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解決糾紛、面對面提供法律咨詢:永定路街道25個社區有了"坐班"律師

2021年11月04日09:07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永定路街道25個社區有了“坐班”律師

  本報記者 於麗爽

  物業服務、遺產繼承、投資理財……居民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法律問題,可找專業律師費用太高。海澱區永定路街道在海澱區司法局的支持下,為下轄的25個社區簽約了一對一的“專屬律師”,固定時間坐班,公開姓名、電話,隨時隨地提供公益法律服務,居民遇到法律問題不困惑、不犯愁。

  “前兩天下大雨,小區裡的樹倒了,把我們5家的車給砸了。物業說,他們投保的保險公司說這屬於‘不可抗力’。保險公司不賠他們,物業也不管我們。有這個理嗎?”

  今年8月底的一天,永定路街道三街坊東社區的5位居民建了一個微信群,把社區“專屬律師”張朝拉到群裡,咨詢他車輛被砸的事兒。

  張朝耐心聽完后馬上給出解答:“‘不可抗力’是有標准的,前兩天的大雨不構成‘不可抗力’。所以物業要承擔賠償責任,他們的保險公司也得賠償他們。”

  光跟業主解釋清楚不解決問題。社區出面,把受損失的業主、物業公司、社區“專屬律師”都叫到一塊開會。

  “我當時跟物業公司的經理解釋,《民法典》有規定,樹木的管理方不能証明自己無過錯,就要承擔侵權責任,畢竟你收了物業費。這次的大雨不構成重大自然災害,不屬於‘不可抗力’。如果保險公司以這個為由拒絕賠償,你們可以起訴他們,我幫你們寫起訴狀。”

  物業公司聽了律師的解釋和建議后,讓5位業主去各自的4S店定損、修車,拿著發票找物業報銷。一起居民和物業間的糾紛很快被妥善解決,居民氣順了,社區也減了負。

  永定路街道是2019年新設立的街道,轄區以航天二院的家屬區為主,居民老齡化明顯,央產房的繼承糾紛、老年群體遭遇經濟詐騙等類型的法律問題高發。此前,海澱區司法局開展的“公益律師村居行”工作給永定路街道配了5位公益律師,但遠遠滿足不了居民的需求。

  今年,在海澱區司法局的支持下,永定路街道聘任了28位公益律師,成立“永定路街道街域治理律師團”。團長直接服務街道層面,還有兩名律師與社區警務站結對子,其余25位律師與街道25個社區一對一簽訂服務協議,每個月至少兩次、每次至少半天到社區坐班,面對面提供法律咨詢。

  “我每月固定拿出兩個周三上午的時間到社區去,我也把我去社區的時間和電話號碼都公開了,居民有問題可以當面咨詢,也可以打電話咨詢。”張朝說。最多的一次,他一個月6次下社區﹔最長的一次,一位居民就咨詢了90分鐘。

  社區有了“專屬律師”,居民受益,社區也受益。“在開展‘接訴即辦’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涉及法律的問題。咨詢一下專業律師,能幫我們提高效率。”三街坊東社區工作人員說。比如,前一段時間,有居民對物業停車收費標准不理解,社區找到“專屬律師”,律師馬上把相關的法律規定都找出來,社區拿著這些去做居民工作,事半功倍。

  在社區做公益律師,張朝有付出更有收獲。“誰都有父母、爺爺奶奶,如果他們遇到的所有法律問題都要付費解決,那這個社會不會和諧。通過我們的一些努力,幫他們免費解決法律上的困惑,告訴他們怎麼正確維權,讓他們看到希望,我們也很有成就感。”張朝說。深入社區開展法律咨詢,還能讓自己更了解基層的真實情況,磨煉業務能力。

  自今年2月初成立律師團以來,截至10月底,永定路街道的專屬律師們共提供記錄在案的咨詢解答6916次,上門服務38次,為居民代寫遺囑、起訴狀、起草協議等66次。

  記者手記

  “老有所養、老有所安”

  公益律師來補短板

  採訪中記者發現,社區裡對公益法律服務需求最大的是老年人。繼承糾紛、投資理財上當受騙常常困擾著老年人,而且經常有老人會陷在認識的誤區裡。

  比如,很多老年人認為,夫妻共有的房產,一方去世了,房產就歸自己了,自己想給哪個兒女就給哪個兒女。實際上按法律規定,一方去世了,屬於他或者她的房產就要在配偶和子女之間進行一次繼承。在世一方無權處置已經由子女繼承了的那部分房產。

  公益律師走進社區,來到居民身邊,面對面耐心傾聽老人們講述他們的遭遇,幫他們分析自己的誤區在哪兒,如何收集証據更有利,撫慰他們的情緒,給他們解決問題的希望,這一陪伴的過程對老年人來說更重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養老服務體系短板的重要補充。

  正如張朝律師所說,人人都有父母、爺爺奶奶,希望有更多的公益律師走進社區,走近老年群體,普及法律知識,防患於未然,也給那些遭遇法律問題的老年人更多安慰,陪伴他們走出難關。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