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祺瑤)今年是北京實行“新高考”第一年,在全國出現大規模棄考物理的同時,有57%的北京考生選考了物理學科。與此同時,選擇地理的考生佔到了69%,但僅有3%的高校專業要求選擇地理。針對這一現象,在今天上午舉行的2020年北京新高考論壇上,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教育學院研究員秦春華提出:應該把一定范圍內的招生錄取權交給大學,引導那些對基礎學科真正有興趣的學生進入相關大學。
明年,北京將進入高考改革后的第二年,首年新高考的“寶貴經驗”成為最大焦點。今天上午,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試院,以及北大、人大、北師大、北航等多所高校招生負責人及專家,與50余所京城中學校長一起,在總結北京新高考首年經驗基礎上,研討新高考下的“教與學”。
目前,全國已經有包括北京在內的14個省市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聚焦新高考首年大學招錄變化對學生的影響,北大考試研究院院長、教育學院研究員秦春華總結了北京2020年高考呈現出的選科特點:由於給予學生自主選擇考試科目的權利,全國出現大規模棄考物理、歷史的現象,北京學生中,選擇物理科目的情況稍好,佔57%﹔科目選擇向化學、地理傾斜,分別為74%和69%﹔選擇歷史、政治科目的學生佔比較低,分別佔四成和三成。反觀高校專業選科要求,雖然選考地理科目的考生人數非常多,但僅有3%的專業要求選擇地理,而考生相對不願選擇的物理學科,高校的要求卻佔第一位。
“分數至上的想法引導學生,學什麼能考高分,學什麼與同分數段考生之間競爭壓力小,就學什麼。”秦春華認為,應該把一定范圍的招生錄取權交給大學,引導那些對基礎學科真正有興趣的學生進入相關大學,同時配套實施“政策組合拳”,通過國家基礎學科獎學金等方式,鼓勵、吸引優秀中學生投身於基礎學科的學習。