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怡馨家園垃圾分類全年零投訴

2021年09月14日08:5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怡馨家園垃圾分類全年零投訴

  志願者在桶前值守,幫助居民對生活垃圾准確分類。崔東亮攝

  本報記者 朱鬆梅

  有人值守時規矩投放,無人值守時草草應付,這是居民小區垃圾分類面臨的普遍問題。

  在平谷區濱河街道的怡馨家園,分類桶站每天13小時有人值守,垃圾准確投放率超90%,且全年無一例垃圾分類相關投訴。

  怡馨家園哪來這麼多“守桶人”?原來,值守垃圾桶是全體小區居民的“任務”,400多戶居民家家分類,戶戶輪值。

  垃圾桶每天13小時有人盯

  怡馨家園建成於2003年。小區雖有年頭,但處處干淨整潔。

  上午9時,退休居民王曉英在小區西門附近的桶站值守。她穿著藍色志願者馬甲,手裡拿著長夾,隻要有人來扔垃圾,她總要打開垃圾袋掃上一眼。別看她平日溫和寬容,垃圾分類可一點兒不含糊。隻要看到有分錯的,肯定得挑出來,還要說上幾句,叮囑鄰居以后可別再分錯了。

  守桶是苦差事,可王曉英堅持了近一年,每周一次,雷打不動。承平園社區黨總支書記王玉榮介紹,除了高齡、殘疾等特殊群體以及空房戶外,怡馨家園小區家家參與守桶,最近,400多戶居民剛完成首輪值守。

  “起初,我們像其他很多小區一樣,隻在早晚兩個時段安排物業員工值守。”王玉榮說,問題很快暴露出來:總有人趁著無人值守,把未分好的垃圾一股腦兒扔進桶站,“打那之后我們就決定,不留守桶真空期。”

  桶站的背景板上,貼著一張高兩米、長四米的超大輪值表。從7時至20時,13個小時分為5個時段,每個時段誰來守桶、誰來巡查,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責任到人。小區裡總共有4組桶站,全部如此。

  周邊單位增援值守

  “垃圾分類是持久戰,光靠物業不行,需要廣泛動員各方力量。”濱河街道相關負責人說,怡馨家園的黨員多、社會動員底子好,因此率先試點“家家分類,戶戶輪值”的守桶模式。

  除了退休黨員、居民代表、樓門長之外,258名年輕力壯的在職黨員也成了守桶主力軍。小區裡的“黨員亮身份”公示欄上,密密麻麻貼著數十張在職黨員的照片,每隔數月還要更換一次。

  過去一年,黨員耿曉明參與值守30多個小時,這意味著他每月都要擠出至少兩個小時去守桶。“這是黨員分內的事,習慣成自然。”耿曉明說,今年夏天,家裡人也都參與到值守的行列中。

  周邊社會單位也派出給力的“外援”。每周一上午,區體育局派機關工作人員到1號桶站值守,周一到周四,區委黨史辦、愛衛會、政協、人大等單位也參與值守。有居民臨時有事,找“外援”調班,他們通常是一口答應﹔社區裡人手緊缺時,還有人“借口”躲避交通擁堵,來這兒值上一個小時班再回家。

  樓門貼上“值守光榮榜”

  小區裡51個樓門,門前都貼有“值守光榮榜”。誰家參與值守、服務時長多少,一目了然。

  “守桶是苦差事,我們要給志願者一份榮譽感。”社工張志宇說。上個月,一位居民主動找到她,“趕快多給我排幾個班,鄰居家有4面小紅旗了,我家隻有一面。”

  過去一年,社區裡超過1000人參與垃圾分類宣傳、講解、引導活動,400多戶家庭完成首輪戶戶輪值,桶前值守和准確投放率雙過90%,怡馨家園小區全年無一例垃圾分類12345訴求。

  漂亮的數字背后,是志願者們的默默付出。今年7月,志願服務時長前76名的在職黨員,其所在單位均收到了一面錦旗。

  不少拒絕垃圾分類的居民也被志願者打動。一位住戶總是拎著大包小包的垃圾,離桶站老遠就“啪”地一扔,揚長而去,更別提守桶了。一次,志願者幫她分揀垃圾時翻出一個銀手鐲,“多虧垃圾分類,要不我這好幾百塊錢的手鐲就再也找不回來了!”這位住戶很感動,如今她已加入志願者的行列,有空就去守桶。

  “黨建引領,激發居民自治的活力,家家戶戶都參與,垃圾分類其實沒有那麼難。”王玉榮說。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