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是抗日烽火中誕生的京郊第一個抗日民主政府。它誕生在中華民族風雨飄搖的歲月裡,成長於艱苦卓絕的民族解放戰爭中,最終迎來了新中國勝利的曙光。
在建黨一百周年的日子裡,重新翻開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回顧先烈們可歌可泣的昨天,在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今天,必將為我們注入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
平西之眼放光芒
1938年3月,八路軍鄧華支隊進駐齋堂,在東齋堂“萬源裕”商號大院,成立了北京地區歷史上第一個由共產黨領導的民主政權——宛平縣民主政府。
宛平縣民主政府成立后,領導平西人民組織各種群眾團體,交公糧、做軍鞋、出民夫、抬擔架、動員參軍、發展教育,大力支援前線作戰,解決八路軍后顧之憂,為平西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民主政府的建立促使抗日救亡的各項工作在宛平西部展開。平西根據地由齋堂地區向周邊地區蔓延發展。
1938年6月,我八路軍主力奉命挺進冀東,離開后平西一帶的斗爭處於極端困難的時期。
1938年10月下旬,八路軍主力由冀東回到平西,駐在上、下清水村,很快地恢復了平西根據地的版圖,並有所擴大。
主力部隊回到平西之后,主要的方針任務是向齋堂以南、以西地區擴展根據地,使平西根據地與邊區連成一片,以鞏固擴大平西抗日根據地。
在斗爭中,宛平縣軍民充分認識到了戰爭的持久性,廣泛發動建立群眾組織,各村農會大部分在這個時期建立了起來。動員武裝工作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不僅建立了1200多人的游擊隊,還為主力部隊輸送了3000多名戰士。地方黨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發展,黨員發展到500人左右,在70戶以上的大村中,大都建立了黨支部。
“藥鋪掌櫃”魏國元
在地質學上有個著名的專有名詞“青白口紀”,就是以門頭溝雁翅鎮青白口村的地質特征命名的。
每年春夏,一些地質愛好者都會慕名到村裡考察。
就是這樣一個“專業冷門”的靜謐小山村卻走出了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的第一任縣長——魏國元。
他見証了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的艱辛過程。
最初的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候選人並不是魏國元,而是原宛平縣縣長譚天元。
當時的民運科長焦若愚同志反復做他的思想工作,怎料他頑固堅持反共立場,不僅拒不接受還破壞抗日,因此我方採取了強硬手段,將其扣押,改編了他的地方武裝。那麼接下去誰來當這個縣長呢?
當時青白口村裡有一間名為“一元春”的藥鋪,掌櫃名叫魏國元。魏國元可不是普通人,他是門頭溝區中共黨組織創建人之一,“一元春”掌櫃只是他用來掩飾身份的幌子。魏國元利用掌櫃身份在京城西四煙袋鍋胡同的一戶民宅設立地下交通聯絡站,同鄉曹姓一家人住在此處做接應。當時,魏國元在西山秘密建立一個槍支的修造廠,為武裝起義做准備。他秘密往來於西山與京城之間,這煙袋鍋胡同就是他經常落腳的一個地方。不料,起義計劃遭泄露,國民黨宛平縣政府將他抓捕入獄,后來經過組織艱難營救,才得以出獄。
出獄不久,魏國元就在青白口村舉辦了一場頗為盛大的婚禮,他要借這場婚禮重新聯系宛平縣黨團員,與當地黨組織接上關系。魏國元不畏艱險,堅定的斗爭信念讓他成為中共宛平縣委書記的最佳人選。上任之后,魏國元便回鄉積極組織武裝、開展游擊戰爭,將平西地區的群眾充分發動了起來。
一座豐碑一群人
宛平縣人民政府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留下十余年的足跡,譜寫出一頁頁輝煌的歷史。1946年7月7日,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為了紀念宛平抗戰烈士,在齋堂村修建了抗戰烈士紀念碑,這是北京市最早修建的抗戰紀念碑。
碑樓呈方形重檐四角攢尖式,頂部須彌座上飾黃色寶珠,南側一層檐下飾鮮紅的五角星,四面辟券洞嵌碑石。南為正文,額書“豪氣長存,英名萬古”雙勾楷書。紀念碑高7.75米,碑基周長20.64米,碑正中豎刻楷書陽文“宛平縣人民八年抗戰為國犧牲烈士紀念碑”。碑三面鐫刻烈士英名及所在村庄,共記載了98村472位烈士。
宛平縣人民八年抗戰為國犧牲烈士紀念碑自1946年建立以來,各界人士絡繹不絕來此參觀,重溫平西人民抗戰歷史,發揮了強大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
宛平小傳
“宛平”二字取自東漢劉熙所撰《釋名》:燕,宛地,宛然以平之意,自遼開泰元年(1012)建制。明洪武元年(1368)大都改稱為北平,永樂元年(1403)北平改稱為北京,但宛平縣之名則一直未變,至1952年撤銷,歷時940年。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使天下人都知道了盧溝橋旁的宛平城,不少人以為這個宛平城就是宛平縣惟一的縣治所在地。其實,宛平縣署於1929年才由城內地安門西大街豐儲坊族勇裡遷至豐台盧溝橋拱極城。這個拱極城最初叫拱北城,是明崇禎十三年(1640),為防備李自成的農民軍北上進犯北京而建造的,后來,清朝時將其改為拱極城,宛平縣署遷到后才改稱宛平城。1938年,由於豐台宛平縣城被侵華日軍佔據,中共在東齋堂村建立了起了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統治的宛平縣在盧溝橋宛平城,中共領導的宛平縣政府不時地變換辦公地點。1946年6月,宛平縣委縣政府從裡十三(潭柘寺地區)撤至板橋、大台等地,進而又撤至大寒嶺以西。1952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將河北省宛平縣全縣及房山、良鄉兩縣部分區村,劃歸市轄,與本市原十六區合並成立京西礦區,成立京西礦區人民政府。至此,有940余年歷史的宛平縣終結了。
在抗日烽火中誕生的京郊第一個抗日民主政府──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斷續存在十余年,與國民政府宛平縣並存。不同的是,這個由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宛平縣,在民族存亡的危難時刻點燃了平西抗日之火,帶給百萬民眾希望的曙光,這是千年宛平縣歷史中最輝煌的閃光點,是具有無限生命力的宛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