處社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焦洋告訴記者,通過成立物管會,以黨建引領的方式引導居民展開自治工作,不僅小區的環境大有改善,居民也逐漸轉變思維方式,更加關注公共利益,更願意參與到社區治理工作中來。在進一步理順管理規則、議事規約的前提下,物管會和物業的服務管理工作都能得到居民的高度認可,是完成過渡的先決條件。

  物管會和物業的工作是如何得到居民高度認可的?從各方的講述中記者發現,雙方默契配合敢啃“硬骨頭”是關鍵。以小區下水管線問題為例,由於先天設計缺陷加之管線老化等因素,下水道堵塞甚至倒灌的問題時常出現。過去在小區長期失管狀態下,隻能哪裡堵了就協調疏通車來通,受影響的居民一起分攤疏通費用。想要同時協調三家央屬產權單位共同解決問題絕非易事,問題還不在於各方能否出資,而是得有人來牽頭,同時協調各單位辦事流程同步,以達到快速解決問題的效果。

  物管會的優勢在於,成員既是小區居民,也是各產權單位的老職工,涉及產權單位這事兒,該找誰溝通、怎麼溝通,大家心裡有底。針對下水管線改造,物管會向三家產權單位申請公共維修資金,三家單位均全力配合,工程已進入相關審批程序。

  “咱的樓門都換新的了?”小區物業剛剛進場的時候,就這一個細節便抓住了居民的心。樓門多年沒人清理,污損嚴重,但現在變得锃光瓦亮。居民上前仔細一瞧,還是過去的老門啊。原來是物業工作人員踮著腳彎著腰一點一點擦洗干淨的。有居民感動地說:“要不是他們擦干淨,我都忘了以前的門是銀色的了。”

  增加智能門禁裝置、增設智能垃圾分類桶站……物業進駐后,小區每月幾乎都有新變化。9號樓一層住著一位95歲的老人,他家西側窗戶正對著一處衛生死角,多年不敢開窗。物業來了以后,他發現不僅自家窗外,小區所有的衛生死角都消失了。

  物業工作得到居民的認可,從臨時物業“轉正”后,物業費的繳納率逐步提高,目前達到了70%。“繳納率沒到100%看似不算完美,但對於一個失管多年、從來沒有物業費概念的老舊小區來說,已經是很大突破了。”物業工作人員說。

  2 契機

  居民自治意識逐步建立

  近期,在社區黨委引導下,物管會又辦成了幾件大事,過程中有幾個細節讓姜瑩很欣慰,“這些細節是一個信號,標志著物管會完成過渡任務的契機出現了。”

  11月4日記者現場走訪時看到,小區的道路剛剛經過重新鋪設,路面平整,瀝青嶄新。今年雨季持續時間長,降雨量大,小區的積水坑窪路亟待治理。重新鋪路曾面臨一大障礙——地鎖不拆,工程難以進行,鋪路和小區停車管理問題拴在了一起。根據社區前期統計,小區裡的地鎖多達75個,沒有完善的停車管理辦法,要拆地鎖難有說服力。

  10月18日、19日,通過臨時業主大會的投票,小區停車管理方案得到廣大居民的認可,其中還涉及后期產生的停車管理費用30%補貼物業,70%作為小區公共收益,同時第一年的公共收益用於鋪路的補貼。根據統計,參與投票的居民超過三分之二,其中支持相關方案的超過80%。姜瑩說,這組數據意味著,居民的思維方式發生了轉變,有更多人開始關注小區的公共事業。

  更讓姜瑩意外的是,拆除地鎖的通知剛剛貼出來,便有不少居民自拆了地鎖,有些居民表示沒有能力自拆,但也支持社區黨委及物管會的工作,其中一位居民剛剛裝了智能感應地鎖,據說價值2000元,但為了配合小區的停車管理方案,表示支持拆除。拆除地鎖過程中,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投訴量為零。“居民們對於‘家’的概念已經不是過去自己的小家,而是小區這個大家,是時候把居民自治工作向前推一步了。”姜瑩說。

  3 方式

  黨建引領解決業委會成立難題

  目前,全體業主大會會議的召開正在緊鑼密鼓的准備中,業委會成員的選舉也已提上日程。

  經過長期觀察,記者和相關各方都發現,通過物管會向業委會過渡的方式,與直接組建業委會的方式相比,其實質性的差別在於是否通過黨建引領。

  一些案例表明,部分小區組建業委會的確與居民的不滿情緒或利益糾葛有關。這樣的業委會組建后,各方利益沖突沒有理順,運行機制還不成熟,居民自治和法治意識更沒有培養起來,僅僅為了炒掉物業便組建業委會而沒有后續制度安排,將給小區未來的自治之路增加重重風險。諸多案例也一再警示,業委會機制不成熟,將成為矛盾或者少數人利益的集合體。

  記者與方庄街道辦事處探討這一問題時,焦洋感觸最明顯的是,通過黨建引領,首先統一了居民思想,明確了什麼是公共利益,培養了居民自治的意識和能力,在這樣的條件下,產生的業委會運行機制是成熟的,是真正能為居民辦實事的,同時居民的思維方式是理智的、法治的,更關注“大家”這個群體的。

  在物管會組建初期,芳群園三區9號院從產權單位協調了兩個房間,其一是物管會辦公室用房,另一間則是黨群服務中心。物管會成員超過半數都是社區黨員,他們一方面配合社區黨委工作,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帶領其他黨員共同支持小區的公益事業,社區的大事小情也都沖在最前面﹔另一方面作為物管會成員和小區居民,他們積極了解了大家的難處,向社區黨委、物管會進行反映,然后一起商量解決辦法。這股黨員力量成為小區居民自治的中流砥柱,為業委會的組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本報記者 景一鳴 文並攝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