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工匠助力擦亮城市復興新地標 濉溪古城煥新顏

【查看原圖】
濉溪古城開放迎客。人民網 尹星雲攝
濉溪古城開放迎客。人民網 尹星雲攝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2021年05月02日18:18

人民網淮北5月2日電 (尹星雲)昨天,安徽淮北濉溪古城熱鬧非凡,經過保護性修繕之后重新迎來游客。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古城的核心亮點是一條長1100米、寬5米的石板街,一塊塊古老的青石板訴說著這裡悠久的歷史文化,而這背后也浸透著北京城建園林古建修復工匠的心血與汗水。

千米石板老街 延續地域文化

濉溪古城位於濉溪縣東北部的東關前大街,處於老城中心區域,盛大的開城儀式后,凝曦門緩緩打開,當地百姓又重新走進了熟悉的石板街。當天,非遺展示、酒文化大典、漢服巡游、傳統戲劇演繹、民俗表演等齊聚於此,這條老街在新時代又煥發了新的生機。

據介紹,濉溪古城原有兩條東西走向的街道,被稱為前大街和后大街,前大街即“濉溪老街”。這條老街最早因水運碼頭興起,宋代時又因水運交通便利而興盛,被稱為“濉溪口”,明清時達到鼎盛時期,清末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完工后的老街用青色瓦子石鋪成,寬5米,長1100米,街面青石鋪砌,光滑如鏡,俗稱“石板街”。

濉溪老街東起老濉河西岸,西到關帝廟南頭,借助老濉河大興橋與東關前大街連為一體,成為濉溪古城中一道亮眼的文化風情線。這條街屬於皖北建筑,呈現古朴、厚重、封閉的特點,街兩側古建筑群多為磚木結構,保留了明清建筑古舊端庄的風格。現保存完好的舊民居達800間左右。

記者在這裡看到,街上不僅有明清時期的建筑遺存,還有民國時期、抗戰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建筑痕跡,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外來文化等匯聚於此相互和諧共生,新四軍舊址紀念館、金陵會館、古城舊影館、酒坊等各類展館游人如織。

修補青石板 更是在修補鄉愁

隨著時光的流逝,建筑老化、青石路面沉降鬆動、基礎設施陳舊,這條曾經喧囂的石板街也逐漸沒落。2016年起,濉溪縣政府啟動了對老街的修繕計劃﹔2019年3月,濉溪石板街全面修繕工程正式開始。

誰來修、怎麼修、修成什麼樣?對於古建的修繕,歷來都是非常慎重的。經過再三權衡,來自首都北京的古建修復專家們接過了這塊難啃的“硬骨頭”。

如今走在石板街上,腳下的這塊塊青石板,既浸透著古老的味道,又散發著年輕的氣息。“現在的石板街,保留了百分之七十的古老青石板,其余都用相同材質、工藝進行復原、做舊之后進行填補。”北京城建園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濉溪石板街項目現場負責人杜永生蹲下身來一邊摸著青石板一邊告訴記者,老街的路面是清代鋪設的豆瓣石,較為堅硬,結構比較鬆散,由於長期的碾壓,石板路變得鬆動、凹凸不平,甚至在抗戰時期還飽受過炮火的摧殘,嚴重殘損。

經過充分論証,石板路被分為兩段進行修繕,抗戰時經過火燒的部分作為時代印跡進行保存,作現狀保護﹔其余部分採用整修的方式進行保護,“其中難度最大的一段長約85米的路面,每塊青石板的修繕都要三個工匠用約兩天時間進行修繕。”杜永生介紹,由於受去年的新冠疫情影響,工期非常緊張,但這項工作又是得慢工才能出細活,當時的壓力可想而知。開街前,他已經四個多月沒有回家了,像他一樣連軸轉的人很多。

“真的非常感謝這些工匠師傅,看著現在的石板街,以前的記憶又回來了。”韓淑華以前在老街上的城關醫院工作,開街當天特意來故地重游,她拉著記者一邊走一邊說,工匠們修補的不僅僅是青石板,更是在修補著這條街的靈魂、修補當地人的鄉愁。

擦亮城市復興新地標 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在幾年來的修繕過程中,我們嚴格遵循文物保護原則,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少干預,力求最大限度還原這條街的歷史風貌。”北京城建園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輝堅介紹,修繕之前進行了詳細的勘察,並與各方古建專家進行方案的反復論証,確保以最恰當的工藝、最先進的技術、最負責的態度讓這裡的古建能更長久地保存下來,繼續發揮其歷史文化價值。

“我們的工匠師傅在這裡運用的每一道工序、每一項技術都傳承了古法。”李輝堅說,這些技藝在北京的文物古建修復中已經運用了很多年,是非常成熟的,來到安徽之后,他們將這些技藝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又進行了體現與創新。就拿一根老屋的梁柱來說,保留外觀原有風貌的背后,工匠師傅要在梁柱內部運用復雜的防腐等技術,這些都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隻有付出十二分的責任心才能更好保証質量,“我們要確保古建的‘面子’好看,更要注重‘裡子’的質量。”

一直以來,濉溪古城的石板街就是當地的地標,而本次首都專家、工匠讓其成為了新時代淮北城市復興的新地標,其意義重大。“濉溪古城的重新開放,讓我們當地百姓重拾了濃濃的鄉愁,同時也將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明顯的帶動作用。”濉溪縣副縣長馬明認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文化自信是需要在一點一滴中建立起來的,“這無疑是濉溪文化領域的一個民心工程,因為群眾有強烈的願望,期盼能夠恢復以前的盛景,能夠改善身邊的環境。在為民辦實事的道路上,我們一直不會停步,這也是我們縣委縣政府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具體體現。”

馬明介紹,“十四五”期間,濉溪將爭創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我們認為通過濉溪古城這個一個大的文旅融合項目為抓手,能夠助力我們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爭創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

一條古朴石板街的重獲新生,一座城市發展的新動力,來自首都北京專家、工匠運用了最嚴謹的態度、最先進的技藝。“我們一直持續參與著北京老城的保護與城市更新,深知責任與技藝同等重要,我們同樣希望能走出去,將這樣的責任與技藝帶到濉溪、帶到更多地方,為各地擦亮更多城市復興新地標。”李輝堅話語間透著滿滿的自信與責任。

分享到:
(責編:尹星雲、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