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尋京郊紅色“第一”:京郊櫻桃種植第一人皮兆泉

2021年06月09日21:59  來源:  
 

村裡人都習慣叫他老書記。

當他走過村中的櫻桃園時,村民們都會熱情地沖他打著招呼,“大伯您遛彎呢,來我家嘗嘗櫻桃唄。”

在這個無數關注流量、網紅的時代,通州區西集鎮沙古堆村皮兆泉的故事,應該被更多的人知道。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普通黨員的故事,更是一群像他一樣平凡的中國人、一群起著模范帶頭的致富引路人,竭盡全力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的故事。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皮兆泉背著手,一步一步走在“老村長櫻桃園”中,單薄的身影從遠處看去和紅紅火火的櫻桃園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是紅燈、那是雷尼、那是黃蜜。”順著皮老指的方向,一串串玲瓏剔透,或紅或黃或紫的櫻桃在陽光的照耀下,愈發惹人喜愛。

現年82歲的皮兆泉已是滿頭白發,196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至今黨齡將近60年。1977年當選為沙古堆村黨支部書記。曾經的他為了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帶領村民發展印刷廠、鞋廠、樂器廠、種植櫻桃……

如今村子在櫻桃園的環繞中,道路兩旁擺著整整齊齊的櫻桃攤位,一個連著一個的櫻桃採摘園,不時吸引著三三兩兩的游人,一到周末更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沙古堆村的村民真的是足不出村,過上了皮老希望的好日子,他也被村裡人尊敬地稱呼為老書記。

提及此,“這比什麼都值得。”皮老鏗鏘有力地說。

“這個櫻桃樹得有近20年了。”看到有了年月的櫻桃樹,皮老總是忍不住上前查看一番。“看,樹皮都裂開了,快要淘汰換新苗了。”他搖頭道。

“現在還用去外地引進新品種、新樹苗嗎?”

“不用,不用,”皮老自豪地一笑,“不瞞你說,現在俺們村的人不光能收拾好自己的櫻桃園,還能抽出時間去周圍村給人做技術指導,比如疏果、剪枝、打叉這些,一個個都厲害著呢!”他一邊說著,一邊還豎起了大拇指。話語中的驕傲勁兒和幸福感,聽得我們都備受感染。

“現在,沙古堆村種了多少畝櫻桃?”

“3000畝。”老書記呵呵地笑著說。

“3000畝?!”

“那可不?現在不讓種都不成。不像那會兒。”

“那會兒大伙兒都什麼態度呀?”

“那會兒呀?”說到當初,老書記陷入了回憶中。

1939年出生的皮兆泉,是土生土長的沙古堆村人,1966年退伍后,就一直在村裡任職。1977年,當選為沙古堆村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30年,皮兆泉人生的重要篇章就此展開。

“我始終堅信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皮兆泉認為。

於是,20世紀80年代,皮兆泉帶動全村加入到工副業發展的大潮中。標牌印刷廠、樂器廠、鞋廠、花絲鑲嵌廠、紙盒廠,集體企業的興起,不但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而且讓沙古堆村的集體經濟迅速壯大。

“那個時候,我們村在周圍村的羨慕中買了第一輛拖拉機,鋪了第一條柏油馬路,第一個用上了自來水,安上了照明路燈。”皮老如數家珍地說。

“看,這就是我們村當年建的3層教學樓,這可是當年全鎮第一個村有3層教學樓的。”指著對面的那個教學樓,皮老自豪地說。“那是1990年,通過縣裡資助、各企業贊助、村裡集資、個人捐助等途徑建成的。”回憶當初,皮老記憶猶新。是的,3層暖黃色的建筑在藍天白雲映襯下很顯眼,而且通州區沙古堆小學的牌子依然在,附近周邊3個村的孩子還都來此上學。

經濟基礎有了,如何讓農業、商業一並發展,皮兆泉開始了新的思考與行動。

紅了櫻桃 用了15年

“那個時候老百姓都在種地,我們村呢,地多,收的糧食吃不完。於是,我們村支部班子(現在叫兩委班子)就在思考除了種地,還能種點啥?於是,大興西瓜、昌平蘋果、平谷大桃、山東大櫻桃,我們邀請專家都在試驗田示范種植過,最后發現隻有櫻桃和我們村的土質、溫度、光照、降水這些條件最符合,效益也最好。”

於是經過試驗田示范種植后,1992年以皮兆泉為代表的支部班子決定種植櫻桃。可是,櫻桃樹苗需要引進,種后4年見果、5年盛產,可謂投資大、見效慢。對於一直都是規規矩矩春種秋收的村民,如何才有說服力?

“那個時候反對的聲音比比皆是。”談及此,皮老說,“現在說出來當個笑話樂樂。”

最終,他們決定走引進專家示范種植、做給村民觀看、幫助村民核算收支、鼓勵村民發展的路子。

可是光有口號、沒有行動,收效甚微,願意種植的村民還是寥寥無幾。

“畢竟大家心裡都沒譜,沒有樣本可以參照。”

考慮到村民的這層顧慮,皮兆泉帶頭,村主任、村內黨員干部發揮先鋒帶頭作用,第一批種上了櫻桃樹。

對於願意種植的村民,村支部決定3年之內全部免費提供櫻桃苗和水肥、技術指導,還負責幫助繳納公糧等。換言之,投資是村支部的,收入是老百姓的。

1997年,櫻桃紅了,盛產了,種植櫻桃的村民樂開了花。“當時我們村的櫻桃就賣到了30元/斤,而我們村在西集鎮的56個村中的排名一下子靠前了。”皮老欣慰地說。

后來,村民都紛紛開始種植櫻桃,“當時不願意種的鄰居小田,后來也開始種,再見到我的時候,還非要把第一茬結的果子給我吃呢。”想到這,皮老自個樂了。

2005年北京市通州區西集鎮第一屆櫻桃採摘季活動在沙古堆村舉行,如今已經到了第十六屆。2007年,沙古堆村全部種上了櫻桃,該村也因此獲得了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國家地理標志稱號。

再后來,沙古堆周邊的儒林村、供給店村、小辛庄村,也開始陸續種植櫻桃,到目前西集鎮的大櫻桃種植面積達1萬畝以上,成了享譽街巷的品牌。15年了,櫻桃紅了,沙古堆村富了,皮兆泉也老了,2007年他卸任沙古堆村黨支部書記一職,但是村民都還是習慣性地叫他老書記。

跟著皮老的腳步,我們繞村而行,馬路兩邊、目之所及皆是櫻桃園,紅的、黃的櫻桃挂滿枝頭,一串串的,可愛得很。

“這兒是,那兒也是。對,河堤那邊都是我們村的。”皮老指著大片大片的櫻桃園,介紹道。

“看,馬路這邊的這塊地就是當初我們支部班子的專家示范試驗田。”皮老指著一塊地說。如今這兒已然成了一處新的採摘園,而路兩旁售賣櫻桃的農戶老遠都熱情地沖他打著招呼:“大伯您遛彎呢,來我家嘗嘗櫻桃唄?”皮兆泉總是呵呵一笑,擺著手說:“忙你的,都不用招呼我。”說罷,繼續帶著我們走在馬路上,走在櫻桃園的環繞中。

“看到如今這般景象,您心情如何?”

“相當滿意,相當興奮,相當痛快,相當有成就感!”皮老一口氣用了4個相當“市裡還給我頒發了北京市勞動模范、北京市農村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這是對我的充分肯定與認可!更是對我作為黨員的莫大鼓勵!”老書記補充道。

“作為60年的老黨員,您感觸最深的是什麼?”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子裡,融進了我的血液中,落實到了每一步的具體行動中。”老書記拍著胸脯庄嚴鄭重地說,“跟黨走,聽黨指揮,上對得起人民群眾,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皮兆泉一直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這不禁讓我們深深贊嘆:新中國建設中正是有了一個個皮老這樣的黨員和支部的帶領,我們的農村才一步步實現了小康,開始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邁進。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