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共商共議 破解社區養老困境
豐台宛平城東關社區老年人有了活動新空間

人民網北京11月4日電 “我們社區的老年活動中心被物業‘佔用’了,希望政府給解決一下。大家都是廠裡的老職工,為企業奉獻了一輩子,好朋友也都在這個小區裡,希望有個地方能聚一聚。”家住北京市豐台區宛平街道盧溝橋北裡的郭阿姨向街道反映了遇到的問題。
據宛平城東關社區書記楊思雯介紹“盧溝橋北裡是一個超老齡化小區,老齡化程度較高,這裡60-70歲老人127人,80歲以上老人102人,佔小區人口總數的40%,很多老年人活動離不開小區,所以“老年活動中心”對他們而言是剛需”。
宛平街道本著“家門口辦實事”的原則,多次協調此事,為居民爭取老年活動中心的場地各處奔走。但由於房屋產權問題,加上物業與居民溝通不暢,使居民與物業公司產生矛盾,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今年,通過“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的深入開展,在街道辦事處與社區黨委的多方溝通協調下,由社區黨委牽頭,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案。第一種方案是,物業企業願意協調出一處空間給居民當做老年人活動空間,找到原污水泵管理人員的休息場所給居民做活動場所並按居民意願進行修葺、開窗,但居民覺得地方小,環境也差,認為不符合居民的預期,不接受這種方案。在被否定后,街道工作人員繼續探索彼此認可的方案。第二種方案是錯時使用活動空間,白天由居民使用,可以開展老年人的的活動,晚上由值班人員使用。但是這個方案仍沒有被居民接受。宛平街道工作人員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繼續與物業協調,為居民爭取權益的最大化,多次跟物業企業探討能否尋求新的辦公地點,這個方案物業企業就要做出巨大犧牲,但這事唯一一個居民認可的方案。
街道辦事處為主導,建立社區參與的物業、居民協商平台,最終在專業部門的推動下,物業承諾幫助居民解決老年活動室的問題,物業騰出辦公地點,經過修整給居民用作老年活動使用,居民也在溝通過程中了解物業管理的相關政策,願意通過一個時期的過渡,以繳納物業費的方式促使物業提高和改善服務質量,並在社區黨委的監督下,簽訂了使用協議。
物業展現了國企擔當,居民得到了民生保障,據街道辦事處社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陳建春介紹,宛平街道將繼續針對部分社區老齡化程度高的特點,通過黨建引領,建立社區、物業的聯動共享,深入研討社區養老、環境整治等事關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的具體方案。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近年來,宛平街道嚴格落實市區兩級工作要求,將群眾急難愁盼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作為“哨聲源”,扎實推進“接訴即辦”工作不放鬆。今年,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建立起接訴即辦在一線、現場辦公在一線、調查研究在一線、紅色宣講在一線的“四在一線”的工作機制,推動為民實事的落地落實,真正解決市民群眾“家門口”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實踐活動帶來的新面貌、新氣象、新成效。(駱瑞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