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教育

北京全市140萬中小學生正式開學 2021年義務教育新學期辨變辯

2021年09月02日08:23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21年義務教育新學期辨變辯

  十一學校一分校的孩子們手舉“開學護照”參加開學典禮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北京小學通州分校一年級新生在校長帶領下走進校園 攝影/本報記者 黑建軍

  北京二中經開區學校開學第一課開展消防演練 攝影/本報記者 付丁

  北京二中經開區學校的孩子們走進校門 攝影/本報記者 付丁

  十一學校一分校的學生們穿過“榜樣門”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十一學校一分校學生們的“開學第一課”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辨

  新學期如何為“素質教育”塑形?

  北京市不久前出台的“雙減”措施中,“素質”一詞無疑成為關鍵詞。通過開學前的一系列新政組合拳,越來越多的人重新理解了“素質教育”的涵義。人們越來越理解,“素質教育”不是一個方面的要求,而是立德樹人的總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不斷探索的要求﹔不是對所謂“教育高地”的要求,而是教育均衡的總把手。

  “此次‘雙減’措施是對素質教育的一次全方位的長線安排。”北京二中經開區學校校長鈕小樺對北青報記者說,“此次政策的出台是校內校外綜合施策。讓教育回歸校園,這才是教育本來應有的樣子。‘雙減’中通過制定校外機構‘白名單’、壓縮授課時間、規范授課內容和收費標准等措施,讓我們看到了素質教育的初步輪廓,為基礎教育塑形。”

  課后服務“素質教育”課程數量超半數

  根據市教委要求,新學期各中小學每天課后服務的時間不得少於2小時。北青報記者昨天走訪多所學校了解到,同學們每天課后服務的內容中,涉及素質類的內容超過半數以上,不少學校課后服務素質類課程達到數十門。在豐台某小學的課后服務時間安排中,將課業輔導和素質類課后服務分為兩段,下午3點半至4點半為科技、體育、勞動教育,美術,科技類、益智創意、健美操等40多種素質類課程供學生選擇。下午4點半到5點半的時間為課后答疑輔導。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一些學校的課后服務在充分挖掘校內師資的基礎上,也引入部分校外優質資源。這其中包括職業院校開發的職普融通課程、第三方素質類培訓機構等。豐台職業中心校校長趙愛芹告訴北青報記者,學校在多年的職普融通過程中,開發了包括京秀、木工、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等300多門“菜單”課程。目前這些課程已成為豐台20余所中小學的課后服務資源。趙愛芹說,新學期,已經有部分學校跟該校進行溝通,希望將這些課程引入課后服務資源。

  新學期課堂教學加入情境與游戲互動

  “雙減”中的素質還體現在校內課程的講授形式和方法上更科學、更符合學生特點。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學校的課程講授方式已經由傳統的“你講我聽”模式,變成了更多互動、更多游戲的課程。在北京二中經開區校區學校新學期的課堂上,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學校構建了“20+20”的教學節奏,即20分鐘講解,20分鐘活動和練習。授課方式上注重創設觀察、閱讀、敢問敢想的學習情境,提供豐富、可操作、能體驗的學習材料,如拼圖、七巧板、折紙、插件等,提高學習興趣。釆用游戲、講故事、小制作、畫畫等方式培養學習能力。“讓學生在符合年齡特點的教學方式中收獲知識。”該校副校長劉昌旭說。

  不少學校授課形式也更加多樣與個性。比如朝陽區實驗小學在原有小胖墩攀爬課程的基礎上,新學期將新增《登山課程》《跑酷課程》《小裁判課程》三門課程。每學期開展3—4次,由學生自主報名,重點培養小男子漢精神,9月份首期課程將帶領學生爬西山。《跑酷課程》將在三四年級開展,此項內容是採用跑、跳、鑽、爬、翻、滾、跨等技術動作,通過不同障礙物,發展綜合身體素質的課程。《小裁判課程》則是圍繞學校開展的各項競賽活動,重點以足球項目為切入點,培養學生參與和組織競賽的能力。“學校通過這些個性課程的實施,提升學生綜合運動能力,提高身體素質,養成運動的習慣,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形成全方位的校園體育氛圍。”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蒲長廷

  馬上就訪

  第三方機構怎樣提供素質課程服務?

  作為一位課后服務第三方機構的負責人藺先生,從2016年起,他的機構就開始陸續為十多所中小學提供非遺類的課后服務課程。截至目前,該機構共開設了包括扎風箏、畫臉譜等30多門非遺課程。

  藺姓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各學校對於校外機構進入學校開展課后服務的要求非常高。他們機構在具有相關資質的基礎上,還是豐台文創教育資源庫的入庫單位。

  在跨過資質這道“門檻”之后,怎樣保証課程質量呢?藺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這需要機構從三個方面來練好內功。首先,作為非遺類的課程提供方,擁有好的老師很重要。該機構邀請了30多位非遺傳承人作為老師授課。

  其次,一套科學的教案和教學計劃也必不可少,該機構針對非遺課后服務組建了一個十幾人的課程研究團隊,專門對非遺課程的教學進行研究,制定上課課程標准,並且形成教學計劃。以畫臉譜這門課為例,不僅要讓孩子們了解臉譜,學會畫餅臉譜,還要引導學生去了解臉譜各種顏色背后所代表的傳統文化,以及臉譜不同紋樣的歷史背景。第三,確保課堂教學效果也非常重要。課程進入校園后,機構與學校建立了動態的評價機制,該機構的課程負責人會和學校老師不定期對課程進行監督和巡視,第一時間了解課堂效果。

  藺姓負責人還提到,教學質量要求越高,對課程研發的要求也就越高,目前,該機構非遺傳承人在校內進行課后服務,基本上都存在著成本與收費倒挂的現實。“希望適當增加課后服務的經費,這樣將能夠把更加豐富多彩的素質課程帶進校園。”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變

  新學期校園內有哪些新變化?

  上課時間延后、每天增加體育課、課后服務分時段規劃、探索“分層作業”……進入新學期,全市各中小學都有不少新變化。北京“雙減”31條明確提出,學校要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因此各學校的課表上都增加了體育課的安排﹔此外,按照“雙減”31條規定,各學校還統籌作業管理,控制作業總量。在課后服務方面,不少學校將課后服務時間“分段”規劃,進一步豐富課后內容,為孩子提供個性化服務。

  新課表

  上下課時間調整 每天增體育課

  昨天是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北青報記者在全市多個中小學校園採訪發現,除了上課時間由8時延后至8時20分外,另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體育課增加了——每天都安排一節體育課。

  打開十一學校一分校四年級(4)班的新課表,北青報記者看到,星期一上午第二節是基礎體育課,星期二下午第二節是特色體育課,星期三上午第四節、星期四下午第一節課、星期五下午第二節也均安排了基礎體育課……北京“雙減”31條明確提出,學校要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在“雙減”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也明確提出,必須落實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的要求,學生當天沒有體育課的,要在課后服務時間段安排參加體育鍛煉,防止孩子們變成“小胖墩”“小眼鏡”。

  “新學年,我們的體育課明確進入課程大綱,就是一周五節體育課,一天一節。”北京實驗學校(海澱)小學部黨支部書記、德育副校長單春蘭介紹,課表新增“一天一節體育課”成為不少學校的共性,因此今年優秀體育老師很“搶手”,“我們學校體育老師新增了三人,可以說是‘搶’來的。體育老師本來就挺缺的,培訓機構有教師資格証的體育老師可以作為補充,但也比較少,很緊張”。

  北京“雙減”工作要求“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於8:20,中學一般不早於8:00,學校每天課后服務至少開展2小時”。北青報記者採訪了解到,在這一新規下,新學年所有學校都對課表的教學及作息時間做了調整。例如,海澱區星火小學公布的新學期作息表中清楚地列明:上午教學8:20-12:10﹔午飯&午休12:10-13:50﹔下午教學13:50-15:30﹔課后服務第一階段:15:30-16:30、第二階段:16:30-17:30﹔錯峰放學,一、二年級17:20,三~六年級17:30。

  新課后

  兩個時間段 各有側重點

  如何進一步豐富課后內容、將這部分時間做更明確的規劃,更好地為不同孩子服務,成為校長們開學前一道重要的雙減“作業”。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實驗學校(海澱)小學部新學期便在已有課后服務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完善。該校黨支部書記、德育副校長單春蘭介紹,學校將課后服務兩小時分為兩個時間進行安排:第一個時間段為3點半到4點半,第二個時間段為4點半到5點半。

  為了豐富課后服務內容,北京實驗學校(海澱)小學部每天還做了細致的安排。其中第一個時間段(即3點半到4點半),周一安排全校體育活動、周二安排興趣選修課、周三周四安排學科選修、周五安排班隊會。第二個時間段(即4點半到5點半),統一進行學業輔導和提升,周五該時間段則安排勞動教育。“周五帶大家打掃衛生、大掃除,或去菜園裡種種菜,活動活動。因為課后服務要求五育並舉,所以每個方面都要涉及。”單春蘭說。

  與之前的課后服務內容相比,北京實驗學校(海澱)新學年在已有的學業答疑基礎上,增加了學科選修課,比如語文閱讀、英語繪本等。石景山古城小學則豐富了課后服務形式,以游戲化的方式增加課后樂趣,該校校長葉艷介紹,學校每周課后服務都會開設趣味體育嘉年華特色項目,如動感“袋鼠跳”、趣味“毛毛虫”、炫酷“投地靶”、激情“夾球接力”等。

  與北實增設特色興趣課程內容不同,今年海澱區定慧裡小學新學期的課后服務,增加了作業輔導和答疑時間。在3點半至4點半這一時間段,語、數、英老師每天輪流進班,進行作業輔導。“由同年級科任老師‘倒班’,因為自己年級的老師最清楚孩子們的學情,一周內一個老師要保証帶的所有班都能輪上一遍,來保障為不同孩子答疑。”定慧裡小學相關負責老師說。

  “課后服務對老師培優補弱的能力要求很高,因為一個班孩子比較多,怎麼能做到個性化服務,這對學校提出很高的要求。‘雙減’其實是教育供給側在變化,學校要給學生家長帶來更多服務后的獲得感。”單春蘭說。

  新作業

  作業集中公示 學校探索“分層”作業

  開學第一天,走進中關村二小教學樓一層大堂,“學生作業公示區”赫然在目,一年級至六年級每個年級都有一個公示“小頁”,今后所有師生都可以在此查看各年級各科作業的布置情況,互相監督。

  北京“雙減”31條落地措施中,光“作業”一詞就提了31次,成為絕對的關鍵詞。新學年,學校作業的布置將如何緊扣“雙減”要求發生變化,尤其值得期待。按照“雙減”31條內容,首先要求的便是學校統籌作業管理,控制作業總量,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公開班級各學科作業。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實驗二小平谷分校新學年的家庭作業,採取班級公示欄制度,要求各班班主任統籌各學科,將學業內容和計劃時長(精確到分鐘)進行公示,並由班主任統籌書面學業總時長,確保不超標。北京實驗學校(海澱)則實施年級統籌制,由年級組長、班主任對每日家庭作業進行總量調控和記錄,填寫《北京實驗學校(海澱)小學學生課后作業統籌調控表》,每周一報教學處。

  除了控制作業總量之外,“雙減”方案明確要求“加強作業設計指導”,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而如何更准確、更合理地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成為新學年各學校的一大重要探索。“分層作業要留得准,彈性作業要留得合理,個性化作業要留得周全。”對於如何提升作業質量,李奕解釋說。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也了解到,不少學校已經在一些學科探索分層作業。

  文/本報記者 林艷 劉婧

  馬上就訪

  一個英語老師眼中的分層作業

  對話人:中關村二小英語教學主任、英語教師富春媛

  北青報:作為一線英語教師,您怎麼理解“分層作業”?

  富春媛:“分層作業”是非常必要的,我們也一直在實施,最開始我們是叫“同一時間做不同事情”,今天我們談作業分層,其實是從一開始備課、講這節課之前,就開始關注每個孩子的“個體性”,不僅僅是對一個孩子短期表現的關注,而是長線的關注。比如某一個單元的話題這個孩子比較不擅長,但下一個單元的話題可能他反而是擅長的。

  北青報:這種課堂上的“分層”具體到英語學科怎麼體現?

  富春媛:比如低年級英語學科講“房間”那一課,內容就是我們家有幾個房間,有起居室、臥室、廚房等等。在課堂上,我們給孩子們的圖片就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給的是平面圖(像房產介紹那種圖片),有些孩子給的是卡通片子(像童畫書那種),這就已經是根據大家的個性喜好和思維模式進行分類了,有些故事圖也會分出不一樣的類型,以及思維導圖,像是魚骨圖、樹狀圖等等,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擅長和喜好來選擇,一個班上的男生、女生或個體看事物會是不同的角度,但最終大家要訓練的能力點和知識點其實是差不多的。

  北青報:那“房間”這節課的“分層作業”您會怎麼布置?

  富春媛:英語學科每個單元基本都會分為三類作業,第一類是必做作業,這類作業我們就開始分層:第一層次是考查孩子對核心知識的掌握,像“房間”這一課,就是給出英文單詞,與圖片上的房間進行連線﹔第二個層次就再拔高了,通過謎語等形式讓你猜猜這是什麼房間,比如給你一個句子:there’s a bed you can sleep here,沒有直接給到答案。

  第二類作業是必選作業,這是稍微開放一些的題型,比如設置一個小情境,有人來租房子,ta的要求是房子裡要有什麼樣的房間。這類作業也會進行分層:一種是把圖畫好給你,有三個房型,根據要求哪個可以推薦給租戶。另一種是沒有給出圖片,你要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畫出這個房子等。

  第三類作業是自選作業,這個不一定每個單元都會有,屬於彈性作業。比如作業的題目可以是“你夢想中的房子”,要求孩子們自己表達,然后配圖。這個作業就是更高層次了,但我們對語法、詞匯要求沒那麼高。老師的要求還是對重點核心詞匯的掌握,所以不會特別強調其他錯誤,而是鼓勵孩子們大膽表達。

  北青報:學科老師如何將分層作業布置得准確、合理?

  富春媛:學科老師布置分層作業的抓手其實在課堂,在於一個老師怎麼能真正“走進”每一個孩子。我們學校一個英語老師,可能要面對5-6班的孩子,要記住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和學習特性,其實難度很大,所以要從課堂評價入手,細化對這個孩子的評價,包括孩子的課堂每一次發言、積極性和參與度,多做一些記錄。如果一個學期內不做詳細的記錄,對每個孩子的課堂進行細化和量化,到期末就是一個大體印象的評價,打一個等級,這對孩子的成長沒什麼指導意義,我們的評價應該能夠“隨時發生”,隨時促進他們的成長。

  還有一個比較有效的做法是課前,老師們對每一單元進行整體備課時,給孩子們做問卷調研,這個課前問卷可以指導我們這節課提供孩子什麼不同的學習任務單,這個任務單又會再分層,能力強的給一些提升“單”,能力弱的給一些知識鞏固“單”。

  文/本報記者 林艷

  辯

  新學期如何面對“時間底線”?

  此次北京市出台的“雙減”政策,對學生、家長、學校、機構都明確提出了“時間底線”。學生做作業,經過努力仍不能完成,就要遵守睡眠的時間底線﹔學校的課后服務,也要遵守相應的時長安排﹔而培訓機構,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有了相應的課時限制。應該說,對學生“時間底線”的重新規劃體現了“雙減”的本質特征,同時通過有效利用時間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受教者和施教者,這些都是一種全新的考驗,如何面對“時間底線”?這個問題越“辯”越明。

  學生如何守住作業“時間底線”?

  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小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應保証10小時﹔初中生應保証9小時。也就是說小學生應在21:20之前入睡﹔初中生應在22:00之前入睡。在該規定的前提下,學生如何努力,守住寫作業時間的底線?

  中央和北京市“雙減”文件中最令學生和家長們印象深刻的還是這句話:“個別學生經努力仍完不成書面作業的,也應按時就寢,確保充足睡眠”。一些初中和小學高年級學生表示,以前確實有時作業很多,或者趕上身體不好、晚上有課外班等情況,校內作業到10點、11點還寫不完,導致隻能睡8-9小時,第二天早上起不來、白天上課精神不足,長期對身體發育的不良影響更是令家長心憂。“一方面政策說校內作業要減少,另一方面有這句話兜底,孩子睡眠時間就有保証了。”不過,一位昌平區的四年級學生家長也向北青報記者轉述了她和同班家長們的一個疑慮:“怎樣才算‘經過努力’了?萬一作業到9點半還沒寫完,怎樣向老師証明孩子已經努力過了?老師會不會因此責罰孩子?”

  針對家長提出的這些疑慮,不少學校也給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某小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學校對學生制定了作業管理制度,要求各科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個性化”定制作業,對每一個孩子的作業強度都進行合理安排。“學校在課后服務的時間內設置了課后答疑的環節,讓學生在課后服務時間內就完成作業,但如果極個別同學在課后服務中仍然沒有完成作業,老師會根據學生個性化情況,布置其回家后的作業量,這個作業也是分層的,學生昨晚必做題后即可睡覺。”該校校長表示。

  學校如何理解課后服務的“時間底線”?

  根據規定,學校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17點30分。“課后服務就是要充分滿足學生學習及成長需求,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讓校園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陣地。”北京市順義區仁和中學校長蔣吉姝表示,執行課后服務的“時間底線”前提下,學校應根據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的個性化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

  北青報在採訪過程中發現,不少學校在提供2小時課后服務的基礎上,還為學生提供課后延時服務,都旨在為家長和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比如,順義區的所有中小學都會為滿足下班晚、單位離家遠、家中無人看護,以及家庭遭遇特殊情況等問題導致家長無法正常接回學生的托管需求,所有學校都可延長課后服務時間,最晚可延至19點。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的課后服務分兩個時段進行:第一時段為最后一堂課下課到17點半之前,學生根據需求自主選擇參與作業答疑輔導和各種拓展類課程﹔第二時段從17點半到18點半,主要滿足部分家長的托管需求。北京二中經開區學校在課后服務兩小時之后,還增加了半小時的延時服務,學生根據需求自願報名。“中學的晚自習不重在看管,學校要在輔導學生方面下功夫。在有限的晚自習時間內,讓學生們更加高效。” 中國教科院豐台實驗學校校長李晨輝表示,本著自願原則開設初中晚自習,時間為17點半至18點半。如果學生有特殊需求,可以參加第二時段的晚自習,即從19點至20點。

  此外,還有的學校延長課后服務,為了保証學生們的體育課時間,比如,十一學校豐台小學將課后服務定位為兒童自我發展時段,總時長延長至2個半小時。增加的半小時固定為體育運動時間,實現在校學生不論是否有體育課,每天戶外運動1小時。

  教育機構如何堅守學科類培訓時間底線?

  按照最新規定,教育機構學科類培訓時間不得與中小學教學時間相沖突﹔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時30分,線上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時。線上培訓要注重保護學生視力,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鐘。“雙減”新政落實后,周末孩子們不用奔波於校外培訓機構參加學科補習,學習負擔倒是減輕了,但周一至周五的時間安排就相對緊張起來。北青報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不少教育機構找到了很多新辦法,堅守學科類培訓時間底線,為學生們課余時間“鬆綁”。

  多家教育機構紛紛表示,將嚴格依照國家雙減要求,將秋季課程全部調整至周一至周五晚間進行,面授課程晚上20:30前結束,在線課程晚上21:00前結束。某教育機構為了便於學生按照自己實際進行課程選擇,推出了面授小班課、在線小班課、在線小小班、在線大班課。還有的教育機構,為了保証課程不超過30分鐘,將原本一次的課間休息,變成了兩次。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解決孩子時間有限,上課時間過長、沒時間復習、知識太多吃不透等問題,有一所教育機構推出了周一至周五的全周陪護的學習方式,老師在每天20:30前的任何時間,全時在線跟盯伴學,為學生提供服務。“學生在周中核心課堂上可以和老師高頻互動,掌握核心知識。還可以在午休、放學后等碎片化時間向老師提出問題,老師在線回答。”該教育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本報記者 蒲長廷 雷嘉 武文娟

  馬上就訪

  如何構建協同育人共同體?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北京市的“雙減”政策首次提出了“協同育人共同體”的概念,又進一步明確了家校育人責任,並在家校溝通上,創新協同方式,努力形成減負共識。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就有關問題對話了相關校長和家委會負責人。

  對話人:

  密雲區濱河學校校長 趙靜

  朝陽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 陳立華

  密雲區濱河學校家委會成員 陳偉

  北青報:在構建家校協同育人共同體中,學校和家長如何加強溝通?

  趙靜:時下,很多家長在“家校協同”方面還有一些誤解。家校協同的前提是學校主導,家長的角色也不可或缺。學校應該開辦家校協會,面對全體家長,定期開展素質提升大講堂活動。同時,每學期教師全員普訪每個學生家庭,形成家校合育優質氛圍。在教師隊伍建設體系中,家校合育也是其中重要一環,學期初,學校應該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從專家層面講家校如何溝通﹔同時,從學校教師中進行榜樣示范,宣講自己是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的。針對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對學生家庭進行再訪,精准到每一名同學。此外,還要利用班級微信群,及時傳達上級文件精神,溫馨提示注意事項。

  陳偉:在家校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方面,家委會承擔著“收集家長們的意見,並與學校進行有效溝通”的責任和義務,我認為,家委會收集意見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各班級家委會成員與各班級家長進行溝通協調,收集家長意見和建議﹔二是建立校級家長交流群,家委會直接通過家長交流群進行意見和建議收集。

  北青報:在家校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中,學校和家委會的角色各是什麼?

  陳立華:學校的角色首先是培養人,五育並舉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用科學的方法對家庭教育進行引領。同時,家長和學校的角色是沒有主次之分的,都要對孩子負責,家校要達成共同的觀念。家長需要理解並認同“雙減”相關政策,知道“雙減”政策的目的是什麼,才能配合好學校的教育教學。學校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本領,對孩子從家庭過渡到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陳偉:在家校協同共同體建設中,家委會和學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一個是校園內,一個是校園外。家委會更多承擔家校連接的紐帶角色。將學校的政策等向家長傳達,同時收集家長合理化建議,積極參與學校管理,了解學校的發展規劃、工作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情況,並提出意見和合理化建議。

  北青報:未來家委會和學校都將在家校協同方面,做哪些努力?

  陳立華:學生要培養得好,家校之間的配合一定要做好,學校要盡可能把科學的育人觀念傳遞給家長。家校合育要在孩子不同的階段給予針對性的指導,要對孩子有一生的引領。所以家長要轉變觀念,和學校一起教育孩子,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陳偉:家委會更加緊密圍繞服務於學校建設、學生教育、家校聯動這一目標。我們將增加家校溝通頻次,不僅僅是學生教育,包括學校環境建設也要加強溝通。我們的學校屬於新學校,各方面建設都亟待完善,尤其是校舍硬件設施方面,家委會與學校多溝通,協助學校開展有關方面建設工作﹔還將配合家校委員會開展家校各項活動,促進家校交流以及學生教育探討良性循環﹔再充分挖掘家長資源,為學校建設、學生教育服務等。文/本報記者 劉婧 蒲長廷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